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我知道我知道,”刘过点头道,“我去捡些树枝在外面生火。”
  “辛大人,没想到你竟然会说当地的语言……”南音忍不住说道。
  “只是小的时候学过一些皮毛,”辛弃疾谦虚道,“不过能简单交流几句罢了。”
  “那他们说了什么?”南音心中充满了好奇。
  “他们说刚才看到湖中有血水,三天后便是大节,现在正是封斋期间,不得杀生,也不可食用荤腥,所以前来查看。”辛弃疾对南音说道,“我和他们说改之只是不小心弄伤了手,那血水是他自己的血,并没有杀生,他们就离开了。”
  “这……”南音有些啼笑皆非,如此蹩脚的谎话,他们就这么信了?
  “哈哈,这里的人心思淳朴,他们一向信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同天空圣湖一样纯洁。”辛弃疾似乎看穿了南音的心思,进而解释道。
  “大节……”南音回忆着辛弃疾的话,忽然发现了不对的地方,根据南音对麻扎村的了解,每年有两个大节,即肉孜节与古尔邦节。
  这两个节日翻译过来就是开斋节与宰牲节,每年九月封斋一个月,所谓封斋并不是像辛弃疾说的不能食荤腥,而是日落之后,日出之前不可以进食,切不可以有房事等活动。
  开斋节之后的七十天便是宰牲节,家家户户需要杀羊祭天,没有羊的贫民人家也要去购买羊肉,一共庆贺五天。
  无论是哪一个,都与辛弃疾所说的“大节”对不上号,而且麻扎村信仰的大食教(即伊斯兰教)从来也没有吃素的说法,他们只是不吃自然死亡的动物罢了。
  “月娘子可敢吃蛇肉?”辛弃疾看到不远处刘过已经生起了小小的火堆,“改之烤蛇的手艺确实不错。”
  “辛大人,”南音此时心中充满了疑惑,并无心美食,“你可知道他们说的大节究竟是什么节日吗?”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辛弃疾摇头道,“他们称为逻犀那恃多节,具体的我也没问。”
  “师父,月娘,蛇段子烤好啦,你们快来呀!”刘过招呼道,“趁热才好吃。”
  南音随着辛弃疾走到火堆旁,看刘过用匕首穿着蛇肉段子在火上烧烤,这时雪白的蛇肉已经有些焦黄之色,散发着烤肉的香味。
  “哟,这条蛇还挺肥!”辛弃疾也不怕烫,伸手就取下了最前头的一块,往口中送去,“嗯,不错不错,好几天都没吃上肉了,今天托了月娘子的福了!”
  “那是呀,若不是月娘和我一同去湖边,我也不一定能发现这家伙,”刘过将一块烤好的蛇肉用干净的树叶包裹着,递给南音,“月娘子也尝一尝。”
  “谢谢。”南音接过那蛇肉轻轻咬了一口,虽然没有太多的调料,但是烤得恰到好处,蛇肉细嫩鲜美,口感丰富,确实是难得的美味。
  如果雨林在这里,她估计一个人就能干掉半条,也不知道会不会为了抢一口蛇肉和辛弃疾打起来呢,南音想起雨林,心不免又沉了下去。
  “月娘子,可是这蛇肉不好吃?”辛弃疾看南音面色凝重,似乎心情不好,“唉也是,女子如何适合吃这样粗糙的食物,可惜没有条件,不然让改之给你煮一碗汤喝。”
  “啊,不是的,”南音赶忙摇头,找了个借口遮掩道,“这烤蛇肉十分美味,我只是第一次吃到,所以想品尝仔细些。”
  “喜欢就好,我对我的手艺还是有信心的!”刘过又串上几块生的蛇肉开始烧烤。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辛弃疾吃得高兴了,朗声念道,“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南音接了最后一句,“辛大人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让人读来热血沸腾,好词!”
  “月娘子谬赞了,愧不敢当,”辛弃疾被南音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娘子能读懂我词中之意,真是辛某的知己啊!”
  蛇肉吃完,辛弃疾和刘过收拾好包袱,便要上路了,三个人沿着树林一路走去,很快就进入一道峡谷之中,怪石嶙峋,沟谷纵横,如同是一把天降利刃将两侧的山体切开,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
  这是已经进入了火焰山吐峪沟之中,再向里走,开始看到有零零散散的民居,都是最传统古老的二层黄粘土及生土建筑,上层为平房,下层为掏山挖地而成的窑洞。
  第486章 卷七·第27章 印记二十:信仰05
  火焰山绵延上百公里,号称“飞鸟千里不敢来”,可是这吐峪沟却是别有洞天,辛弃疾带着南音和刘过二人穿过峡谷,并没有直接进入村庄,而是绕到了村后的麻扎(圣墓)附近。
  此处名为霍加木麻扎,是新疆的七圣人麻扎之一。一圈土墙围拢在四周,半球形的墓顶呈绿色,颇为显眼。
  上山的小径两侧都挂着许多布条,五颜六色,那本是来朝拜的信徒们供奉的,但是据南音所见,这些布条挂着已经有些时日了,像是很久没人来过一样。
  在麻扎下方有一座小小的土屋,一个穿着破旧长袍,扎着头巾的老人坐在土屋前,双目浑浊,满脸皱纹,手中拿着麻线,似乎在编织着一个人偶。
  “牙合西木色孜!”辛弃疾走上前去,朝老人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