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810章

第810章

  可现在,她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丈夫死了,儿子死了,亲爹死了,侄儿也死了。
  所有在意的人都没了。
  她已无所畏惧。
  李太后抬眼,和郑太皇太后对视:“娘娘,儿媳今日斗胆,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郑家日落西山,还有郑宸这个祸害在,郑家迟早要被连根拔起。娘娘贵为太皇太后,在后宫里安享尊荣富贵最好。皇上自会孝顺娘娘,给娘娘养老。”
  “娘娘一味偏袒护着郑家,只会让皇上左右为难,也救不了郑家。这又是何苦……”
  “住嘴!”
  郑太皇太后绷不住了,勃然大怒,伸手指着李太后破口大骂:“哀家怎么行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给哀家滚出去!”
  李太后看着气得满脸通红说话气息不稳的郑太皇太后,心里畅快淋漓,不紧不慢地应道:“儿媳先行告退。待过几日,娘娘消气了,儿媳再来请安。”
  说完,慢悠悠地行了一礼,施施然离去。
  第720章 棋子(一)
  景阳宫里的好戏,很快传入姜韶华耳中。
  崔渡低声笑道:“真可惜,今日没去景阳宫,没能亲眼看一看太皇太后被气得七窍生烟的模样。”
  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不急,以后这样的机会还多得是。”
  要在朝廷基本安稳的情况下彻底拔起郑家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却在郑宸谋逆叛逃起兵写檄文等一连串的操作下变得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来说,郑宸也可算是接连“立功”了。
  这怎能不令姜韶华心情愉悦?
  还有一桩更好的消息。
  戴尚书已经私下放出口风,翻过一个年头就要告老致仕了。
  对这样知情识趣急流勇退的老臣,自然要给予应有的敬重。姜韶华近来对戴尚书温和客气多了。
  戴尚书混了四十年朝堂,是真正的官场老油条。既决定要退,索性将人情做足,在刑部里当着众官员的面处处抬举杨侍郎。
  众人都清楚,杨侍郎是下一任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花花轿子人人抬,一时间,杨家的门庭也随之热闹起来。每日递到杨家门房的名帖足有一尺高。
  从武安郡回京的杨政,正好赶上了这个大好消息,高兴得双目放光:“伯父总算快熬出头了。”
  杨侍郎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容光焕发,整个人年轻了几岁,说话依然低调谦逊:“不得胡说。戴尚书一日没退,刑部尚书的位置就一日未定。不可轻狂!”
  杨政笑道:“放心,侄儿也就在伯父面前飘飘然,等出了这个门,保准半点不露。”
  杨侍郎捋须一笑。
  杨家是刑名世家,杨政这一辈的堂兄弟有八个,外放做官的便有五人。杨政原本平平无奇,奈何运气实在太好,攀上了南阳郡主这棵大树。如今郡主做了女帝,才半年光景便稳住了朝堂和人心。杨政也算是有从龙之功的潜邸老人,以后少不得一份好前程。
  说不得,将来杨家的权势富贵都要着落在杨政的身上哪!
  “武安郡王遇害的案子,你可查清楚了?”杨侍郎随口问了一句。
  杨政迅速答道:“查明白了。”
  “武安郡王父子和一众亲卫,是遇到了一伙流窜的盗匪。这些盗匪,根本不知道武安郡王父子的身份,就是冲着钱财去的。动手杀人之后,尸首随意丢弃,钱财被搜刮得干干净净,连衣服都被剥走了。”
  “我一直带人搜寻追查这一伙盗匪的行踪。可惜,这伙盗匪实在狡诈,不知跑到哪处深山里躲了起来。”
  “我让衙门出了告示,通缉这伙盗匪的行踪。只要一有消息,当地的衙门立刻就会派捕快前去缉拿。我领着人回京城来。”
  盗匪一日没抓到,就一日不能结案。这也是刑部的规矩。
  杨侍郎点点头,嘱咐道:“你进宫向皇上复命的时候,将前因后果都说清楚。别落人口舌。”
  杨政如今也成熟多了,便是私下说话,也没说出“还要什么落人口舌事情不都是明摆着的就是太皇太后派人动的手嘛”这等大实话。杨侍郎的吩咐,他一律点头应了。
  杨政等了两日,才等来女帝陛下的召见。
  由此也可见,女帝陛下对武安郡王遇害的经过了然于心,立案查案都是走走过场罢了。
  “臣见过皇上。”杨政进了昭和殿后,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
  “免礼,起身。”
  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杨政谢了天子恩典,起身之际,迅速瞥一眼。
  女帝陛下身怀六甲,肚子越来越大,美丽的脸庞也略见浮肿。眉眼间的锐利威势却半分未减。
  姜韶华道:“此行经过,说来朕听一听。”
  杨政定定心神,张口娓娓道来。
  姜韶华一脸惋惜:“武安郡王实在是运道不佳,被一伙盗匪意外害了性命。郡王府里的家眷,也不必舟车劳顿跑来京城了,就让她们安分地在武安郡里住着。陈舍人,你代朕写一封书信,令人送去武安郡王府,宽一宽她们的心。”
  武安郡王父子都死了,剩下一王府的妇孺老少,掀不出风浪来。
  退一步说,若是有人心怀怨恨,想暗中起兵生乱。朝廷正好有出兵的理由,正大光明地平了武安郡。
  只看武安郡王府里的人头脑够不够清醒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