第196章
“师父,我看赵匡国那丧心病狂的样子,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咱们现在怎么办,是在这等他找上门,还是主动去找他?”雨林问道。
“今夜月残,离天亮没多久了,他若还有取剑的意图,必然会直接找上门来,远离藏剑楼,于我们有利。若是他不来,那白天再去寻他,也没有危险。”南音想了想说道。
经过这大半宿的折腾,大家都很乏了,之前南音猜到马文才会有动作,几个人根本没有休息,要抓紧时间睡一会儿,恢复精力。
赵匡国或许自知不是对手,并没有再来,一直到天亮后,几人在书院中四处寻找,都没有见到他的踪影,不知躲到何处去了。
找到中午时分,也没有什么结果,雨林将最后的几个自热锅拿出来给大家做午饭。院士看着倒入冷水就烧开了的食物,啧啧称奇,直说没想到祝家秘术如此神奇,雨林暗暗好笑,还一本正经的和院士吹牛。
陶渊明则一直跟在南音身后,从知道“祝英台”其实是女子之后,他的态度就变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爽朗豪迈,拘谨了许多。
“祝姑娘……你今日当真要以血取剑吗?”陶渊明小心翼翼的问道。
“剑是必然要取的,至于这血嘛,或许吧。”南音不置可否的答道。
“唉,那个泰阿剑真的非取不可嘛?让它埋在地下面呗,何必用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陶渊明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
“陶兄,你是很不想能取出泰阿剑吗,你可是知道些什么?此时不可再隐瞒了。”南音看着陶渊明问道。
“啊……不是不是,我能知道些什么,这两日你们说的我都是闻所未闻,我就是……”陶渊明似乎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
“师父,陶郎君,来吃饭啦。”雨林招呼道。
“陶兄,取剑之事势在必行。其实你本不该被牵连进来,若是可以,不如用完膳后你就离开书院吧。”南音接过雨林手里的自热锅,给陶渊明面前摆了一个。
“我怎么能现在离开呢,祝姑娘你可太小看我了!此事关乎书院,关乎院士,还关乎……我陶潜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自然要尽一份绵力,必定鞠躬尽瘁,死而……”陶渊明稍微的挺胸抬头道。
“元亮,莫说些不吉利的话!”院士打断他道。
“……陶兄不必如此说,快些吃吧,这个趁热才好吃。”南音忍住笑,替陶渊明打开了自热锅的盖子。
她其实并不很担心陶渊明与王羲之,陶渊明此时才不到二十,那些千古诗篇还没写出来呢,而按照时间来算,王羲之七年之后才会因病而逝,说明这一次的事他们不会有性命之忧,想到这一点南音倒是松了一口气。
陶渊明便没有再说话,低头吃起来,只是他似乎还有些心事,根本没在意自己在吃什么,只顾着扒白饭。
“陶郎君,你别一直吃米饭呀,尝尝菜嘛。我这个自热锅呀,虽然说虽然味道也就是一般般,不过比书院那膳堂里的可好吃多了。”雨林笑着提醒道。
“啊,好的好的……我就是第一次吃这样的食物,不太习惯。”陶渊明嘴里应着,却还是时不时偷偷看向南音。
第178章 卷三·第42章 印记十一:梁祝22
吃完饭后,院士将南音唤到一旁的偏厅,让她试一试去拿那修眉刀。
南音也没有推拒,伸手去握住了刀柄,只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传来,福至心灵,似乎刀中有什么力量与自己体内气息相通。将刀拿起,惊奇的发现刀身上竟然映出了一个个墨色字迹。
“果然,我就知道你与此刀有缘。九妹,你可愿意拜我为师,入我门下?”院士问道。
“院士,这……”南音有些诧异。
“今夜取剑必然不会一帆风顺,那赵家后人定然会来阻碍,泰阿剑灵亦是凶戾非常。虽然你们的秘术颇为神奇,但是并不能对付剑灵。”
“你身为女子,却聪慧敏达,博经涉史,而且我能感觉到你身上的书墨之气,与这修眉刀正可相辅相成。我欲将此刀赠与你,再授你几招,或许能有所助益。”院士捋着胡须道。
“师父在上,受徒儿祝南音一拜。”南音当即跪下,虽然并没有拜师的习惯,但是对方可是王羲之呀,加上拿到那修眉刀时的奇妙感觉,并没有过多犹豫。
“南音,好名字!快起来吧,这时我手抄的一幅快雪时晴帖,一并赠与你,日后……如果日后有机会,照贴勤加练习,字意便是刀形,两者要合二为一,方能有最大威力。”院士说到一半,声音有些许哽咽。
南音知道院士和陶渊明都觉得取剑是要她的心头血,所以很担心这件事情,但她并未点破,以免节外生枝。
那边院士正在教南音如何使用修眉刀,这边雨林从院士的柜子上里拿了藤角纸与笔墨,摆在陶渊明面前,要他留一幅墨宝。
陶渊明原本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见了纸笔,眼睛一亮,提笔就写。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
洋洋洒洒近八百字一篇,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写完正文后,又在题头补上了标题,《闲情赋》。
“陶郎君……你这是……”雨林看得目瞪口呆,倒不是因为陶渊明的急智,而是他的这篇《闲情赋》过于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