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521章

第521章

  “还有,李尚书亲自去郑家解释赔罪。安国公冷嘲热讽一番,将李尚书轰出去了。”
  “宫中更是一团混乱。皇上代李太后去景阳宫请罪,郑太皇太后当着皇上的面怒骂李太后,皇上颜面无光,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就连风光无二的郑舍人,这几日也低调得很。”
  王丞相悠然道:“本丞相病了些日子没上朝,原来宫中这般热闹了。”
  焦幕僚身为王丞相心腹,宫中这一系列变故,都由他暗中操作推动。
  眼见着王丞相心怀大悦,焦幕僚低声笑道:“没有丞相大人坐镇,朝事不顺,宫中也跟着混乱一片。这朝中和宫中,都离不得丞相大人。大人的病可得早日好起来。”
  王丞相淡淡道:“不急,本丞相操劳忙碌辛苦,众人却道本丞相独揽大权。现在,本丞相要好好养病,也让大家伙都看看,没了本丞相的大梁朝,是何等混乱。”
  “对了,外面还有人议论王易贪墨一案吗?”
  “基本没人提了,大家都在忙着讨论郑李两家反目成仇。”
  王丞相捋一捋胡须:“李家根基尚浅,远不及郑家。李太后那个蠢妇,也绝不是太皇太后对手。”
  “这样斗起来,肯定是太皇太后和郑家占上风。本丞相总得帮一帮李家。你让人送信给蒋御史,让他过几日上奏折。”
  第462章 反击(三)
  大梁朝堂共有六位御史,之前被提任为平州刺史的倒霉御史,在半路遇匪被杀。剩下的五位御史中,就属蒋御史最年轻最有锐气。
  蒋御史一直都是王丞相麾下利刃,今时今日,总算派上用场了。
  焦幕僚心中有数,恭声应下,退下去安排。
  几日后的大朝会上,蒋御史上了一道弹劾兵部郑尚书的奏折,震惊朝野。
  蒋御史在奏折里言辞犀利,怒指安国公把持兵部营私弄权,每一级别的武将官职都有具体清晰的价码。低等武将花重金买官的比比皆是。奏折里还附上了“价码表”。
  奏折还没宣读完,安国公的脸色就唰地变了。
  知道这份价码表的,只有兵部左侍郎,两个兵部郎中。他们三人,都是他最信任的下属。到底是谁背叛了他?
  答案很快揭晓。兵部左侍郎从容站了出来,一同弹劾上司郑尚书。
  安国公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洪侍郎,就如胸膛被人捅了一刀。
  洪侍郎一脸坦荡和正义,慷慨陈词:“……皇上,郑尚书于臣有提携赏识之恩。不过,臣是大梁臣子,忠心的是皇上,而不是郑家。这几年,郑尚书在兵部邀买人心,把持弄权,甚至给武将官职明码标价。真正有战功的武将,得不到升迁。倒是那些奉承拍马花了银子的小人,得以升官。”
  “这等腌臜勾当,臣一一看在眼底,心中十分愤慨。”
  “六部之中,兵部掌管兵权,权势之重,几乎可以和丞相分庭抗礼。皇上这般信任郑尚书,郑尚书私下却做出种种令人不齿的勾当,视皇上为无物。臣为皇上痛心疾首。”
  “今日,臣挺身而出,将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恳请皇上为大梁铲除佞臣,还兵部一个清白之地。”
  洪侍郎话音刚落,兵部又有两个官员站了出来,高声弹劾。
  这都不重要了。在洪侍郎站出来的那一刻,安国公已经输了。
  他做了数年兵书尚书,苦心经营,培养提携出来的心腹下属,竟然反水……或者,从一开始,洪侍郎其实就是王丞相安插在兵部的一颗棋子。这些年,他浑然不知,一直将洪侍郎视为亲信,这简直就是最大的笑话。
  安国公面色灰败,颤巍巍地跪下。
  龙椅上的太和帝,这些时日因郑太皇太后和李太后的矛盾隔阂心力交瘁。今日大朝会上又看到了如此“精彩”的弹劾,面色如冰霜,盯着安国公的脸孔满是寒意:“郑尚书,蒋御史和洪侍郎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太皇太后到底是女流之辈,平日深居后宫。在朝中营私结党拉拢朝臣这等事,都得安国公来做。他在兵部里弄银子,落在自己手中的不足五成,大半都拿出来拉拢示好结交朝臣了……
  铁证如山,想不承认也不行。
  安国公在太和帝愤怒犹如实质的目光下,瑟瑟抖了一抖,正要张口认罪。一个身影忽然从天子身侧闪了过来,迅疾跪下:“皇上息怒,请听臣一言。”
  少年熟悉的声音入耳,心神俱震慌乱无主的安国公骤然清醒。
  这个少年,正是中书舍人郑宸。
  郑宸早料到王丞相会反击,只是没料到反击来得这么快这么毒辣。
  郑家对王易下手,好歹没动到王丞相。王丞相却是一出手就如石破天惊。先是景阳宫,紧接着将李太后拉下水,现在直接拿出铁证来弹劾安国公本人。一招接着一招,招招致命!
  眼下没时间多想,要紧的是先破眼前这一局。
  “臣的父亲对皇上忠心耿耿,绝不会背着皇上做这些事。”郑宸抬起头,话语有力掷地有声:“这一定是有人故意污蔑诬陷臣父。”
  安国公此时反应过来了,忙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臣掌管兵部不力,兵部竟出了这等令人震惊之事。臣竟一无所知,被人蒙蔽在鼓里。身为一部尚书,无能至此,臣愧对皇上信任。”
  证据确凿,赖不掉,只能先提溜一个替死鬼背一背黑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