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825章

第825章

  更早的六年前,他受郑尚书提携重用,去京城安国公府拜会之时,遇到了年少的郑公子。
  那一年,郑宸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少年,长相稚嫩,说话行事却极其老练。他暗中和郑宸一直保持来往,在边军大败左大将军被问罪之后,他便死心塌地跟随郑宸。
  男儿大丈夫,岂能郁郁不得志,一直居于人下?
  一个十几岁的黄毛丫头,竟然坐了龙椅,成了大梁天子。这岂不荒唐可笑!
  朝堂衮衮诸公,都是软弱无能之辈,被南阳郡主蛊惑,竟心甘情愿地拥立南阳郡主。他陆成可不甘心伏在一个女子脚下。
  南阳郡主的威名赫赫,在北方如雷贯耳,在京城一样人人敬畏。但是各地驻军离得远,也没打过什么交道,并不如何畏惧。陆将军就半点不惧,直接就扯旗造反了。
  这几个月来,豫州军到处抓壮丁充实兵力。普通百姓就撵去修城墙。乱葬岗里白骨累累。
  也因此,隔十天半月,就得再去抓一波百姓来。
  亲兵得了命令,眼睛一亮,兴冲冲地招呼一堆人马,就去城中抓人。
  抓的是成年男丁,顺便搜刮一下百姓家中的银钱,看到水灵的民女就凌辱畅快一番。这样的日子,可比做苦哈哈的大头兵肆意多了。
  也因为这种种眼前的痛快,豫州军的士兵们都跟着举旗造反,偶尔有几个不太情愿私下怨言满腹的,都被砍了头,脑袋悬在军寨外面,以此震慑人心。
  这一队百余人的士兵冲进城内,很快城中便响起了惨呼声求饶声。
  “军爷,老汉都五十了,实在没力气……”
  “军爷,老汉跟你走。求军爷放过我孙女。她才十三岁,还没成年……”
  军爷们双目放光,满脸亢奋,丝毫不顾五旬老汉的苦苦哀求。将老汉捆住手脚,又拧笑着逼近眉眼清秀的小姑娘。
  半个时辰后,老汉被拖走了,小姑娘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具血淋淋的尸首。是这小姑娘的祖母,冲上前护着孙女的时候,被军爷们一刀砍死了。
  这样的惨状,隔些日子就有一回。城内百姓听到马蹄声叫嚷声,个个面色如土,第一反应就是关门上锁。然而,再厚实的门锁,也挡不住如狼似虎的乱军。
  一刀下去,锁被劈开,咣地一声,门被踹开。接下来,便是家破人亡。
  不到半日,亲兵们就抓了几十个百姓送到了城墙边。一个个眉飞色舞,满脸餍足。钱袋子都塞得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抢了多少银钱。
  一个四十多岁的武将,低声对站在身边冷眼旁观的青年说道:“这些军汉,没有实在的好处,哪肯跟着卖命。末将知道公子看不惯也瞧不上他们,眼下也只得睁只眼闭只眼凑合了。”
  这个武将,相貌堂堂,算得上英俊。就是眼睛不大,目光阴沉。
  青年男子年岁不大,将近弱冠之年。面容俊美,一身贵气。负手而立,目光淡淡,似乎世间任何事都不放在眼底。
  这个武将,便是当日弃城而逃的赵武。青年男子,便是郑宸了。
  郑宸当日仓惶逃出宫廷,身边只有几个心腹亲兵。也正因为人少不起眼,一路乔装易容,还算顺当地逃到了豫州军营。
  当日在路上逃窜,心腹彭四海低声问过他,为何不去边军投靠范大将军。
  他没有解释。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十分精准。范大将军不会为了孙女婿赴汤蹈火,连内宅里的范嘉宁都被范大将军的一封信逼得轻生自尽。如果他逃去边军,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范大将军亲自绑了,送回京城被问斩。
  豫州军,才是他真正的底牌。
  他花了几年时间,彻底笼络住了赵武和陆成。兵力不足,就不停地征兵。城墙不高,就让百姓修城墙。只要能将朝廷派来的大军挡在城门外,他就能在豫州立足。以一州之地,再徐徐图谋天下。
  他郑宸,活要活得轰轰烈烈,便是大业难成,死前也要闹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动静。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郑宸压根不在意军汉们这点乱象:“现在大业初立,正是要紧关头,军纪松散些也无妨。等日后站稳脚跟了,再规整军纪。”
  赵武点点头,很快将此话题搁下,说起了朝廷军队的动静。
  “英卫营三天前就到豫州境外,离豫州还有八十里。竟然没立刻来攻城,在八十里外安营扎寨了。”
  赵武在边军十几年,对左大将军的作战风格很熟悉,提起左大将军十分忌惮:“英卫营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必然是雷霆万钧。我们得尽快修城墙。”
  郑宸略一点头:“打仗的事,我不太懂。就有劳你和陆将军了。”
  赵武和陆成是姻亲,如今又上了同一艘船,倒是齐心合力。
  彭四海忽地面色匆匆而来:“公子,朝廷最新的邸报来了。”
  第734章 恶名(一)
  郑宸写了檄文之后,便等着朝廷的反应。
  朝廷的回击,比他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邸报上有两篇文章,一篇是礼部董尚书写的檄文,另一篇是安国公的父子诀别书。
  董尚书在檄文中痛斥他是逆贼反贼,勾连藩王谋害天子,现在又鼓动豫州军举旗造反,残害百姓,危害朝廷,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安国公的父子诀别书,就更精彩了。直接以父亲的口吻,将他这个儿子骂得体无完肤。并宣称将他逐出郑家家门。日后他死了,也只是一抹孤魂野鬼,进不得郑家祠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