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老人缓缓的抬起头,分别打量着三个人,目光在南音身上停留的时间尤其久,最后才对辛弃疾开口道,“衣斯明厄孜尼麦?”
  “米能伊斯辛弃疾。”辛弃疾应道。
  “辛弃疾……”老人重复着,“米尼托奴木色孜?”
  “曼色孜尼托奴衣曼,”辛弃疾答道,“布比孜阔月普其里克能衣西。”
  老人听到辛弃疾这句话,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手中的人偶掉在地上,他也不理,只是紧紧盯着辛弃疾,花了很长时间才又开口道,“你,从中原来到?”
  南音心中略微吃惊,没想到这老人竟然会说汉语,不过他说得比较缓慢迟疑,似乎很长时间没有说过了,有些颠三倒四的,不过也比说维语要好,勉强能听得懂。
  “正是,”辛弃疾面露喜色,“老人家,您就是这一代的点灯人吗?”
  “是的……”老人缓缓的点了点头,“我是哈桑,孩子,这一次,你们想要……”
  “哈桑大大(大大就是大爷的意思),您看这个,”辛弃疾从怀中掏出一个卷筒,又从里面取出了一封信,“此乃当今大宋孝宗皇帝亲笔,想要启用圣墓之力……”
  “不可以了……”哈桑老人抬起一只干枯的手,拦住辛弃疾,“圣墓,不亮了……”
  “您说什么?”辛弃疾愣住了,“这不可能,根据我先祖传下来的手书,点灯人尚在,怎么会如此?”
  “大节,你们要,准备帮忙,到村子里,三日,以后……”哈桑老人指着山下,“大节成功,如果,圣墓会指引方向,再一次……”
  “切记……不可凝视他人,不可践踏米盐,不可窥伺炉灶,不可夸赞幼子,不可直视太阳……”哈桑老人补充道。
  “怎么夸奖孩子也不行吗,”刘过在一旁嘀咕道,“规矩可真多……”
  辛弃疾回头瞪了他一眼,刘过赶忙闭上了嘴巴。其实南音也一时间不能理解这些禁忌,但是他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便暗暗牢记在心。
  “我明白了,哈桑大大,”辛弃疾点了点头道,“那我们这就去。”
  “去找……我的儿子……哈吾勒……”哈桑老人说道。
  “哈桑大大,”南音开口道,“我想问一下,您说的大节,究竟是什么节日?”
  “大节,就是大节……”哈桑老人看向南音,面露疑惑之色,语气也提高了许多,似乎南音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你不知道吗?你怎么会不知道?”
  “我……”南音被他的态度吓了一跳,但还是保持着冷静,赶忙说道,“我当然知道,我只是想再详细了解一下,能更好的帮上忙。”
  “去吧,你们去吧……”哈桑老人挥了挥手,捡起之前掉在地上的麻绳做的人偶,继续编织起来,不再理会三个人。
  “我们走吧。”辛弃疾低声招呼道,率先朝山坡下走去,南音和刘过跟在他身后,南音不自觉的回头看了一眼哈桑老人,他只是专心编着人偶。可是当南音转回头去,哈桑老人抬起了头,盯着南音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坡下。
  走在麻扎村的黄土房屋之间,那种气息太过古老,却因为生起的炊烟进入了现实,加上时而有当地人经过,说着南音听不懂的语言,让南音总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牙合西木色孜,”辛弃疾朝路边一个正在舀水洗手的男人问道,“月衣厄孜乃代哈吾勒?”
  他提到了哈吾勒,南音大概能猜到这是在问路,果然看到那个男人点着头说了几句话,又指了一个方向,辛弃疾带着两人朝他所指之处走去。
  “师父,他们过节为什么需要我们来帮忙,”刘过凑到辛弃疾身边问道,“到底要做些什么呀,还有刚才那老头儿说的那些不可不可,怪玄乎的。”
  “入乡随俗懂不懂?”辛弃疾朝刘过的后脑勺呼了一巴掌,“不懂就少说话,跟着做就行了……其实我也搞不太清楚。”
  “辛大人,”南音倒是觉得自己不能一直糊里糊涂的,反正现在已经上了一条船,不如把话说明了,“之前在月神庙遇到那两个当地人时我就觉得有不妥,只是觉得与我们无关便没有问。”
  “他们说的那个大节确实非常古怪,似乎完全不符合当地的节庆习惯,”南音顿了一下,“方才听您所说,此事关系当今圣上,那更是不可儿戏了。”
  “月娘子为何说这节日不对?”辛弃疾不答反问。
  “……”南音迟疑了片刻,觉得这个时候可以说实话,不过不需要说全部的实话,“据我所知,回鹘(维吾尔族古称)的两大节日分别为开斋节与宰牲节,从来没有不准杀生之说。”
  “不对不对,”辛弃疾连连摆手,“月娘子是从何处听说的这古怪节日,他们的大节当然就是我们的中秋节呀,月宫娘娘的诞辰,只不过当地更加隆重罢了。”
  这下南音彻底懵逼了,这月光菩萨是华国大乘佛教的神祇,麻扎村信奉的应该是大食教,怎么会将佛教的节日作为村中大节去过?而中秋节与开斋节的时间甚至是冲突的,是哪里搞错了?
  第487章 卷七·第28章 印记二十:信仰06
  “那或许……是我搞错了吧,”南音虽然心中疑惑,但是想起辛弃疾说的入乡随俗,决定先敷衍过去,“我也是道听途说的罢了。”
  “走吧,这边过去就是哈吾勒的家。”辛弃疾也没有深究,指着前方的一条小巷,这就是土屋建筑群的特色之一,家家户户皆由深浅不一或直或弯的小巷连接,甚至可以从屋顶通行,但是又自成一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