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武皇听后,不但没改变主意,还让张昌宗披上羽衣,吹起洞箫,乘着木鹤,奏乐于庭,由仆人推动着在庭院来回“飞翔”,模仿出是仙人骑鹤升天的样子,张昌宗生得丰神俊秀,确实有几分仙气飘飘之感,宛如升仙太子姬晋升空。
  这下大臣们再也不能推脱说无法想象了,可是除了几名趋炎附势之徒写了几首俗语艳词应付,其他的人仍然不愿动笔。
  武皇大怒,下令说半个时辰内再无诗作,统统罢官。好在上官婉儿急智,偷偷溜出去请来了太平公主,太平手持长剑闯入宫中,将张昌宗骑着的假仙鹤砍了个稀碎,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师父,你还记得当时他们做的那些狗屁诗吗,什么‘玉人骑鹤上青天,箫声悠扬云缠绵’,哈哈哈哈,可太好笑了……”雨林坐在仙鹤背上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怎么不记得,可给武皇气坏了,说这些前言不对后语,格律不通的玩意儿也敢拿出来现眼,”南音也笑道,“那些大学士的表情一个比一个拧巴,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世人都说母亲骄奢淫逸,祸乱朝纲,他们懂什么,母亲只不过是借此机会敲打那些大臣们罢了,世间哪里还有比她更通透的人……”雨林看向远方落日的余晖。
  “你说得对,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答应继续寻找印记,”南音点了点头道,“陛下一定会站在我这一边,不会同意你颠覆这个世界,重建大周。”
  “原来是这样,”雨林从仙鹤上跳了下来,“很好,那到时候就让母亲来决定吧。”
  “我怎么不知道你啥时候这么好说话了?”李川的语气还是十分生硬,紧紧盯着雨林的一举一动。
  “要你管,”雨林白了李川一眼,“女人的事情,有你个臭男人什么事。”
  “你……”李川被噎的说不出话来,只得小声嘀咕,“我就是觉得有问题……”
  “师父,这里当真是线索说的地方吗?”雨林不再理会李川,“我之前都逛了一遍,也就那样吧,不过……”
  “不过什么?”南音问道。
  “既然这一次武平一所用的是李白的诗,说明印记必然与他有关,而灵墟山竟然就在贤哥哥被赐死的巴州,用你的话来说,世上本没有巧合之事,”雨林说道,“你想不到些什么吗?”
  “你的意思,莫非李白是……”南音心中响起一道炸雷,自己竟然从未想到过此事,“李唐皇室的后人,准确的来说,是李贤的后人。”
  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朝一向讳莫如深,只在《新唐书》有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李白的父亲名李客,但是很多人认为那并不是他的真名,而且他的来历背景成谜。李白的祖父及曾祖父,史料更是无一提及记载,这是十分不正常的事情。李白自己也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
  对此事,从来就没有确实定论,一直到明末曹学全所著《蜀中名胜记》,提及他在李白故居所见到的一唐代残碑,上书有“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的字样。
  这意思就很明确了,李白是皇室子弟,他的祖上却避于蜀地,而且还神神秘秘的不愿意提起,若是其他的皇亲国戚有什么不能提的?唯一可能的,就是被贬为庶人流放的废太子李贤。
  在唐玄宗时期,李贤虽然已经恢复了雍王爵位,但是他的身份十分敏感。从年龄上推断,李白这个神秘的父亲李客很可能就是李贤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堂兄。
  当时李白意欲在朝为官,隐藏这一层身份也是很正常的,皇室中人哪怕是知道真相,大约也不愿意提及。
  第521章 卷七·第62章 印记二一:明月蜃楼01
  “那就是是没错了,”南音点了点头,走到那仙鹤石的旁边,既然与李太白有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首诗……”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随着南音一首诗念罢,三个人竟然恍惚间看到眼前的仙鹤石活了过来,展翅飞向了天空,直冲晚霞空山而去,耳边亦响起凤鸣仙乐之声。
  那仙鹤飞去,太阳已经彻底沉入了山谷,天黑了下来,眼前却亮起灯光,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酒楼,门口挂着大红灯笼,牌匾上三个大字,“明月楼”。
  两名青衣小帽的小厮正在招呼着客人,满脸堆笑着朝南音三人迎了过来。
  “哎哟,三位客官,快请进快请进,来的刚刚好,今天我们老板亲藏的桂花酒出窖的日子,有缘的客人才能赶上呢!”一名小厮拿着小笤帚扫开南音面前的灰尘,他的声音有些古怪,像是捏着嗓子在说话一样,让人听得十分不舒服。
  “哇,你,你……你离我远点……”雨林看见那小厮靠近,就像触了电一样,躲到南音身后,似乎十分害怕。
  南音一眼就看出,那小厮眉心没有气运,说明他并非生人,而且看到雨林怕成这样,曾经只见过一次,在猫鬼蛊聚集的村庄里,那些猫鬼变成的人。(第一卷 31章)
  那一次雨林说自己的母亲很讨厌猫,现在想起来,原来说的竟是武皇。
  “冷静一点,”南音小声对雨林说道,“深呼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