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其实,山杏今年十一岁,比姜韶华还大一岁哪!
不过,姜韶华以成年人的眼光和姿态对山杏,谁都没有觉得不妥。
“山杏,你喜欢学医吗?”姜韶华柔声问道。
山杏点点头:“喜欢。”
说话也比以前顺畅多了。
姜韶华眼里闪出笑意:“你都学了什么,说来给本郡主听听。”
山杏认真地想了想:“药草认识两百多种,药方也背了五十多张。我还随孔姐姐读书认字,三字经百家姓都读完了。”
半年内学会这么多,很是用功努力,也确实很有天赋了。
姜韶华伸手摸了摸山杏的头发:“你随孙姑娘好好学医,等过几年出师了,也留在军营里做军医。本郡主到时候也给你发一份俸禄。”
山杏开心得连连点头。
其余几个女子也都鼓起勇气过来,主动张口回禀:“郡主,我脑子笨,比慧娘姐姐学得慢一些。我以后每天多花一个时辰。”
“郡主,我学得也不快。不过,我现在胆子练出来了,见血不晕了。”
“郡主,我会熬药,煮纱布洗纱布也最利索……”
姜韶华耐心地一一聆听,不时出言夸赞几句:“学得慢些不打紧,只要肯用心,总能学会的。”
女子们个个兴高采烈,满心喜悦,将郡主团团围住,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郡主。
银朱和荼白默默退后几步。
“看她们现在模样,想想半年前,真是天壤之别。”
“有郡主在,她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荼白,我忽然鼻子有点酸酸的。”
“我也是,不知为什么,忽然有点想哭。”
军帐的帘子被掀开,一束明亮的光透进来,郡主正好就站在光晕处,脸庞也似在闪光。
第166章 神医(一)
姜韶华在伤兵营帐里待了半日,正午时,和孙广白孙泽兰兄妹一同用午膳。
军营里都是大锅饭菜,姜韶华进了军营后,和亲卫们同吃同住,并未单独设小灶。今日也没例外。
亲卫营出了名的伙食好,这几日伙房格外卖力,午饭有三菜一汤。其中两个都是荤菜,油水颇足。
孙泽兰饭量不大,吃了一碗就搁了筷子。孙广白吃了两碗。然后,兄妹两个眼睁睁地看着郡主大快朵颐,悄悄对视一眼。
“郡主,我闲着无事的时候,做了不少山楂丸子。”孙泽兰轻声笑道:“我让慧娘取一些来,平日郡主吃着消消食解解闷。”
这是怕郡主吃撑了闹肠胃。
姜韶华很是领情,笑眯眯地应道:“现在就拿来。”
片刻后,林慧娘捧着一个小包裹来了。包裹里放着八个小巧的白色瓷瓶。取下软木塞,立刻飘出甜中略带酸的香气。
这是山楂丸子特有的香气。
姜韶华尝了一个,笑着赞道:“你做山楂丸子的手艺,已经超过孙太医了。”
孙泽兰抿唇笑了起来:“我身边这么多弟子,吩咐一声,她们便去挑上好的山楂,洗净晒干磨成粉,再配以十几味药材揉成药丸。郡主喜欢,就都带上。”
姜韶华半点不客气,让银朱将山楂丸子收好,然后问起兄妹两个当差的情形。
孙广白答道:“回郡主,亲卫营里吃住都好,就是每日操练受皮外伤的人多些。以前只有两个军医,实在忙不过来。我和妹妹来了之后,就没这个困扰了。”
孙泽兰略有些遗憾地接了话茬:“南阳郡很是太平,亲卫营没有出去剿匪。我和大哥想钻研医术,可惜没机会了。”
孙广白:“……”
孙广白尴尬地干笑一声,奋力冲妹妹使眼色。
孙泽兰不以为意:“这儿又没外人,我和郡主说些心里话怎么了。”
“是啊,这等事和我说正合适。”姜韶华笑着接了话茬:“此事也好解决。过些时日,南阳郡大牢要处理一批死囚。其中大半要送去博望矿山,到时处决后的尸首,我让人送两具到军营来。”
孙泽兰兄妹两个精神一振,齐齐拱手谢恩。
说完正事,姜韶华随口笑着打趣孙广白:“你以前不肯成亲,说是男儿当先立业再成家。孙太医想你专心考太医院,也没催促你。如今你在军营里有正经差事,日子也安定下来了,是不是该考虑成家了?”
孙广白咳嗽一声,起身拱手:“伤兵营帐今日新来一个断骨的,我该去换药了。郡主闲着无事,和泽兰说说话。”
然后,脚底抹油走人。
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可见往日没少糊弄孙太医。
姜韶华失笑:“你大哥还是不想成亲?”
孙泽兰倒是很理解兄长:“人生苦短,想做要做的事那么多,哪里顾得上成家。”
旋即为自己庆幸:“大哥肩负着为孙家传宗接代的重任,迟早要娶媳妇。我就不一样了,只要我爹不逼我,我可以一直不嫁人。”
姜韶华笑着瞥孙泽兰一眼:“你不想嫁人,就不嫁。我也一样支持你。”
孙泽兰眼睛亮了一亮:“郡主真得站在我这一边?”
姜韶华挑眉一笑:“你担心什么?是不是怕我为你和秦虎做媒?”
孙泽兰被说破心思,既不尴尬也不忸怩,理直气壮地应道:“秦统领是亲卫一营统领,秦虎是郡主亲卫。论亲疏,我总是差了一层。我有这样的担心,也不稀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