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姜韶华心中哂然,口中淡淡笑道:“潭郎中说得没错,崔渡擅长培育粮种,是万里无一的种田天才。有他在,南阳郡才种出了产量极高的新粮,百姓能吃饱饭。南阳王府才有余力向朝廷献粮。”
潭郎中笑道:“臣回京之后,定向皇上举荐崔公子。崔公子大才,立下大功,便是封爵也不为过。”
王瑾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看潭郎中一眼:“请功之事,当然得由郡主亲自执笔。我们替郡主将奏折带回京城便可。”
姜韶华略一点头:“也好,到时就劳烦王舍人了。”
潭郎中一点都不见尴尬,呵呵笑道:“还是王舍人想得周全周到。我这把年岁,脑子转得慢,说话行事有疏漏之处,还请郡主见谅。”
姜韶华微微一笑:“潭郎中太过自谦了。潭郎中正值盛年,当差利索,当年去江南征粮,后来又送粮去北方,屡屡立下大功,便是先帝也赞许有加。”
“那些背地里胡乱嚼舌,说什么潭郎中靠着逢迎拍马王丞相才有今时今日。这等话,都是嫉妒潭郎中的人胡言乱语,本郡主是不信的。”
潭郎中:“……”
王瑾:“……”
王瑾还是太过脸嫩,听着郡主这般冷嘲热讽,脸孔火辣辣的。
亏得潭郎中脸皮又老又厚,竟还笑得出来:“臣自问还算有几分才干,又得丞相大人提携,所以运道比旁人略强些。”
姜韶华悠然笑道:“本郡主也盼着潭郎中的运道一直好下去。万一哪一天潭郎中激怒了王丞相,在京城待不下去了,可以来南阳郡,本郡主同样给你一个舍人的位置。”
潭郎中:“……”
第393章 能臣(二)
崔瑾看着这一幕,颇觉有趣,又有些难以言喻的骄傲。
他的郡主,就是这般厉害,三言两语就收拾了一肚子心眼的潭郎中。
陈长史咳嗽一声,笑着打圆场:“王舍人潭郎中都是第一次来田庄,不妨进棚子里看一看。还请崔公子多多费心,好好招呼王舍人潭郎中。”
崔渡笑着应下。
潭郎中有了台阶,下得比谁都利索,立刻笑道:“郡主先请。”
姜韶华笑着略一点头,随口吩咐道:“卢舍人和潭郎中相熟,今日就陪在潭郎中身边,好生招呼,别冷落了潭郎中。”
郡主这是让他盯紧了潭郎中。
卢琮何等机敏,立刻心领神会,笑着应下。
众人随着姜韶华进了白色的棚子里。
初冬时节,外面冷风嗖嗖。棚子内却暖和极了。许多不该在这个季节生长的绿叶蔬菜瓜果都出现在眼前,且长势喜人。
王瑾彻底被震住了,连连惊叹:“冬日竟能种出这么多蔬菜瓜果来!简直不可思议!”
“这都是崔公子种出来的?”潭郎中也是满心震撼,脱口而出道:“崔公子真是大才!”
这等惊世之才,怎么能窝在南阳郡里低头种田!就该去京城投奔王丞相,在朝堂做高官重臣发光发热才对。
卢琮像是听到了潭郎中的心声,不动声色地瞥一眼过来:“崔公子来南阳郡已经三年有余,翻过这个年头就四年了。当日是郡主收容了孑然一人的崔公子,崔公子有这等才干,也是郡主慧眼独具。”
潭郎中口中笑着应是,目光忍不住盯紧崔渡。
崔渡粗枝大叶的,压根就没留意到潭郎中热切的目光,笑着对王瑾介绍起棚子里种的各式蔬果。
到第二个暖棚里,种的全是白菜。个头比寻常见到的白菜大得多了,叶片鲜嫩厚实。
第三个暖棚里,培育的是新品种的萝卜。崔渡顺手拔了一根,转头冲姜韶华笑道:“郡主快瞧,品种改良过的萝卜,长得比寻常萝卜大了一倍不止。”
姜韶华凑了过去,仔细瞧了一瞧,很是欢喜:“确实大多了,不知味道如何。”
崔渡立刻道:“晚上我做一道萝卜烧肉,请郡主品尝。”
姜韶华欣然点头:“好。”
两人靠得近,说话熟稔随意,神态间的亲昵清晰可见。
王瑾看在眼底,忽然间口中发苦,笑都快笑不出来了。
崔渡和郡主嘀咕了一会儿,转头对王瑾笑道:“王舍人,那边的暖棚里有今年新培育的麦种,产量能比普通麦种多三成到五成。明年春日,南阳郡就能全郡推广。”
王瑾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不假思索地说道:“竟有这么高产量!这要是能在整个北方州郡推广开来,百姓就能填饱肚子,不会再闹饥荒了。”
谭郎中不知何时凑上前来,笑着接了话茬:“王舍人言之有理。崔公子改善良种,救济百姓,功劳赫赫。朝廷定当重奖。”
崔渡却道:“我这条命是郡主救的,我的一切,都来自于郡主。我种出的新粮也好,改善的粮种也罢,都属于郡主。郡主想怎么安排,我都乐意。”
谭郎中哑然片刻,才缓过劲来,呵呵笑道:“崔公子既能干又忠心,难怪得郡主另眼相看。”
崔渡其实聪慧敏锐,平日里大大咧咧,只是因为他不爱操心,什么琐事都不往心里去罢了。此时忽然就敏锐起来,笑着应了回去:“能臣易得,明主难逢。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我们南阳郡有郡主这样的明主,能臣干吏层出不穷,也是理所应当。”
姜韶华眉眼舒展,黑眸中笑意盈盈。
陈长史在心里给崔公子竖了一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