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
军营伙房的烛火亮了一整夜。
二十几个伙夫,连夜赶制出一千三百人的三日军粮,绝非易事!也做不出什么美味佳肴来,每人三块干饼子一块肉,外加一壶开水。就这,足以支撑士兵们快马行军一天了。
姜韶华没有坐马车,和士兵们一同策马前行。
一路急行军,不必细述。
天黑之前,大军到了西鄂县……或者说是汤氏邬堡更为贴切。
说起来,汤氏一族在西鄂县确实和土皇帝差不多。大梁建朝没到两百年,汤家人在这里已盘踞了四百年,到大梁已历经三朝了。
西鄂县的县城,是汤家人出银子建起来的,城门坚固结实,远胜过郦县和宛县,甚至不弱于南阳郡。每年还在不停加高加固。可不就是汤氏邬堡么?
西鄂县是上县,人口上万。其中姓汤的占了一半。另外一半,要么和汤家来往密切,要么娶了汤氏女或嫁了女儿到汤家做媳妇。总而言之,这西鄂县表面是南阳郡附县,实则是汤家人的地盘。
西鄂邹县令也是个苦逼的主,身为正经科举出身的举人,花了大把银子谋了官缺,来西鄂县做县令。上有强势的南阳王府,下要应对盘踞西鄂的豪强汤氏。这十年县令做下来,可谓殚精竭虑心力交瘁。
陈长史代郡主来巡查西鄂,邹县令不敢怠慢,恭敬相迎。
结果,太平粮仓只有一半的存粮。邹县令必须要给一个交代,不得不吐露实情。
他这个西鄂县令只能管一管县衙和两三成普通百姓。真正要紧的事他说了不算,得汤家家主点头。
陈长史被邹县令的窝囊德性气得不轻,直接写信给郡主。以他对“祖父托梦后性情骤变”的郡主的了解,不出三日,郡主就该领兵来了。
果然,这才第二天傍晚,郡主就到了西鄂县。
算上送信和赶路的时间,郡主这是半点时间都没耽搁浪费。
陈卓闻安邹县令,以及西鄂县里有头脸的官吏乡绅,齐至城门外,恭迎郡主!
一千多士兵,一人双马驰骋而来,烟尘滚滚,地面不停震动。这等声势阵仗,由不得人不生出敬畏。
站在邹县令身侧的汤家家主,也被这扑面而来的杀伐之气震了一震。
汤家是乡野豪强,私底下养了两三百孔武有力的家丁是有的。不过,和这些真正见过血杀过人的精兵悍将一比,就不值一提了。
疾驰的战马,在靠近城门两里时减慢速度,唯有领头的一匹枣红马,依旧疾驰而来。
这匹枣红宝马,身高腿长皮毛顺滑,十分神竣。宝马上的少女,身量还未长成,气势却凌厉夺人。在数十亲卫的环护下,如一阵疾风至众人眼前。
少女勒紧僵绳,并未下马,就这么高坐在马上,很自然地露出尊贵睥睨之态。
陈卓率众人拱手相迎:“恭迎郡主!”
姜韶华淡淡嗯了一声,目光掠过众人的脸孔。性子温软近乎窝囊的邹县令,第一个缩了头。
想想也是,能在西鄂做了十年县令受了汤氏十年闷气的,忍功自然是一流的。
低头顺服的众人中,有一个年约七旬的老者,衣着华丽,神态间流露出一丝傲然,格外醒目。
这个老者,自然就是汤氏家主汤怀德了。
姜韶华心中一声冷笑,张口便问邹县令:“邹县令,今日来迎本郡主的,都有谁?”
邹县令小心翼翼的陪笑:“这些都是西鄂县里的官吏,还有本地乡绅……”
“没有官身的乡绅,有何资格立在本郡主眼前。”姜韶华冷然打断邹县令:“让他们通通退下。”
众人:“……”
第107章 打压
郡主还没下马,这“下马威”就来了!
朝廷给每个县城配了四个官员,县令县尉县丞主簿,六房吏员大多是当地大户。西鄂县里汤家人众多,于是乎吏员有大半都姓汤。
不过,身为汤家家主的汤怀德并未在县衙里当差。
一来,汤怀德年已七旬,以时下活到六旬就是高寿的标准来看,汤怀德是真正的长者。不可能去县衙做吏员。
二则,汤家势大,身为汤家家主,西鄂县实际的掌权人,焉能低头折腰伺候邹县令?
所以,汤怀德是在场迎接郡主的众人里唯一一个白身的乡绅。
郡主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地落在汤怀德身上。
汤怀德受此羞辱,气得不轻,一张老脸忽红忽白。
姜韶华没有耐心和一个棺材瓢子啰嗦,转头吩咐一声:“秦虎,你领人去瞧瞧,请闲杂人等立刻离去,不要浪费本郡主的时间!”
秦虎立刻领命,和另几个亲兵纵身一跃下马。直接略过邹县令等人,到了汤怀德面前,不客气地张口问询:“你是何人?在县衙里当什么差事?”
一千多精兵手持利器,虎视眈眈。
汤怀德纵然有万千怒火,也不得不压下:“草民姓汤,是汤氏一族的族长。县衙刑房户房的两位汤司吏,是草民侄儿……”
“不用说这么多废话。”秦虎冷哼一声:“我只问你,你有没有在县衙当差?”
“没有,但是……”
“既然没有,就速速离去,别碍了郡主的眼。”秦虎不耐地挥手示意,身边几个亲兵立刻上前。白发颤巍巍的汤老太爷根本反应不及,直接被架着胳膊“请”去了城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