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王瑾没有装作听不懂,低声应道:“我晚上回府,去和父亲说。皇上要借此事彻底压制太皇太后,火候也不能太过了。”
毕竟,姜韶华怀着八个月身孕,还要临盆生产做月子,接下来最脆弱的几个月都得在宫里。不宜和郑太皇太后彻底撕破脸。
王瑾不愧在宫中做了十数年伴读,对宫中情势了然于心,对郑太皇太后的性情脾气也十分熟悉。
更重要的是,王瑾是完全站在天子的角度权衡利弊。
陈长史微笑道:“那就有劳王中书令,回府和丞相商议对策。”
王瑾点点头。
到了晚上,王瑾在宫门落锁前离去。忙碌了一天的陈长史,依然不得消停,将所有奏折公文都处理完,挑出其中最要紧的两件,前去禀报天子。
姜韶华已在床榻上躺了五天,每日除了吃就是睡,既不操心也不忙碌,面颊迅速红润了起来。
“皇上今日龙体如何?”陈长史殷勤问询。
一旁的孙太医笑道:“皇上身体底子好,卧榻几日,胎相已经恢复稳固。明日就能下榻上朝了。”
其实,一直静心养胎才最好。可身为一朝天子,又正逢豫州军叛乱朝廷出兵之际,朝廷政事千头万绪,哪里能一直躺着不动?
陈长史心中叹口气,面上一派欢欣;“好!好!太好了!朝廷里一堆事,有些小事臣能主持,有些事,臣实在拿不定主意,还得皇上来定夺。”
姜韶华笑着嗯一声,从床榻上坐起。
陈长史上前,张口禀报:“户部纪尚书上了奏折,户部尽全力,在短短几日内准备筹措出了英卫营的军费和粮草。这份奏折,还请皇上过目。”
姜韶华略一点头,接了奏折,迅速浏览了一遍:“这数字还算合理。对了,汤有银可有什么内情禀报?”
陈长史答道:“汤员外郎今日进宫禀报,户部此次确实无人沾手军费。筹措购买大批粮草,也完全是市价,并无贪墨。”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如此就好。”
如果谁还没眼色,还敢从中贪墨,再抓一个出来砍头抄家就是。
陈长史又将兵部的奏折呈上:“这是丁侍郎的奏折。兵部准备战马兵器铠甲,就没那么顺当了。战马勉强能凑出来,武库里的兵器铠甲有不少都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根本不能用。”
事实上,战马也有不小的问题。数字不少,却有两成左右都是没成年的马,根本禁不住长途奔波。
姜韶华目光冷了一冷:“看来,这都是郑尚书的手笔了。”
寝室里没有外人,陈长史直言不讳地应道:“是,丁侍郎私下和臣说了,管战马和掌管武库的,都是郑尚书的人。每年郑尚书都从中捞大笔银子。”
面对这等贪婪无度的蛀虫,想不动心火,何其难!
姜韶华目中闪过怒气,还没说话,一直守在床榻边的崔渡便忍不住道;“千万别动了胎气。”
姜韶华深深吐出一口闷气:“嗯,我不生气。”
“不过,这件事终归要解决。陈长史,你代朕去一趟兵部,看看到底缺多少战马和兵器铠甲。先从御林军调用,要保证英卫营的将士出征时军备充足。”
御林军负责护卫京城安危,即便是派军队去平乱,也不会派出御林军。所以,从御林军调用军需最合适。
陈长史立刻拱手领命。
待陈长史离去后,姜韶华对崔渡道:“我明日就要上朝。”
崔渡没有阻拦,只道:“我陪你一同上朝。”
他这个长宁伯兼农部尚书,平日从不上朝,都在皇庄里埋头做事。不过,想上朝的时候,品级官职摆在这儿,谁也不能说他没资格。
姜韶华笑着点点头。
……
结果,隔日一早,穿好龙袍的姜韶华刚出寝室的门,就遇上了郑太皇太后。
郑太皇太后接连吃了几日闭门羹,又因满朝弹劾安国公的奏折大发雷霆,吃不香也睡不好。一眼看去,双目泛红,满面皱纹,苍老憔悴了许多。
“哀家今日总算见到皇上了。”郑太皇太后冷笑一声,颇有些阴阳怪气的意味:“哀家原本还以为,皇上打算一直躺着安胎,不再上朝了。”
崔渡反射性地想上前。
姜韶华以目光拦下崔渡,然后对郑太皇太后叹道:“御案上堆满了弹劾安国公通敌叛国的奏折,朕哪里还躺得住。”
“祖母,不是朕不想护着郑家。实在是他们父子做的太过分了。当日边军大败,彭城被屠戮一空,还被掳走了几万青壮百姓。左大将军因此被罢官去职,边军主将换成了范大将军。”
“赵武一直躲藏在豫州军。现在郑宸也在豫州军营,可见早有勾连沆瀣一气。”
“众臣群情激昂,要朕严查重处。祖母说,朕该怎么办?”
郑太皇太后:“……”
第709章 谈判(二)
一提赵武和郑家父子,还有当年的边军大败,郑太皇太后的怒火就如被迎头浇了一盆冰水。
从头凉到心。
可不就被拿捏住了痛处短处?
郑太皇太后面色僵硬了片刻,不得不放低姿态,声音也放缓:“这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岂能只凭推断便定罪。”
“说不定,赵武在豫州军只是凑巧。郑宸逃去豫州军,也是碰巧了。”
姜韶华一脸无奈:“祖母说这样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可满朝文武能信吗?一个凑巧,能堵得住悠悠众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