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176章

第176章

  以后,白云寺确实要收敛一二了。
  一个时辰后,普善大师回了白云寺。
  慈恩等弟子纷纷围拢过来,普善大师宣布了捐粮食和捐一座佛像的决定,慈恩心疼得眼珠子都红了。
  “误伤人命”的武僧,更是悔恨难当,用力一拳砸中自己的胸口:“都怪弟子!当日就不该将蟊贼关进柴房,直接将他撵走,也就没那么多纷争了。”
  普善大师淡淡道:“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这个蟊贼撵走,再来第二个第三个,又该如何?或者来一群匪徒,一把火烧了白云寺,到时候该怎么办?”
  武僧倒抽一口凉气。
  慈恩咬牙低语:“弟子就不信了,郡主敢这么对白云寺!”
  “慈恩,我们师徒闲话,不可随意提及郡主。”普善大师沉了脸呵斥:“这些事,和郡主有什么相干。”
  慈恩怄得都快吐血了。
  就听普善大师道:“将寺中的存粮都送去县衙。佛像也一并送去。记住,越快越好,不可露出半点怨怼不满。”
  对外庶务,一般都是慈恩出面。慈恩正要点头应下,普善大师却点了另一个弟子的名:“慈安,这件事你去。”
  慈恩一惊:“师傅!为何不让弟子去?”
  他才是大弟子,是白云寺的知客僧!
  普善大师淡淡瞥他一眼:“你心有不平,说话行事露出来,会惹怒郡主。慈安脾气比你温和,就让他去。”
  “如果你还上蹿下跳地闹腾,以后这知客僧,你也不必做了。”
  慈恩面色一白,再不敢吭声。
  ……
  隔日一早,白云寺的粮食和佛像一并送来了。
  慈安比慈恩小了几岁,生的圆头大耳,笑得一脸谦卑。
  闻主簿奉郡主之命来接收点数粮食,花了小半日功夫才清点完,去禀报的时候不由得叹气:“白云寺送来的都是上好的新粮,一共两千石。足够补齐太平粮仓了!”
  “一个寺庙的粮食,比县衙粮仓还要富足。说出去谁敢信!”
  也怪不得郡主要对白云寺下手。
  最后这一句,闻主簿当然不会说出口,心里想想罢了。
  那一日郡主召陈卓宋渊孟大山三人议事。没几天白云寺就出了命案。闻主簿悄悄琢磨了几回,心里有些了悟。
  姜韶华略一点头,吩咐闻主簿:“粮食要送进粮仓,仔细纪录妥当。这些事就由闻主簿操办。”
  闻主簿恭声领命。
  至于那一座高约六尺的佛像,处置起来也要费些功夫。马耀宗主动请缨接了差事,去寻工匠。
  姜韶华将杨政叫了过来:“杨审理,明日你去白云寺,将这桩案子审完结案。”
  杨政略一犹豫,咳嗽一声:“不知这命案要如何结案,还请郡主明示。”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地看了过来:“出家人慈悲为怀,抓住偷窃东西的蟊贼,棍责一顿,稍作惩戒罢了。这蟊贼半夜患急病死了,倒也怪不得白云寺里的武僧。”
  杨政心中大定,拱手应道:“郡主的意思,臣明白了。”
  姜韶华舒展眉头,笑着赞道:“杨审理做事,本郡主信得过。”
  捏着鼻子背黑锅的杨审理,笑得有几分苦涩:“臣领王府俸禄,为郡主当差做事是应该的。”
  就是这黑锅,一口接着一口的,没个消停。
  他这般审案断案,一笔一笔都被纪录下来,以后怕是要成为杨家之耻了。
  就在杨审理悲伤自苦之际,姜韶华笑着说道:“杨审理来回奔波劳苦,功劳本郡主都记下了。等本郡主巡完十四县回王府,论功行赏,杨审理定是第一份。”
  杨政那点悲伤顿时不翼而飞,忙笑着拱手谢恩。
  ……
  次日,杨审理在陈长史雷县令等人的陪同下去白云寺审案。
  至于郡主,并未露面。
  郡主在雉县这么多日,略一出手,搅动风云。从始至终都没进过白云寺半步。
  不少百姓闻信而动,拥在白云寺外。可惜,白云寺大门紧闭,在寺门外苦苦等候的百姓们,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等了半日,白云寺才开了寺门。
  杨审理亲自对众百姓宣布,蟊贼真正的死因是患了急病,和白云寺里的武僧无关。所以,从今日起,白云寺就解封了。
  众百姓喜笑颜开,欢呼雀跃不已。
  知客僧慈恩经此一事,沉稳平和了许多,耐心地引导百姓们按次序进寺烧香。有百姓要布施烧香,慈恩张口道:“师傅说了,从今日起,白云寺一个月只接受一次布施,每次三五文钱便可。”
  普善大师在百姓心中就和半个佛祖差不多,他说的话,百姓自是要听的。
  两日后,郡主率众人离开雉县,前往舞阴县。
  第155章 恶习(一)
  舞阴也是下县,这里常年干旱缺水,不能种稻,只能种些耐寒的高粱豆子一类。
  进了舞阴县,一眼可见的百姓个个身形消瘦面有菜色。
  姜韶华看在眼里,心情颇有些沉重。
  百姓疾苦,只有亲眼见了,才知其中滋味。以前的她,待在锦绣深宫,后来嫁入王家,也是高门贵妇。哪里懂得这些呢?
  舞阴县的县令姓高,今年四十有七,是一个勤恳做事善待百姓的好官。无奈舞阴县就是个穷苦地界,高县令勉强维持着县衙运转,已属不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