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沈木:“……”
不是说几份么?怎么郡主张口就成了二十份?
崔公子还是个孩子!
崔渡半点不觉累,精神抖擞地点头。然后用期盼的目光看着姜韶华。
姜韶华一眼便知崔渡在想什么,笑着说道:“今日你见到的田庄在城内,只有两百亩,是个小庄子。等你画完图纸,我带你去城外再瞧瞧大田庄。你喜欢哪一个,就挑哪一个。”
还有更大的田庄。
任他挑!
崔渡心花怒放,嘴角咧了起来。什么也不说了,从袖袋中摸出细炭笔和一摞剪裁好的纸,在一旁画起了图纸。
沈木本该告退,见状舍不得走了,厚着脸皮凑过去帮忙铺纸,顺便瞄几眼。
姜韶华莞尔一笑,让人去请陈卓和冯文铭来,商议推广新式辕犁的事。
陈卓立刻道:“臣立刻去拟公文,然后请郡主用印。”
南阳王府所有公文,都出自陈卓之手。过去的一年,姜韶华就是个人形图章,负责用印罢了。
姜韶华看陈卓一眼。
陈卓敏锐地察觉出自己的疏忽,恭敬地改了说辞:“臣拟公文,还请郡主思量定度,如果有不周全不妥之处,臣再修改。”
这就对了。
姜韶华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就有劳陈长史。”
“征召工匠要发工钱,”冯文铭是精干能臣,不必郡主吩咐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臣去核算一下用度,然后拨银子到工房。”
第40章 身份(一)
说完正事,陈卓冯文铭颇有默契地一同转头。
这个从天而降来历诡异的小哑巴,竟能画出新式辕犁的图纸。看他运笔如飞熟稔至极的架势,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联想。
或许,小哑巴的脑子里装了许多这样的图纸……
郡主是捡到宝了。
陈卓低声进言:“郡主,崔公子立下大功,奏折上要不要提一笔?”
姜韶华淡淡道:“不必。他身份不明,口不能言,又这般年少。不宜过度惹人注目。本郡主不会薄待他。属官配院还空着三个,让他挑一处住下。以后衣食用度都比照沈工正。”
有错必罚,有功当赏。这都是应有之义。
陈卓点头应下。
冯文铭听着那一句“这般年少”,心里总有些奇怪的滋味。郡主和小哑巴其实差不多大吧……郡主冷静沉稳有城府是好事,不过,也少了这个年龄的小姑娘应有的活泼朝气。
姜韶华瞥了过来:“冯长史是不是有话要说?”
冯文铭定定心神:“臣是在想,崔公子住属官配院,总得有个名头。”
姜韶华赞许地点点头:“还是冯长史考虑周全。还请冯长史仔细想一想,给他个什么名头合适?”
冯文铭:“……”
身为臣子,理当为主公分忧。
冯文铭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很快有了主意:“对外就宣称崔公子是郡主的远房亲戚,因家中长辈俱亡,特意来投奔郡主。”
既要留下小哑巴,就得给他一个合情合理合适的身份。
陈卓略一思忖道:“不妥。郡主现在年少,以后一年年长大,崔公子和郡主年龄相若,不宜攀扯郡主。免得日后有什么不中听的流言蜚语。”
譬如自小就养了个赘婿人选之类的。
陈卓这一提醒,冯文铭也会意过来,一脸自责地起身告罪:“是我想得不周全,还请郡主见谅。”
姜韶华笑道:“冯长史一片好意,本郡主岂会怪罪。”顿了顿道:“祖母有一位嫡亲的妹妹,嫁到了博陵崔家,两年前姨祖母病逝。对外就说崔公子是姨祖母的子侄后辈,前来投奔宋统领。”
宋渊是已故北海王妃的亲侄儿,十五岁就来了南阳郡,做了南阳王府的亲兵统领。
外甥来投奔舅舅,在时下司空见惯。郡主看在宋统领的颜面上,厚待崔公子,也很说得过去。
冯文铭连连赞成。
陈卓心思细密,想得更深一层。郡主显然早有意留下小哑巴,这身份也是早就斟酌考虑好的。今日借着冯文铭的口说出来而已。
崔渡还在埋头画图纸,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宋统领的“外甥”。
姜韶华笑着吩咐:“荼白,去厨房吩咐一声,备一席好酒好菜。今晚我请陈冯两位长史宋统领,还有沈工正崔公子一同用膳。”
荼白利索地领命退下,去安排晚膳。
守在门外的宋渊被叫了进来,听到姜韶华的安排,宋渊没有半点犹豫,点头就应了:“末将以后就是崔公子的舅舅。”
姜韶华微微一笑。
她这般安排,一来是给崔渡一个能摆在明面的身份,二来,也是为宋渊考虑。万一宋渊像前世那般不肯娶妻生子,至少身边还有晚辈,孝顺他为他养老。
崔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王府红人宋统领的外甥。
光线渐暗,银朱用火折子点燃烛台。八盏烛台一一亮起,正堂里明亮如白昼。
崔渡画得有些累了,左手揉了揉右手手腕,吐出一口气,抬头一看。这才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多了几个人,都在盯着他。
崔渡被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向最熟悉的郡主投去求救的目光。
郡主抿唇一笑:“别紧张,陈长史冯长史听闻图纸是出自你手笔,心中好奇,看上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