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多谢。”南音虽然现在并不饿,但是也不好拒绝,就掰了一小块,辛弃疾也走过来要吃,却被刘过拦住了。
  “师父,您方才那首词只得了上阕,还有下阕呢?”刘过笑嘻嘻的看着辛弃疾。
  “哼,都怪你这小子,一惊一乍的说甚有鬼,我那下阕本已有了思路,全被你打断了,”辛弃疾拍了刘过的后脑勺一下,抢过一大块烤馕,“看来只能再等时机做咯。”
  “辛大人说的词是……”南音心中一动,想起之前听到的《青玉案》。
  “哈哈,那不过是前几日在镇上灯会所得拙作,还只得了半阕,”辛弃疾谦虚的说道,“莫非月娘子也通诗词?”
  “略知皮毛罢了,”南音笑道,“辛大人的词激昂壮阔,心怀家国,便是我们乡下黄口小儿也念得几首,只是不知辛大人为何远赴西域?”
  “我们……”辛弃疾略微有些迟疑,之后才回应道,“我们只是来寻一个人罢了,也并无什么大事。”
  南音看辛弃疾言辞闪烁,似乎不便说实话,也就没有追问,只是低下头来吃着烤馕。这烤馕古称胡饼,早在唐时便已经在吐鲁番一带流行,吃起来倒也算是香酥可口。
  “改之,你去舀些水来,这饼可噎死我了。”辛弃疾大口吃完自己的那块烤馕,将一个瓜瓢扔给刘过,“快去快去!”
  “这就去!”刘过接了瓢,出了月神庙,南音朝庙外看去,只能看到一片树林。
  “时候不早了,月娘子也早些休息,我们明日一早便要赶路,”辛弃疾将包烤馕的纸扔到一边,伸了个懒腰,朝庙外看去,还不见刘过回来,口中不禁嘀咕道,“这小子肯定又贪玩去了,怎还不回来!”
  南音心中不免暗暗好笑,历史评价辛弃疾是个十分豪迈之人,但是脾气暴躁刚烈,看来果然如此。
  “我回来啦!”过了好一会儿,刘过才跑了回来,他一手捧着一大瓢水,另一只手则拿着一个荷叶卷成杯子,递给南音,“月娘子也喝点水吧!”
  “我就说你肯定贪玩去了,”辛弃疾接过水瓢,一饮而尽,看着南音手里的荷叶杯,“不过瞧你还挺有心,这便罢了,赶了一天的路我也困倦了,便先睡了。”
  “师父,那不是您教导我的,对待老人女子孩童要多加照顾吗,”刘过坐下来继续吃烤馕,“弟子对您的教导可都是放在心上的。”
  “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南音微笑道,看着手中那荷叶杯煞是可爱,“多谢刘小郎君。”
  “月娘子何必客气,叫我改之便是。”刘过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今后若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我去做。”
  “呼噜……呼噜……”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辛弃疾已经靠着墙边睡着了,鼾声大作。
  “改之,我们是要去什么地方,你可知道吗?”南音看辛弃疾睡着了,压低了声音问道。
  “师父说要去一个叫麻扎村的地方,”刘过对南音毫无戒心,“其实具体的我也并不是很清楚,师父只说是替皇上去办事。”
  “麻扎村……”南音念着这个名字,心中一动,“那你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吗?”
  “这个师父就没说过了,不过我们明日就可以到麻扎村,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嘛,”刘过也吃完了烤馕,“月娘子,我也要睡觉啦!”
  “好的,”南音点了点头,“晚安。”
  看着刘过将包袱垫在头下方躺了下去,南音陷入沉思,这个麻扎村她是知道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有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国第一土庄”。
  第484章 卷七·第25章 印记二十:信仰03
  即便是在2024年,麻扎村依然存在,其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在火焰山南麓的吐峪沟之中,保留千年维吾尔族的传统风貌。
  “麻扎”二字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圣地”,即圣徒的墓地,麻扎村便是“圣墓前的村庄”,村中人多为圣地守墓人的后代。
  这次只有南音一个人,虽然还有些不放心,但是也不可能一直不休息。还好南音睡觉比较浅,若是有什么动静很快就能醒来。
  如果放着雨林一个人那才叫麻烦,恐怕天塌下来她都还在睡觉,唉,真不知道雨林她们会不会有事,但是如果自己不找到学士印记就无法离开这里,所以也只能专心于眼前之事。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南音也靠在墙角睡着了。夜里倒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觉睡醒看到庙外天已经亮了,明显炎热起来,倒是辛弃疾和刘过两人还没醒。
  虽然身边没有手表,但是根据庙中香烛的情况,南音估计现在只是早晨五六点罢了,屋外已经是大亮,新疆的夏季确实如此,是整个华国白昼最长的地区。
  南音没有叫醒辛弃疾师徒二人,自己悄悄走出了月神庙,昨天夜里天黑,身边又没有照明的工具,没敢贸然出门,现在倒是可以好好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
  出了门后,南音才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观察的,真的就像辛弃疾说的那样,这庙处在荒郊野地,四周除了一片林子,前后都毫无人烟踪迹,天空湛蓝,明净无暇,只有几片薄纱似的云,目光所及之处都一览无余。
  回头看那月神庙似乎已经有些年头,规模不算很大,整体建筑很有唐代风格,保存的还算完好,看起来一定被后世翻修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