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亲卫营在北方诸州郡招纳流民后,会先送回南阳郡,到底安排去哪个县城安顿,便由陈长史冯长史商议安排。
郦县山多林多,待开垦的荒田更多,蔡县令又是个孜孜不倦的老黄牛。陈冯两位长史不免也有些偏心,流民都是先紧着郦县。
人口和土地是最大的财富。有了人,才能开垦荒田种粮食,有了田地安身立命,流民的心便能迅速安定。原本贫瘠的郦县,这几年来因流民的不断涌入,焕发出了灿然生机。
蔡县令领着姜韶华看了新开垦的荒田,粮种刚种下不久,冒出了一点点绿苗。又去种了两年的胡椒地。
“这胡椒实在是个好东西。”蔡县令低声笑道:“虽然种起来麻烦,采摘也辛苦,可价格十分高昂。卖去南方,能赚回大笔银子。如今我们郦县的百姓可是半点都不穷了,便是县衙也富裕多了。”
和蔡县令待在一起,确实是件愉快的事。姜韶华今日笑容就没断过:“县衙既然有银子,也该好好修缮收拾一番了。”
郦县县衙既破又旧。蔡县令有了银子,却没有修县衙的打算,笑着应道:“现在司州那边在打仗,虽说离我们南阳郡还远,不过,臣还是打算将城墙再建得高一些。”
对百姓们来说,高大结实的城墙最为可靠。生活在城墙环绕的县城里,格外有安全感。
南阳十四县,最富裕的是叶县,便是博望县和比阳县也比郦县富裕得多。可外来的有些家底的百姓,都愿来郦县安家,就是因为郦县的城门最大,城墙最高。
这也是蔡县令的智慧之处。他上任几年来,一直在修城墙,一点点地修建成了如今模样。
姜韶华赞许地看着蔡县令:“你做得很好,比本郡主预期得好得多。”
蔡县令呵呵一笑,干瘪的脸孔舒展开来:“当日臣受郡主破格提携任用,做了这郦县县令。臣当日就想着,一定要治理好郦县,绝不辜负郡主厚望。现在也算勉强做了个合格的县令。”
姜韶华被逗笑了:“你是南阳郡第一县令,放眼整个大梁,也没哪个县令能比你强。说是大梁第一县令也不为过。这般说话,可实在谦逊低调了。”
蔡县令被夸得老脸都红了,连连拱手道不敢。
一旁的陈瑾瑜笑道:“郡主每次来郦县,心情都好得很。可见蔡县令当差办事用心,甚合郡主心意。郡主夸赞,蔡县令大可坦然受之。这里没有外人,便是有外人,看着郦县如今光景,也得由衷赞叹一句蔡县令有能耐。”
就因为蔡县令这般能干,每次姜韶华巡县,最喜欢来郦县。
说笑间,一匹快马驰骋而来。一个亲卫翻身跃下骏马,秦虎接了竹筒,呈了上来。
姜韶华看了竹筒里的信,舒展的眉头再次拧了起来。
第549章 边军(一)
“郡主,是朝廷还是边军送了消息来?”陈瑾瑜低声问道。
姜韶华道:“是于将军送了信来。柔然骑兵围住了司州,边军不出城边无事。一旦出城和柔然骑兵交锋,便吃败仗,死伤颇重。眼下士气十分低落。”
柔然骑兵战力凶悍,边军正面交锋不是对手,在城池里固守也算个办法。不过,柔然人狡诈凶残,用了分兵之策。一半人围着司州,另一半骑兵四处掠劫烧杀。
被柔然骑兵踏平的县城,已有五个。死伤百姓不计其数,被掳走的青壮男女是个庞大得惊人的数字。
柔然骑兵尝到了甜头,竟是扩大了战场,眼见着往幽州而去。幽州有一支六千人的驻军,驻军将领根本不敢冒头,缩在军营里,连出兵的意思都没有。
陈瑾瑜不懂打仗的事,下意识地看向宋渊。
宋渊面色凝重,低声道:“这般下去,柔然人以战养战,根本不必为军粮发愁。直接杀一路抢一路。”
除非杀够抢够了,否则根本不会停手。这一群如饿狼一般凶残的外族骑兵,将大梁百姓视为待宰的牛羊一般,实在可恨至极。
姜韶华沉默不语,转身看向北方,仿佛隔着千里看到了百姓被屠戮的血腥场景。
右手略一用力,竹筒变成了粉末,从她的指缝中飘散而下。
如果可以,她恨不得亲自领兵前去斩杀柔然骑兵!
现实却是,她这个南阳郡主,能派出麾下南阳军前去支援已是极限。她去京城,还能说是关心天子龙体陪伴太皇太后。一个藩王,根本就没有领兵出兵之权。一旦动兵,就是谋反!
原本轻松了许多的心情,随着这封信再次陷入晦暗。
“郡主,臣不懂打仗的事。”蔡县令出乎意料地出言安慰:“不过,朝廷耗费大批钱粮养着边军。现在正是边军为大梁为百姓拼命效死的时候。”
“朝廷派了四万援兵,等援军到了,边军和援军会合,定能将柔然赶回去。”
“郡主献了军粮,派了南阳军前去支援,已经十分扎眼,也做了所能做的一切。接下来,什么都不该做也不能做了,不妨耐心等待。”
姜韶华嗯了一声:“放心,本郡主不会一个冲动跑去司州。”
这笑话有点冷。
说是不会去,心里至少是想过了。
陈瑾瑜咳嗽一声道:“天色不早了,郡主今日出来一整天,也该回去歇着了。”
姜韶华略一点头。
回了县衙后,姜韶华草草用了晚膳,然后进了书房,拿出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囊括了司州幽州并州平州等,标注出了各州地形及官道,上面还有许多小小的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