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报案的知客僧是一个四十余岁的白脸僧人,法号慈恩。一口咬定了蟊贼之死和白云寺无关:“……我佛慈悲,白云寺每年都会抓住几个来偷东西的蟊贼,多是关两日柴房就放出去了,从未真正伤过人,更别说害人性命了。”
孟大山冷笑一声:“人明摆死在白云寺里,柴房门锁着,只有白云寺的人能进柴房。又没外人潜进来。不是你们杀的,那是谁杀的人?难道有人能飞天遁地不成?”
慈恩面色难看,嘴依旧硬得很:“一定有人暗中作祟,悄悄潜进寺内害了这蟊贼,然后栽赃陷害白云寺。请大人明查!”
孟大山冷冷道:“放心,郡主已经下令严查此案。如果白云寺真是无辜的,查清原委抓到真凶那一日,自然会解封。”
反之,白云寺就得一直被封。
人命关天,这等大事瞒不了人,很快就会传开。不管人是不是白云寺杀的,总之死在白云寺里,白云寺也不得清白了。
孟大山封了白云寺后,留下一百亲兵守在寺外,然后回县衙复命。
至于慈恩,急得满头是汗,不得不去禅房寻主持拿主意。
主持普善大师,年过七旬,满面皱纹,胡须全白。原本闭目养神的普善大师,听完慈恩一席话,睁开眼,叹了一声:“我佛慈悲!一条人命就这么没了,封寺查案才是正理。清者自清,随他们查便是。”
慈恩慈恩一张脸憋得赤红,满眼不甘:“白云寺是佛门圣地,师傅是人人敬仰的得道高僧,岂能让他们这般欺辱。”
“还有,官府若是成心拖延,查案查上几个月,迟迟不肯结案,又该如何?难道我们就一直封寺不成?”
普善大师双手合十,道了一声佛祖慈悲:“郡主年少任性,不知深浅,陈长史却老练精干,知道轻重。不会任由郡主任性妄为。只管放宽心,最多十天八日,就会解封。”
顿了顿又道:“我修书一封,你立刻让人送去荆州刺史府殷老夫人手中。”
第151章 命案(二)
白云寺屹立多年,信徒如云。其中不乏显贵。以前是南阳王妃为尊,七年前南阳王妃病逝后,就属薛刺史的老娘最为尊贵。
有薛老夫人出面求情,郡主总得给几分颜面。
慈恩立刻松了一口气:“是,弟子一定将此事办妥。”
普善大师提笔写信,寥寥几句挥笔而就。信送出寺的时候,被无情地拦了下来。
“郡主有令,案情没有查明,任何人不得出入白云寺。”
送信的是一个护寺武僧,这武僧身形高大,目光炯炯,显然是高手。闻言冷哼一声:“贫僧要去荆州刺史府送信给老夫人,你一个亲兵也敢拦路?”
这个亲兵十分年轻,身量不高不矮,眉眼秀气,说话慢条斯理:“我奉郡主之令行事,今日守在寺门外,谁都别想从我眼皮底下溜走。”
那武僧恼怒不已,握起钵大的拳头。
少年亲兵半点不惧,招呼一声,立刻便有十数个亲兵围拢过来,一个个捏着拳头。
武僧不得不按下怒气,转身回了寺内。
亲兵们各自冷笑。
“小田,真被你料中了。”一个亲兵笑着夸少年亲兵:“这些和尚犯了事,果然要去寻靠山告状。”
少年亲兵正是亲卫二营的神箭手小田。
郦县剿匪时,小田立了大功,升职做了队长。今日孟大山留下一百人守着白云寺,就是小田这一队人。
小田虽然年轻,手底下功夫却扎实得很,一手箭术精妙,且心细如发擅长潜藏追踪。亲兵们人人对他都服气。
小田目光一闪,低声嘱咐道:“大家伙打起精神,各处巡视。尤其是后门侧门处,都得守住。”
然后一一安排下去。果然,半个时辰后又拦了一个想从后门出去的武僧。
小半日后,再次逮住一个翻墙而出的送信武僧。
慈恩气得跳脚,冲到小田面前指着他鼻子怒骂。
亲兵们哪里咽得下这窝囊气,面无表情地围住慈恩,只等队长一声令下,就将这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礼的和尚揍成猪头。
小田倒是沉得住气,等慈恩骂完了,不疾不徐地说道:“白云寺如果真的清白无辜,为何这般急切往外送信?”
慈恩被堵得哑口无言。
小田又道:“我已经让人去向郡主禀报此事。请你现在回寺里等着。如果再有异动,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小田面相秀气,说话温和,放狠话的时候一点都不凶狠。
可不知怎么地,慈恩心里一阵阵地冒着凉气。
慈恩色厉内荏地扔下两句场面话,愤愤转身而去。
小田心里冷哼一声。
……
白云寺离县衙约有二十里路,快马半个时辰就到。
姜韶华听完亲兵传来的口信,讥讽地扯了扯嘴角,看向陈卓:“怪不得白云寺这般傲气,原来有薛刺史做靠山。”
大梁有四十州,南阳郡位于荆州。荆州刺史薛仁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荆州境内的土皇帝。
薛老夫人是朝廷钦封的二品诰命夫人,身份贵重。就是姜韶华见了,也要礼遇三分。
陈卓沉默片刻,令左右都退下,然后低声道:“郡主,王爷在世的时候,和薛刺史关系良好。郡主为了一个白云寺,和薛刺史闹的不愉快,怕是得不偿失。”
从一开始,陈卓就不太赞成郡主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