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宝华公主回过神来,轻声叮嘱:“这件事,回宫之后就别提了,免得给韶华堂妹惹麻烦。”
姜颐咧嘴一笑,点头应下。
……
被关了半年之久的小花,身形整整大了两圈,毛色顺滑,额上的花纹威风极了。此时放开四梯尽情撒欢奔跑,快活得不行。蹿出老远了,又往回奔跑,在姜韶华的小腿边亲热地磨蹭。
天高云淡,凉风习习,深深嗅一口,空气中都是自由的芬芳。
总算离开皇宫,离开京城,可以回家了。
姜韶华心情大好,俯身摸了摸小花:“别跑得太快吓到路人。”
小花嗷嗷叫了两声,像是听懂了姜韶华的嘱咐。
一同策马前行的陈瑾瑜,欢快地笑道:“郡主,一离开京城,我整个人都轻松了。”
马耀宗也在一旁笑着凑趣:“可不是么?我也觉得全身轻快。”
他们两人,平日随姜韶华出入宫中,时时要谨言慎行,唯恐有什么差池。今日就像去了千钧重负,笑容愈发灿烂。
便是宋渊,此时也舒展眉头,嘴角带笑。
姜韶华笑道:“刚出京城,官道上有不少人。等过了这里,我们策马跑一段。”
众亲卫轰然应诺。
官道上来往的马车里,不时有人掀起竹帘张望,纷纷惊叹。
这一行两百多人,每人双马,声势浩荡。再一瞧,为首的竟是一个少女,离得远看不清面容,却是意气昂扬非同一般。
“这是谁啊?怎么这么大的阵仗!”
“这定然是那位传闻中的南阳郡主。除了她,世间哪里还有这等美丽又厉害的姑娘!”
“女子太厉害了可不好,以后谁敢娶啊!”
“呸!郡主的终身大事,轮得到你来操心。再说了,世间好男儿又没瞎了眼,你当所有人都像你这般自己没能耐不敢娶能干厉害的媳妇啊!”
说笑声很快消散在风中。
……
来时为了赶着奔丧,一路快马加鞭。回程就从容多了。
每日策马行六七十里路,天没黑就到驿馆歇下。秦虎孟三宝精力充沛,闲下来就骑马去打猎,顺便将小花带出去跑一圈。
如此行了七八日,官道忽然难行起来。
不知从何处来的一拨饥民百姓,面色蜡黄,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地前行。
这些饥民,总数不知多少。多是三五人凑在一起,还有的十几二十几人在一处,应该是同一个村子或是同族一起出来逃荒。他们背着孩童,或用木车推着些被褥铺盖。
离得老远,一阵难以形容的酸臭气被风夹杂着吹来。
陈瑾瑜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一方帕子送到她手边,她不假思索地接过,掩住口鼻。待掩上才反应过来,迅速转头看向郡主。
却见郡主眉眼沉凝,定定地看着那一群形容狼狈凄惨不已的饥民。
宋渊沉声下令:“散开,保护郡主。”
亲卫们立刻领命,策马四散,将郡主层层围在中间。
饥民当然可怜,有时候却又极其可怕。人饿到极致走投无路的时候,什么疯狂的事都敢做。
他们一行人兵强马壮,带着数十辆马车组成的车队,马车里有金银有粮食。万一这拨饿急了眼的饥民暴乱冲过来,就是一桩极大的麻烦。
姜韶华没有出声。此时得先摸清这伙饥民的来路,确保安全。
宋渊低声道:“郡主,末将前去问一问。”
姜韶华点了点头。宋渊下马后,大步去了饥民处。
看着快步而来身高力壮腰间挂着长刀目光锐利的男子,饥民们吓得瑟瑟发抖。
其中有一个胆子格外大的,咬牙冲上前,扑通跪下磕头:“我们家乡遭了蝗灾,大家没吃没喝,只能逃出来。求贵人救救我们,给我们一条活路。”
一番话说完,额头已经磕肿了。
其余饥民也跟着反应过来,纷纷跪下,哭声一片:“求求大人,救一救我们吧!”
“求大人收留我们。”
“我这闺女送给大人,大人赏她一口吃的就行。”
第328章 乱民(一)
“……这些饥民,来自相州魏郡。经历了旱灾,本就艰难,今年又遭了蝗灾。官衙无力赈济,他们只得出来逃荒。”
小半个时辰后,宋渊面色沉凝地回来了,低声禀报道:“人数大概三百多,老弱妇孺只占了一成,多是青壮年男子。”
“他们没有具体要去的地方,从官道一路往京城的方向而来。末将仔细问过了,他们逃荒出来有小半个月,带的粮食基本都吃光了。按着他们眼下的速度,要走到京城至少还要大半个月。”
到那时,这一拨饥民还能剩下多少?
一路上要饿死多少人,抛下多少孩童老人?
饥民当然可怜。然而,她一个赶路回程的郡主,不宜大喇喇地收拢。传到朝廷,转眼就会被按一个“收拢民心居心叵测”的罪名。王丞相正虎视眈眈地等着她犯错,她不能授人话柄。
只是,遇都遇上了,就这么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实在太过冷血。
姜韶华眉头微微蹙起。
陈瑾瑜最熟悉姜韶华的脾气,见她沉吟不语,低声进言道:“郡主,我们急着赶路,不能带这些人上路。”
“而且,他们一路去京城逃荒,我们半途收容他们,不但讨不了好,还会落人话柄被无端指责。”马耀宗迅速接过话茬:“臣斗胆进言,恳请郡主赐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继续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