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所以说,真正能做到朝堂高官的,哪有蠢人?
丁侍郎很快就想到了天子这般安排的真正用意。
姜韶华淡淡道:“没错。京城几支驻军,就在朕眼皮底下。朕以后会寻空亲自去巡军营。四十支驻军驻扎在大梁各州郡,兵册上的数字和真实的兵力到底相差多少,竟成了一笔糊涂账。”
“朕要派信得过的人,替朕去所有军营看一看。”
“军饷要亲自发到所有将士手中,顺带查验兵册,核实士兵数字。朕也要看看,大梁的军营,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各军营的武将到底能喝多少兵血。”
最后一句,听得丁侍郎脖子凉嗖嗖的。
他忍不住伸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低声道:“皇上,臣斗胆,说些不该说的话。皇上登基的消息,才慢慢传到大梁各州郡。皇位更迭,人心不稳。这等时候,不宜对驻军主将们动手。否则易引起哗变。”
“还是缓和一些才好。”
这是一颗心向着天子,才敢说的话。
姜韶华以郡主之身继承皇位,经过朝堂众臣朝议推举,也有太皇太后和李太后支持。这从皇位大统来说,是无可指责质疑的事。
京城这边安安稳稳,不过,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的各州郡驻军会不会暗暗生出异心,这就不好说了。
在这等时候,应该以稳为先。要抓出军营里的蛀虫,可以等个三年两载,龙椅坐稳了再动手不迟。
刘恒昌看一眼丁侍郎,心想难怪郡主会选丁侍郎做下一任兵部尚书。这位丁侍郎或许才干不算顶尖,立场却摆得正,对天子也忠心。
姜韶华看着丁侍郎的目光温和了许多:“丁侍郎所言,不无道理。放心,朕行事有分寸。”
既要敲山震虎,给所有驻军主将提个醒。又不能将他们逼到愤然造反的地步。
其中分寸拿捏,就得看亲卫们进了军营之后要如何表现了。
由此也可见,天子对麾下亲卫有强大的信心。
丁侍郎心念电转,张口进言:“皇上派人去军营发放军饷,这等恩典,得让所有士兵们都知晓。臣回去之后,先拟一份公文,令人送去各军营。”
“还有,既是要外出当差,就该有天子亲卫的排场。这几位亲卫统领,官职都该升几级。年轻武将们,也该升一升官职。”
丁侍郎身为代理兵部尚书,张口提议为武将们升官进爵,合情合理。
秦战孟大山对视一眼,各自咧嘴。
刘恒昌素来低调,此时也不禁舒展眉头。
姜韶华含笑应允:“那就有劳丁侍郎,回去之后拟一份奏折呈上来,朕仔细斟酌考虑。”
第680章 心腹(一)
丁侍郎动作迅速,隔日就呈了奏折上来。
刘恒昌秦战孟大山原本只是正六品武将,丁侍郎大笔一挥,给三人都升了四级。以后,刘恒昌三人就是正四品武将。从官阶品级来说,和南阳军主将于崇品级。也有资格单独领一军了。
其实,他们三人在南阳亲卫营便已独立领兵,每一营的人手都不比南阳军少。现在是从朝堂层面正了名而已。
陶大小田李天喜三人,也各升了两级,有了正八品的武将官衔。
姜韶华看完奏折后,颇为满意,对张尚书道:“丁代尚书呈上来的奏折,张尚书也看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万郎中一案,张尚书损失惨痛,近来格外低调谨慎。张尚书从陈舍人手中恭敬地接了奏折,迅速浏览一遍,高声应道:“臣回吏部,立刻就给刘统领等人办妥官身文书。”
左大将军等人对此也无异议。一朝天子一朝臣,郡主登基后,没有排斥异己,也没大肆更换臣子。不过是给几个心腹武将升一升官职,可以说是十分克制了。
做臣子的,遇到这样的明君,理当知福惜福。不然,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司马将军还主动进言:“宋统领那一日在宫变中斩杀逆贼,保护皇上安危,立下大功。以宋统领的功劳和能耐,现在还是五品武将,实在不公允。不如趁着此次机会,给宋统领也一并升官职。”
宋统领现在接了差事,领人去东平王府抄家,不日就要返回京城。
丁侍郎心里暗暗懊恼,他做事还是不够周全,怎么就把宋统领给忽略了?这才是郡主最亲近最信任的心腹!
丁侍郎立刻张口附和:“司马将军言之有理。是臣疏忽了。”
接下来,众臣你一言我一语夸赞宋统领,还有人提议给秦虎孟三宝等立了大功的御前侍卫都升一升官职。
姜韶华对此早有思虑,微微笑道:“他们都在朕身边听候差遣,现在不宜升官。否则,朕的御前侍卫都是五六品的武将,实在不成体统,也不合宫中规矩。等日后朕派他们出去领兵了,再升官不迟。”
这番话里,透出了许多信息。
看来,天子对大梁军队现状颇为不满,迟早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一番。也不愁无人可用,从南阳郡来的这些亲卫,个个身手骁勇不说,还都人人识字能读兵书。这已经是大梁武将的平均水准了。
想想看,这样的亲卫,天子麾下足有一千……不对,是几千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天子手中有大把能做中低等武将的人才。且他们都对天子忠心不二。这是何等令人敬畏的事实!
汪侍郎原本心里颇有些不满,此时也老老实实闭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