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362章

第362章

  姜韶华耐心地张口指点:“平州一直在打仗,范大将军领兵到了平州境外,至今还没传捷报来。可见战事并不如何顺利。只这一桩,就足够朝廷焦头烂额。燕郡又闹蝗灾,或许还有报蝗灾的奏折在路上。皇上刚登基,安国公是兵部尚书只管军事,朝堂大事终归还是要王丞相他们去做。”
  “接下来一年半载,朝廷定然混乱。王丞相自顾不暇,哪里能腾得出手来对付我。”
  “最重要的是,南阳郡的人口会越来越多,粮食也越种越多,兵力也会越来越强。”
  “有强大的实力,自然不惧任何人。”
  自信来源于强大的实力。
  陈瑾瑜心悦诚服:“还是郡主站得高看得远。臣受教了。”
  然后,又低声笑道:“要送粮种去燕郡,冯长史接到郡主的号令,肯定又得发一通牢骚。”
  冯文铭是陈卓的至交好友。陈瑾瑜自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对冯文铭的性情脾气再熟悉不过。
  姜韶华会心一笑:“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整日用心当差做事,脾气大些也是难免。无妨,我相信陈长史,一定能安抚好冯长史。”
  顿了顿又道:“陈舍人,你安排人将王丞相亲笔写的道歉文书送回南阳王府,让陈长史冯长史都亲眼看看。”
  去年南阳王府的奏折被王丞相驳斥,陈长史冯长史都被气得不轻。今日这份道歉文书送回去,让两位长史也出出气。
  陈瑾瑜欣然领命。
  扣扣扣!
  宋渊推门而入,神色凝重:“郡主,宫里派人来传口信,又有两位郡守上奏折,报了蝗灾。皇上召集重臣商议对策,请郡主立刻进宫。”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
  姜韶华笑容一敛,神色微凝:“我这就进宫。”
  ……
  半个时辰后。
  姜韶华快步进了昭和殿,拱手行礼:“臣见过皇上。”
  太和帝神色沉重,正低声和身边的郑宸说话。
  听到姜韶华的声音,太和帝迅疾抬头:“韶华堂妹,你来得正好。”随口吩咐郑宸:“你将两份奏折送给郡主看上一看。”
  郑宸应一声,捧着两份奏折到姜韶华面前:“请郡主过目。”
  姜韶华目光掠过郑宸的脸:“多谢。”
  说着,伸手接过奏折。
  众目睽睽之下,郑宸自不会做什么悄悄摸一摸郡主手指的小动作。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现在没这个资格。在姜韶华光芒毕露风头正盛的现在,他甚至没有和她比肩而立的资格。
  姜韶华迅速看完奏折,沉声说道:“大梁记录过的蝗灾,最近的一次是在二十三年前。那一年,因蝗灾而饿死的百姓,多达十几万。”
  “今年大梁遇到这等天灾,得迅速做出应对。不能再出现饿殍千里的惨状。”
  太和帝对大梁这一段悲惨历史十分清楚,闻言叹道:“这些朕都知道。朕今日就要和众臣商定好赈济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粮食前去赈济。”
  “朕还打算派钦差去受蝗灾的三郡去安抚百姓。”
  这也是惯常的应对手段了。
  钦差代天子巡查,一来安抚百姓,二则震慑地方官员。以免天灾之外再有人祸。
  “郑尚书到。”
  “王丞相到。”
  殿门外响起内侍尖细的声音,很快,朝堂重臣们便一一进殿。
  朝堂应对天灾,都有先例。二十三年前的蝗灾时,王丞相做着吏部尚书。朝堂救灾的措施,自然有份参与。
  王丞相沉声拱手:“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眼下其余诸事都缓一缓,全力赈灾抚民。”
  蝗灾和旱灾又不同。干旱无雨,地里长不出粮食。百姓还能去寻些野菜野草裹腹。蝗灾却更令人绝望。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不是玩笑,而是令人绝望的事实。
  一个处置不好,不但会死很多人,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恐慌。
  太和帝自少读史书,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沉重地点点头,宣布派三位钦差前去赈灾抚民一事。
  对此事,王丞相和安国公都无异议。不过,两位重臣在钦差的人选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每个人各自举荐了三个人选。
  其余众臣,纷纷各自出言。或支持王丞相,或站在安国公这一边。说起来,朝堂争斗和妇人们斗嘴吵架也差不了多少。
  姜韶华冷眼旁观,并未出言。
  太和帝清了清嗓子:“众卿肃静,朕心里也有人选。”
  第320章 钦差(一)
  龙椅上的少年天子忽然张口,众臣皆是一惊,面面相觑,安静了下来。
  太和帝用商量的语气对着王丞相和安国公道:“丞相性情持重,推荐的是行事稳重的老臣。郑尚书举荐的人选,也是办差精干的臣子。不过,朝廷六部正值用人之际,他们还是留在朝中当差更合适。”
  “朕打算派三位中书舍人前去。”
  中书舍人是正七品,掌传宣诏命,参与机密,是天子的亲近属官。可谓位卑权重。
  太和帝刚登基几日,还没来得及提拔任用亲信。这一张口,就将几位伴读都封了七品的职位。
  众臣听在耳中,也没怎么惊讶。
  王瑾是王丞相最喜爱的幼子,郑宸是安国公嫡长子未来的国公爷,李博元则是李家嫡子,嫡亲的祖父是礼部尚书。年龄最小的姜颐,是高凉王世子,也是天子的堂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