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刘恒昌嘴角抽了抽,瞥了傻乎乎的女婿一眼。心想要不是当着众人的面,岳父我非得抽你一顿不可。
姜韶华忍着恶心,笑着对李天喜道:“这鹰驯得确实好,蛇就赏给你们了。”
蛇羹什么的,还是算了,不在她的食谱之内。
李天喜正要说话,就见自家岳父瞪了过来,一个激灵,总算反应过来了:“多谢郡主。”
立刻吩咐身后亲卫,将那条死蛇拿走。
……
姜韶华暗暗舒出一口气,继续看李天喜等人驯鹰。
一般而言,驯一只鹰得要三到五年的功夫。现在只两年,就有十几能巡查能抓猎物的鹰,足可见李天喜的能耐和下的苦功了。
对有能耐有本事的人,姜韶华从来不吝啬夸赞和奖赏。这一日正午,姜韶华和刘恒昌李天喜翁婿两个一同用了午膳。
蛇羹熬了一大锅,被鹰卫们分着吃了,没有端上桌。
午饭后,李天喜低声禀报道:“郡主,我近来驯鹰,忽然生出一个想法。”
这傻小子,在郡主面前可别乱说话。
刘恒昌不动声色地冲女婿使眼色。
奈何女婿有时候机灵,有时候就是个棒槌,压根就没留意到自家岳父的提点,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是这么打算的。现在养大的鹰且得用的,一共有十六只。”
“其中一只,可以专门驯练往王府飞。平日里送信去王府,快马来回也得一天。如果是鹰送信,不出一个时辰,信就送到了。”
姜韶华听得精神一振:“仔细说说。”
刘恒昌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竖长耳朵听了起来。
李天喜显然早有思虑,并不是一时热血上头:“驯好的鹰,可以侦查地形,提前示警,当然也可以送信。”
“以亲卫营和南阳王府为固定地点,让鹰来回飞,这是能做到的事。到时候只要派两个鹰卫,长期留在王府里就行了。”
“还有南阳十四县,路程有近有远,有的一两日能到,路程最远的要五六日。送一回公文,就要耗费许多时间在路上。如果将驯好的鹰分到十四县,以后郡主有什么号令,便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送到各县。”
“现在南阳郡太平得很,万一日后有什么灾祸或打仗的时候,有鹰送信,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互通消息。”
李天喜越说越顺畅,目中炯炯有神:“现在鹰卫这一队有五十个人,我教了他们两年,他们学了我五六成本事,伺候鹰吃喝日常驯鹰都没问题。整日都待在亲卫营里,也没什么意思。”
“郡主可以将他们分别派到十四县去,专门伺养苍鹰。”
姜韶华眼睛亮了起来,看着李天喜的目光如看着稀世珍宝:“你这想法很是不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李天喜憨憨一笑:“是,我一直在暗中琢磨,连岳父都没说过。”
刘恒昌终于逮着机会了,不轻不重地踹了李天喜一脚:“你个混账东西!这么要紧的事也敢瞒着我!”
第344章 鹰卫(二)
李天喜一个没提防,被踹得踉跄了一步,差点摔倒。亏得刘恒昌眼明手快,一把扯住了自家女婿。
李天喜站稳后,忙冲岳父讨好地笑道:“刘统领别恼。我不是有意瞒着,是想等琢磨明白了,再告诉刘统领。”
刘恒昌瞥他一眼:“以后有什么事,要及时向我回禀。不得在郡主面前胡言乱语。”
这回是想法不错言之有物,也就罢了。要是养出骄狂自大的脾气,动辄胡说八道,可就成笑话了。
李天喜听出岳父话语中的爱护关切之意,老老实实应下了。
姜韶华没有干预岳父调教毛脚女婿,待刘恒昌教训完了,才微笑道:“年轻人有朝气有干劲有想法是好事。而且,我看此事可行。这件事就全权交给李天喜了。不必急于求成,慢慢来便是。”
“这件事做成了,就是大功一件,本郡主重重有赏。”
李天喜精神一振,大声领命。
刘恒昌不动声色地补上两句:“你先去写个条陈,呈给郡主。”
李天喜一听要写条陈,脸就苦了起来,又不敢不应。
待郡主一行人离去后,李天喜立刻冲回军帐,找出笔墨,一边咬着笔头,一边绞尽脑汁地写条陈。
憋了一个下午,总算写了两页纸。
李天喜这回总算没犯傻,先将自己写好的条陈呈给自家统领兼岳父。
刘恒昌看后,张口数落了几句:“你自小就不爱读书,也不肯好生练字。看看你写的是什么?有脸拿给郡主看吗?”
不能怪刘恒昌挑剔刻薄。这两页纸上的字有大有小,字迹不端,语句也有不通顺之处。委实是拿不出手啊!
李天喜挠挠头,一脸羞愧:“要是早知有这么一天,我一定好好读书练字。现在实在是来不及了。舅舅替我改一改,重新写一遍,再呈给郡主吧!”
刘恒昌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还能怎么办?自己的亲外甥,自己的女婿,只能自己惯着了。
刘恒昌板着脸孔道:“铺纸研墨。”
李天喜殷勤地应一声,手脚麻利地铺好纸,飞快地研了一砚台的墨。
刘恒昌提笔落墨,字迹端正美观,竟写的一手好字。
李天喜忍不住大拍马屁:“舅舅是做了武将,要不然去参加科举,肯定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