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410章

第410章

  陈县令还在继续回禀:“……博望县和其余县城不同,壮年男丁多进了矿山。新来的饥民里,臣挑了一些身体健壮的男子,让他们进矿山做事。每日工钱都是现结的,且是以粮食来结算。所以,他们都十分愿意进矿山。”
  “如此一来,开垦荒田的人就少了许多。目前只开了四千多亩荒田。”
  这个数字和其余县城比起来,确实少得可怜。不过,博望县本来就特殊,不以农耕为主。
  姜韶华略一点头:“你做得对,有人手先紧着矿山。用人也别用得太狠了,每日让他们吃饱。”
  陈县令拱手领命。
  挖矿是重体力活,十分辛苦,且有一定风险。压榨太过,就易造成民乱暴动。一旦掌管矿山之人贪婪无度,或是过于心狠手辣,就如人间地狱。
  譬如朝廷的十几座矿山,大多都是刑犯去挖矿,熬不了几年,要么累死,要么就逃走被处死。
  南阳郡的铁矿山,却完全不同。每日供应一顿午饭,还有工钱可拿,用人做事也不过度。在博望县,人人都乐意进矿山做事。
  这等差事,姜韶华也只放心给陈县令来做。
  说完公事,接下来就是晚宴。
  陈县令笑着起身举杯:“今年南阳郡新粮大丰收,臣喜不自胜,恭贺郡主。”
  姜韶华眉眼舒展,笑着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玉米大丰收,紧接着是更喜人的红薯大丰收。诸县收粮后,统计出的数字都在冯长史手中。户房上下忙了几日,才算出了今年南阳郡所收的粮食数字。知道这个具体数字的人,在南阳郡里不超过五人。
  便是陈县令,也只隐约知道个大概。从郡主脸上深深的笑容,可以看出郡主何等满意了。
  今年全郡都种新粮,亩产量比去年涨了两成,粮食总产量是去年的两倍还要多。比之前预估的最乐观的数字还要多三成。
  这也就意味着,南阳郡的粮食不但能养活百姓和亲卫营南阳军,能献出一部分给朝廷换来南阳郡的超然地位和声望,还有余力继续招纳饥民。
  如此大好前景,姜韶华心情焉能不美。此时再想到出言无忌的崔渡,姜韶华半点都不恼了,甚至觉得这样的崔渡才最真实最可爱。
  姜韶华心情美妙,难得主动提笔写信给崔渡。在信中夸赞崔渡做事用心,推广新粮大大有功。
  ……
  这封信,快马三日送进了田庄。
  崔渡照例是在田地里忙碌。粮食丰收了,还有许多事要做,譬如要堆肥养地,要再次选种粮培育。还要改良麦稻粟米的粮种等等。
  “崔公子,这是郡主的亲笔信。”一路快马来送信的孟三宝,顾不得抹去额上汗珠,忙将郡主的书信送过去。
  “我的手上沾了泥,太脏了,你将信放我怀里。”崔渡忙道。
  孟三宝会心一笑,将信塞进崔渡怀中。
  大概是天上的太阳太过炽热的缘故,崔渡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怀揣着郡主书信的胸膛热乎乎的。
  在田里忙了一个时辰,崔渡才得了闲空,回屋子洗干净手,小心翼翼地取出被捂热的信封,拆开仔细看了起来。
  郡主写得一笔好字,所谓字如其人,端正清隽却又透着锋芒。
  信里没什么私语,都是夸赞他做事用心当差得力之类的。这很合乎姜韶华的脾气。
  崔渡没觉得失望,甚至很是喜悦,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将信看了三遍,又贴在胸膛处,在床榻上翻滚两圈。
  就如世间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年郎初次收到了心上人的礼物一样。
  屋子外的两个小厮,对视一眼,偷偷笑了起来。
  “瞧瞧我们公子高兴的。”
  “郡主在外巡查,都没忘记我们公子,还特意写了信来。换了谁,谁都高兴。”
  “照这么下去,我们公子或许真能有大造化。当年的卢郡马,什么都没有,就一张脸能瞧,还能入赘南阳王府呢!”
  “我们公子勤勉能干,会培育粮种,会种新粮。南阳郡今年的大丰收,我们公子要居头功。也就是我们公子年少,没到正式做官的年龄。不然,就是去了朝廷,这份能耐也够做个大官了。”
  “嗐,你也太天真了。你以为有才就能受到重用吗?你信不信,当日公子要是在京城被谁收留了,根本就没机会做那么多事。无权无势的,立些功劳也会被抢走。你当所有人都能像我们郡主这般么?”
  第363章 书信(二)
  两个小厮越说越起劲,一时激动忘形,声音不免大了些。
  在床榻上翻滚的崔渡,微微红了脸,从床榻上下来,咳嗽一声。两个小厮立刻住嘴。
  崔渡再次将信细细看了一遍,仿佛从字里行间,看到了那个神采飞扬的美丽少女。
  叩叩叩!
  敲门声响了起来。
  崔渡迅疾回神,将书信塞进怀中,然后上前开门。
  站在门外的是卢琮卢舍人。
  卢琮目光掠过崔渡神采焕然的俊脸,了然一笑:“听闻郡主特意写了亲笔信,让人送来田庄。郡主如此器重崔公子,委实令人羡慕。”
  最后一句,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崔渡和卢琮相处近两年,关系着实不错。被这般打趣了,也没羞恼或不好意思,咧嘴笑道:“我也没料到郡主会写信来。”
  卢琮实事求是地说道:“今年南阳郡新粮大丰收,郡主有了粮食,便有了充足的底气应对朝廷征粮,可以掌握主动,能继续征兵收容饥民,能做的事太多了。你是头等功臣,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