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爹,您莫要太伤怀了,注意身体呀,”有一女子出声劝道,听声音十分稚嫩,不过十来岁,“太白公或许只是仙游而去了……”
南音发现自己落在一片树林中,林中影影绰绰的能看到有一座石亭,声音便是从石亭方向传来的。从那对话听来,南音马上明白了自己身处何处何时。
宝应元年( 762 年)岁末之际,正值寒冬腊月,李太白不幸坠江身亡。远在洛阳的杜甫听闻此消息后,悲痛欲绝,心如刀割。他对这位挚友的离去深感哀伤,无法释怀,写下了《梦李白二首》。
这两首诗如泣如诉,其词字间的情真意切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而那女子必然是杜甫的女儿,郭昕的妻子杜凤儿。
南音看了看手中的锦缎,算算时间,四年后(766年)就该是郭昕往西域戍边的日子,那么此时说不定郭杜两家亲事已定,也明白了三生石将自己送来此处的用意。
“爹,您不能再喝了,”杜凤儿有些着急,“您喝得太多了……”
“你不要管我,”杜甫的声音含混,“回,回去让你娘……再给我送两坛酒来罢……”
杜凤儿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好一会儿,但杜甫却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还发起脾气来,摔了一个酒壶,将她赶出了亭子。杜凤儿感到十分无奈,只得默默转身离去,南音则从树林的深处慢慢地走了出来,她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有之前的经历作为辅助,如今就好像开卷考试一样,照着答案倒推过程,这就简单很多了,只要想个办法让杜甫将来把这锦缎秘密赠给女儿女婿便是。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杜甫一边喝着酒一边哭泣,其悲恸之情更甚,“呜呜呜呜……”
南音略微思考一番后,心中便有了计较,她轻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裙和面纱,然后开始回忆起当初身为魂魄时的那种奇妙感觉。
她集中精神,心中默默念叨着让身体飘浮起来的念头。突然感到一股奇异的力量从体内涌现出来,仿佛有无形的手托住了她的身躯一般。果然她的身体渐渐离开了地面,缓缓地飘浮在空中。
“你可想要再见李太白一面?”南音飘到了石亭之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更空灵缥缈一些。
第671章 卷九·第29章 印记二三:三生石27
“我,我当然想……”杜甫此时泪眼朦胧,“二十年前,就是在洛阳,第一次见到李兄,他如仙的身姿,飞扬的文采,我至今难忘……”
“那你随我来吧。”南音抬起左手,湖丝手套发出金光,杜甫的魂魄荡悠悠的飘了出来,被收入其中。
不远处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入耳中,南音的身影一动,悄然消失在树林之中,仿佛融入了阴影一般。她静静的注视着下方,只见杜凤儿带着一个年轻人朝着亭子走来。
南音的目光敏锐,一眼便认出了那个年轻人,他正是年轻时的郭昕。虽然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杜凤儿,但是却以杜凤儿的身份见证了郭昕死守龟兹城的坚持,即便已经化作了白骨,也要坚守着大唐的疆土。如今见到了年少时意气风发的他,如何能够不伤怀?
“郭大哥,爹爹果然喝醉了,你帮我把他扶回去吧,”杜凤儿仔细查看着杜甫的情况,“唉,自从他知道太白公身故的消息……”
“阿凤,你莫着急,我看杜世伯喝醉了其实是好事,”郭昕忙上前去帮忙,扶起了杜甫,“忧思长久郁结于心是会生病的,就该发泄出来才对。”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杜凤儿用手绢细心擦拭去杜甫脸上的泪痕,“不过也不能让他喝太多酒了。”
“我曾经与世伯饮过酒,他可是千杯不醉,”郭昕将杜甫的一条胳膊架在自己肩上,“如今竟然喝得这么醉,可知太白公在他心中的分量……”
两个人带着杜甫离去了,南音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然后轻盈地落回地面。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亭子里那些杂乱无章的物品上,酒壶,灯烛,还有杜甫的诗稿,它们散落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某个人深切的思念。
南音心中一动,这些东西或许能派上用场。她按照先前的方法,找到一张空白的纸张,然后集中精神,将自身的灵气融入到酒水中,蘸着酒水在纸上写下“杜子仁”三个字。
完成后,南音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纸张。火焰舔舐着纸角,逐渐蔓延开来。闭上双眼,默默念着请杜子仁前来与她相见。
随着纸张完全化为灰烬,南音静静地等待着,一阵细微的波动传来,烛光开始抖动,烟雾盘旋。
这一次竟然比上一次要快了许多,杜子仁出现在南音眼前,他的穿着打扮有了明显变化。身着一袭紫色蹈连甲,甲胄暗暗映出幽光,内里绯绣葵花文袍,袍上绣制的葵花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风中摇曳。
这是唐代将军的服饰,正所谓"是紫其甲而绯其袍也",这种装扮无疑表明杜子仁已经升了官。
这非常符合民间传说中白起被纳入神鬼谱后的晋升之路,在唐朝时连升三级,从使者升为十王猛将,再晋二王,到元代已经升至鬼帝之尊。
“婉儿,是你?”杜子仁认出了南音,“上次一别,你可有了孟婆姐姐的消息?”
南音心中明白,自己是通过三生石直接穿越到此,而对于杜子仁来说,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不过自己如今只能找他帮忙,忽然有一种逮着一只羊使劲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