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李家人算盘拨得叮当响,想着给姜韶华换个藩地,再让李家子弟去南阳郡做郡守。
明晃晃的想摘桃子,也不看看郡主何等厉害。万一激得南阳郡兵变谋反,朝廷腹背受敌,哪里禁得住?
这些话,兰香自然不敢说出口,只柔声劝慰李太后:“朝堂之事,由皇上和臣子们操心,太后娘娘吃好喝好养好凤体,不必操这些闲心。”
李太后气冲冲地道:“什么叫操闲心?大梁江山是天子的,哀家是天子母亲,为他操心理所应当。”
那也得皇上领情,还得太皇太后允许。
兰香跪下请罪,扇了自己一耳光。
李太后没有消气,让兰香去门外跪着。自己气咻咻地摔了两套茶碗。
……
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宁安宫里的动静,不过半日就传到了郑太皇太后耳中。
郑太皇太后冷笑一番,对着心腹赵公公道:“这个李家,真是贪婪,吃相难看。竟想将手伸到南阳郡去。哀家都没打过这主意,便是要换藩地,也轮不到李家人去做南阳郡守。”
赵公公伺候郑太皇太后十几年,很熟悉主子的性情脾气,一听便知不妙,忙笑道:“南阳郡是南阳王传给郡主的,郡主将藩地治理得富庶,每年都有丰厚的孝敬送来景阳宫。还献大批军粮给朝廷,功劳卓著。”
“朝廷应该重重嘉奖郡主,哪有随意换藩地的道理。别说皇上不可能同意,就是满朝臣子,也不会赞成。”
朝堂勉强安稳了,还是别再胡乱闹腾了吧!
要是郡主被激怒翻脸,到时候谁来收拾残局啊!
赵公公委婉的劝慰,郑太皇太后倒是听进耳中了,想了想道:“此事确实不行。没有这样做事的道理。”
“太皇太后娘娘英明!”赵公公立刻笑道:“这等事前朝都没有过,要是大梁史书被记下一笔,岂不要被后人耻笑。”
郑太皇太后嗯了一声,吩咐道:“传哀家口谕去李家,就说太后凤体不适,要闭宫静养。李家女眷年前不得再进宫打扰太后。”
这是出手警告李家,将手缩回去。
赵公公忙恭声应下。
……
姜韶华天黑之后回了景阳宫。
赵公公从来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迎接郡主的时候,低声耳语了一番。
姜韶华目中冷芒一闪,冲赵公公笑道:“多谢赵公公替我美言。今年南阳郡收成不错,我让人备些土仪,送去赵公公府上。”
赵公公出了名的贪财,在京城里有几处私宅。这五年多来,南阳郡送来的厚礼,几乎堆满了库房。
这样的大金主,赵公公恨不得巴得再紧些。
赵公公乐得眉开眼笑:“郡主慷慨,奴才谢过郡主。”
姜韶华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和郑太皇太后后周旋应对后,回了寝室。门关上后,便沉了脸。
“准备笔墨,本郡主要写信!”
第524章 书信
明亮的烛火下,陈瑾瑜绷着俏脸,沉默地研墨。
姜韶华提起笔,蘸满墨汁,落笔如游龙。
这封信是写给冯长史的。敬献军粮一事,主臣间早有默契。冯长史在算过今年的秋收后,在前一封信里言明南阳郡能动用的余粮数字约有三十万石。这些粮食,本来就是留着给郡主扬名树德之用。所以,姜韶华才有底气张口捐二十万石军粮。
献粮一事,需要有人统筹调度。这个人,非冯长史莫属。
第二封信是写给陈长史的。
“……南阳郡粮足富庶,惹人眼红垂涎。李家人蠢蠢欲动,在太后耳边进献谗言,怂恿天子更换藩地,将南阳郡捞入囊中。好在天子清明,不为所动,怒斥了回去。”
“暗中觊觎南阳郡的,又何止李家。只怕日后郑太皇太后也会动此心思……”
一直默默立在一旁的陈瑾瑜,终于忍不住愤愤出声:“郡主一心为皇上分忧,对朝堂对百姓一派公心。可宫中这些人,却私下算计郡主,想谋夺我们南阳郡。实在可恨至极!”
姜韶华写完信,将笔搁置一旁,抬头看向陈瑾瑜:“人性本来就贪婪。李家郑家都是世家大族,又是有实权的外戚。李家是天子外家,自以为能取代郑家,却屡遭太皇太后压制。眼见着不是郑家对手,便将主意打到本郡主的头上来了。”
陈瑾瑜冷哼一声:“以为南阳郡是好捏的软柿子不成!呸!”
姜韶华目中闪过凉意:“皇上根本没理会,可见在皇上心里,还是我这个姜氏郡主更值得亲近信任。”
所以说,南阳郡至今平安无事,都是因姜韶华强势崛起朝堂之故。否则,早就有人视南阳郡为肥肉虎视眈眈了。
陈瑾瑜闷闷地说道:“我心里还是憋屈得很。郡主年年给朝廷献大批的粮食,皇上病倒,郡主立刻赶来京城,代皇上打理朝政稳住局势。做了这么多,却没落得什么好,还有人要打南阳郡的主意!”
姜韶华淡淡道:“太皇太后娘娘已经出手,李太后要闭宫养病,李家女眷两个月之内不能进宫请安。这两桩,足够李家丢人现眼了。李家总要老实一段日子。”
“如果李家人还不老实,还敢往南阳郡伸手,本郡主就剁了李家的手!”
姜韶华没有刻意放狠话,就这么淡然说出了口。
陈瑾瑜心里这才痛快:“对!迟早要给李家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