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逢到阴雨天气,运气确实差了些。只是,棺木没有停下的道理,依旧不停向前。扶棺的藩王们要继续前行,送葬的老臣们也得硬撑着往前走。
就这么淋了半日雨,众人的衣服都湿透了。
送葬的队伍里忽地传来哎哟一声。
姜韶华皱眉,转头看去。
“郡主,雨天路滑,戴尚书摔了一跤,扭伤了脚,不能走了。”来送口信的御林侍卫低声禀报:“该如何处置,请郡主定夺。”
姜韶华略一思忖,吩咐道:“戴尚书既不能走动,就让人送他回城,不必去皇陵了。”
那个御林侍卫拱手领命,点了四个御林侍卫,送扭伤了脚的戴尚书回城。
倒霉的戴尚书,在细雨中跪下,对着天子棺木离去的方向大哭。
哭声遥遥地传进众人耳中。张尚书在心里撇嘴,心想戴尚书这是因祸得福。接下来的路程可不好走,淋着雨去皇陵的滋味更是难捱。
送葬的队伍不能停,速度自然也快不起来,就这么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原本队伍十分齐整,大半日过来,体力佳的能撑得住,有些年迈体弱的老臣却是越走越慢了。
崔渡和陈长史在一处,离姜韶华隔了七八米,中间隔了十几位重臣。
崔渡的目光几乎没离过姜韶华的背影,心里暗暗忧虑着急。
姜韶华怀着身孕,体力其实远不及平日,今日又逢阴雨连绵,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也不知姜韶华能否撑得住……
陈长史低低的声音传入耳中:“郡主能撑得住,长宁伯安心。”
他哪能安心?
姜韶华现在可不是一个人,肚子里还有一个。
此事没告诉任何人,陈长史也不知晓。此时更不是吐露这个喜讯的时机,崔渡只得胡乱点头。
平王姜颢不过是个八岁的孩童,平日里从未这般淋过雨走过路,一开始还撑得住,小半日一过就不肯走。闹腾着要人抱。
三年前为太康帝送葬的时候,姜韶华抱了姜颢一路。姜颢习惯性地还想往韶华堂姐香软的怀抱里钻。
先不说姜韶华有了身孕,只看姜颢,个头到姜韶华的腰腹处了。哪里还能抱得起来?便是抱得动,也极其不雅观。
要么就得背着……
姜韶华从不惯着姜颢的臭毛病,冷着脸孔道:“累了就去后面马车歇一歇。”
第621章 送葬(二)
姜韶华常年掌权,自有凌厉的上位者气度。眉眼美丽却绝算不上柔和。
闹腾不休的姜颢,被姜韶华瞪一眼,立刻就老实了。由内侍背着去了马车上休息。
姜颢一走,姜韶华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扶棺的第一人。
武安郡王心里十分不服气,心想这是什么世道,一堆男子汉大丈夫,竟通通被一个女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等他日后坐了龙椅,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这个碍眼的姜韶华打发回南阳郡去……
姜韶华忽地转头扫了一眼过来。
武安郡王心里突突一跳,慌忙收回视线,假装若无其事。
淮阳王离姜韶华更近一些,低声说道:“韶华,今日一直下雨,众人衣服都淋湿了。年轻力壮的倒是能撑得住,到底有许多老臣,年迈体弱。不如让他们轮流去买马车上,换身干净的衣服。”
姜韶华略一点头:“淮阳王叔考虑的周全。我这就让人传令下去。”
天色将近傍晚,雨渐渐停了。老臣们轮流去马车上换衣服,顺便歇一歇低语几句。
“今日这天气,实在算不得好……阿嚏!”
“郡主倒也体恤我们,让我们换了湿漉漉的衣服……阿嚏!”
“戴尚书真是倒霉,刚出城门就扭了脚,被送回去了。”
“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用来回奔波劳苦,指不定戴尚书心里庆幸得很。”
当然,这等闲言碎语颇有指责戴尚书不忠的嫌疑。闲话的官员们很快转移话题。
“武安郡王想争皇位,不知丞相大人会不会支持。”这个低语的,显然是丞相党官员。
另一个丞相党低声道:“张尚书这些时日常和淮阳王密谈,分明是要支持淮阳王争大位。”
丞相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心思盘算。以前王丞相压得住,现在王丞相伤重不起,丞相党的官员们心思浮动,已有人暗搓搓地靠张尚书去了。
“总之,以后有的是热闹可瞧。我们且走着看着吧!”说这话的,是属于中立墙头一派,就是哪边势力大靠哪边。这才是朝臣的主流。
对他们来说,龙椅上坐着谁其实没什么区别。
淮阳王武安郡王有能耐,能抢来皇位,他们就磕头效忠。他们斗不过郑太皇太后和南阳郡主,那就平王登基嘛!跪谁不是跪呢?
“嘘,都小点声,私下闲话,别被人听了去。平白惹来麻烦。”
姜韶华等臣子们都换了湿衣,才去了马车上换衣服。
崔渡悄悄跟了过来。
这等时候,没法子讲究,两人各自背过身换了干净的衣服。
姜韶华低头整理衣襟,崔渡很自然地接过手,顺便用毛巾为她擦拭湿漉漉的长发,在她耳边低声问道:“走了一整天,你腿疼不疼?孩子有没有闹腾?”
说来奇怪。姜韶华一整天都没觉得累,此时被崔渡这么一问,便觉全身疲累饥肠辘辘,忍不住轻叹一声:“累,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