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154章

第154章

  “你我都生于锦绣,得祖父祖母宠爱庇护,从未受过委屈。可这世间,像黄三妹这样的可怜女子,何止千万。”
  “今日救一个黄三妹足矣!明日后日大后日,还有许许多多未来的日子,我们可以做的事更多!”
  陈瑾瑜用力握了握右拳,目中露出坚毅:“我陈瑾瑜,誓死追随郡主。”
  姜韶华微微一笑,握住陈瑾瑜的左手:“你我都年少,以后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点一点慢慢做,移风易俗绝非容易之事,你我且同行!”
  陈瑾瑜用力点头,右拳松了松,覆在姜韶华的手背上。
  这是两人少时常玩的游戏。
  姜韶华莞尔一笑,将最后一只手覆了上去。两人四手,交叠在一处,两颗志同道合的心也融到一处。
  ……
  此时,崔县令正和妻子李氏相对而坐。
  李氏生了一张鹅蛋脸,相貌秀丽,自小读书,颇有书卷气。夫妻两个本就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顺理成章地成亲做了夫妻,情意深厚。
  崔县令没留在京城,执意外放做一县父母官。夫唱妇随,李氏也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一并来了叶县。
  “表哥,今日这三桩案子,都按郡主的心意来断案。你心里是不是有些不服?”
  崔县令立刻回神长叹:“表妹,你就别臊我了。”
  “我来叶县三年,自诩是一个爱民惜民的好官,治下清明,偷鸡摸狗之类的事都比其他县少得多。”
  “今日才知,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前两桩案子,倒也罢了,黄三妹这一桩,委实令人心气难平。”
  “我哪里还有脸不服,我对郡主心服口服!”
  第135章 姻缘(一)
  崔县令出身大族,自小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又是春风得意的少年进士,是大梁最年轻的县令。
  这三年来,崔县令确实将叶县治理得极好,每年税赋都是南阳郡里最高的,大概也就是郦县那种穷县的七八倍吧!
  在叶县,没有谁家穷困,区别只在于饭桌上舍不舍得吃肉罢了。崔县令也一直引以为傲。
  未曾想,今日被重重打了一回脸。
  不过,这脸打得好。让飘起来的崔县令,彻底落到了地上,开始反思和自省。
  李氏疼惜夫婿,不忍见他这般颓唐自责,轻声道:“禀仓实而知荣辱。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先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这已是非常了不起了。南阳郡十四县,叶县最为富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你不贪不占,当差勤勉,凡事亲力亲为。”
  “便是让郡主来评点,你也是个清正的好官。”
  崔县令被自家媳妇这一通夸赞,总算恢复了一些信心,打起精神说道:“以前做得不足之处,我以后一定要改。表妹,你别总夸我,我行事不妥当的时候,你得提醒我一二。”
  李氏抿唇一笑,声音柔婉:“可在我眼里,表哥就是处处都好啊!”
  崔县令看着妻子如花笑颜,心里一动,凑过去握了妻子的手,正想好生亲近一二,门就被推开了。
  两个讨债鬼儿子一前一后冲了进来,且直奔着亲娘,将崔县令挤了开去。
  崔县令一脸无奈,又不能和儿子争抢,只得松手。
  李氏轻笑不已。
  ……
  郡主一言九鼎,果然在叶县停留了数日。
  大概是黄三妹一案鼓舞了不少女子,断断续续地有年过二十的女子来县衙告状,请求父母官做主,让她们出嫁。
  崔县令也是到了此时才发现,叶县里像黄三妹这样境遇的女子竟然不少。娘家人贪图女儿赚的银子,不让女儿出嫁,强留在家中。
  杨审理审了两日,崔县令便主动请缨,将这一摊乱麻接了过去。并以县令身份下了公文,女子二十前当嫁,如果父母强留不准嫁,女子可告到县衙,并罚没一部分家产归女子做嫁妆。
  姜韶华看了公文后,觉得崔县令文采斐然,颇为不错,让陈舍人加盖了王府印章。
  加盖了王府印章的公文,在叶县里四处张贴。
  女子们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自然也有些不太和睦的声音。譬如个别男子阴阳怪气地暗指郡主是女子所以格外偏袒女子之类。
  不过,这样的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汹涌的浪潮声中。
  “郡主,有个好消息。”
  陈瑾瑜喜滋滋地来禀报:“郡主随行的亲兵里,有一个叫孙安的,托了孟三宝到我这里来说话。他想求娶黄三妹。”
  姜韶华身边共有两百亲兵。这些亲兵都是南阳王府嫡系,一个比一个身手好,且常随郡主左右。
  姜韶华最熟悉的,是秦虎和孟三宝这等贴身亲卫,孙安年龄大一些,性子也稳重,平日说话不多,存在感不强。
  姜韶华脑海中闪过一张黝黑的男子脸孔:“孙安今年多大了?”
  陈瑾瑜笑道:“二十四岁,和黄三妹同龄。他之前定过亲,媳妇没过门就得了重病死了。后来他娘也生病去世,没人为他操持,亲事就一年年耽搁下来。”
  “那一日公堂审案,孙安也在。他对黄三妹的际遇颇为同情,也敬重她的敦厚善良。想求郡主保媒。”
  姜韶华想了想道:“你去将孙安叫来,我要亲自问一问他。”
  很快,孙安便出现在姜韶华眼前。
  姜韶华仔细打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