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693章

第693章

  王丞相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就以武安郡王的性情为人,真有登基为帝的那一日,会给王家多少好处,以后会让王瑾做丞相吗?
  如果没有丰厚的回报,王家凭什么为武安郡王出力?
  武安郡王从王丞相省视的目光中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道:“丞相,你我相识相交数十年,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我这个人,脾气确实急躁些,不过,只要答应过的事,一定做到。”
  “只要王丞相肯支持我争大位,等我登基后,便将江南一地都给王家。王舍人现在年少,等再过十来年,大梁丞相的位置就是他的。”
  王丞相最在乎的,无非就两件事。一是王氏一族的尊荣富贵,二是儿孙后辈的功名前程。
  武安郡王这份许诺,确实许到了王丞相的心坎上。
  王丞相没有立刻应下,沉吟了片刻,才缓缓道:“论血脉出身,平王最有优势。论年轻力壮,淮阳王更胜郡王。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南阳郡主在侧,郡王想争位,困难重重。”
  武安郡王说话也实在得很:“正因难处太大,所以才来求丞相支持。”
  王丞相斟酌许久道:“容我考虑一段时日。”
  没有一口回绝,就有商量的余地。
  武安郡王暗暗松了一口气,和王丞相低语数句,才悄然推门离去。王瑾一直守在门外,也不知隔着厚实的门板听到了多少。
  武安郡王特意冲王瑾笑了笑,释放善意。
  王瑾神色淡淡,不冷不热。
  ……
  隔日五更,王瑾便进了灵堂。
  丧事已进行了一个月,如今臣子们都是白日跪灵晚上休息。真正熬夜守灵的,只有寥寥几人。
  姜韶华夜里睡了两个时辰。大概是睡眠不太足的缘故,面色不及往常红润。
  长宁伯崔渡守在姜韶华身侧,目中有些忧色,更多的是心疼。不知他低声说了句什么,姜韶华微微摇头。
  夫妻两个在一处,自有旁人难融的默契。
  王瑾有要事相告,硬着头皮上前,低声道:“我有件事,要告诉郡主。”
  姜韶华略一点头。
  崔渡往一旁挪了几步,体贴地将头转到一旁。
  王瑾迅速低语道:“昨夜子时,武安郡王来见我父亲。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姜韶华低声道谢:“知道了,多谢。”
  然后,又补了一句:“昨夜淮阳王去见了张尚书。”
  淮阳王的女儿姜月华,嫁给了张尚书的儿子。既做了姻亲,自然有些来往。不过,在这敏感的时候,淮阳王半夜和张尚书见面,会是为了什么?
  王瑾眉头皱了皱,忍不住低声叹道:“父亲伤重不起,张尚书的心思也就活络起来了。”
  张尚书是丞相党的中坚力量。现在王丞相倒下了,张尚书蠢蠢欲动,显然是想接替王丞相,成为下一任大梁丞相。
  姜韶华看了王瑾一眼,淡淡道:“这才刚刚开始。”
  皇位更迭,有时平顺无奇,有时跌宕起伏,还有时伴随着腥风血雨。
  太和帝死得突然,平王又偏偏是这样的情况,众藩王对皇位有想法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便是朝臣们,也没几个拥护八岁的傻乎乎的姜颢。
  万里江山,至高无上的皇位,但凡有一争之力的,谁能不动心?
  王瑾抬眼和姜韶华对视。姜韶华这一眼似轻飘飘的,又分明蕴含着不同以往的凌厉锐气。
  王瑾心里忽地闪过一个模糊的念头。
  这个念头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便是以王瑾对郡主的情意和坚定的支持,想及这个可能,也震惊极了。
  姜韶华似未看出王瑾眼底的震惊:“不管如何,先办完皇上的丧事。其余诸事,都得丧事结束后商榷决定。”
  王瑾深深呼出一口气:“郡主说的是。”
  ……
  景阳宫里。
  郑太皇太后头脑昏沉,在听闻赵公公禀报的消息后,立刻清醒了不少,咬牙怒骂:“武安郡王!淮阳王!”
  “皇上还没入土,他们两个就打皇位的主意了。”
  “呸!只要哀家还有一口气,他们两个就休想如愿!”
  对臣子们来说,只要坐龙椅的姓姜,差别不大。对郑太皇太后来说,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这皇位,必须是她的孙子姜颢的,谁都别想染指!
  第616章 藩王(三)
  郑太皇太后大发了一通脾气,摔了茶碗,将不安分的淮阳王和武安郡王骂了个狗血喷头。
  到后来,就连赵公公也不敢劝了,缩着头站在角落里,唯恐被主子的怒气波及。
  “赵春明!”郑太皇太后怒气冲冲地转头。
  赵公公无奈之下,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奴才在!”
  郑太皇太后怒道:“立刻去哀家旨意,传淮阳王武安郡王过来见哀家。”
  很显然,怒火中烧的郑太皇太后要“敲打”两个不安分的藩王。
  赵公公很清楚主子的脾气,知道这时候劝什么都没用,利落地领命去了昭和殿,板着脸孔传太皇太后口谕。
  郑太皇太后从太子妃一路做到皇后太后,现在还是太皇太后,年纪最长辈分最尊,威势霸道得理所当然。
  淮阳王和武安郡王各自被点名召见,不敢不去。
  等到了景阳宫,迎接他们的就是扑头盖脸的一通臭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