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郑太皇太后一口气不敢松,紧紧盯着姜韶华:“那你想怎么样?”
“宫中动乱,祖母受了惊吓,得闭宫静养几年。”姜韶华淡淡道:“后宫太妃们不必来请安,免得扰了祖母养病。”
“还有,祖母在病中,不宜再养着平王。朕打算将平王送去宁安宫,请太后养着。”
郑太皇太后一败涂地,完全没了谈条件的底气。
不答应?
姜韶华不要什么明君的名声,直接动手杀了她,又能如何?郑家已经败落,太皇太后党的官员大半都被姜韶华笼络至麾下。有谁会为她报仇?就算有人跳出来报仇,她也咽气去了地下,还有什么意义?
不管如何,先熬过眼前这一关,保住一条命再说。
郑太皇太后用力吐出一口气:“哀家都听你的。”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祖母安心养病,长长久久地活着,对所有人都是好事。要是祖母有个三长两短,朕就让郑家所有人都去黄泉。到时候,祖母在地下能和娘家人相聚,倒也不算冷清了。”
郑太皇太后:“……”
姜韶华转身离去。
郑太皇太后像一条被日头曝晒濒死的鱼,大口大口地喘着稀薄的空气。最终颓然地倒回了被褥里,然后呜咽起来。
不知是在为死去的人恸哭,还是在为失去的权势痛苦。
过了许久,门口有了动静。
郑太皇太后眼睛都哭肿了,挣扎着勉强睁开眼。一张再熟悉不过的脸孔映入眼帘。
“赵春明,”郑太皇太后没有照镜子,不知此刻的自己是何等狼狈模样:“外间怎么样了?”
赵公公一脸苦涩,低声道:“林公公他们都被杀了。景阳宫里的人,也被宋统领通通都捉拿去审问了,不知还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郑太皇太后茫然地问道:“景阳宫里的人都没了?”
赵公公答道:“皇上只留下了奴才。”
郑太皇太后眼前阵阵发黑,全凭着一口气才没昏过去:“就剩你了?”
“是,就剩奴才了。”赵公公说着,也觉悲凉,忍不住哭了起来:“偌大的景阳宫,现在就剩娘娘和奴才了。”
景阳宫原本有一百多内侍,两百多宫人。平王搬进来之后,有多了数十个宫人内侍。
现在,平王被带走了,葛公公等人都跟着去了宁安宫。林公公等内侍被杀了,剩下的都被带走了。
宽大的宫殿里,就只有郑太皇太后和赵公公两人了。
郑太皇太后想张口说话,气血翻涌,昏了过去。
第780章 动乱(五)
卯时正。
天色大亮,日头明晃晃地,宫殿上的琉璃瓦反着光,明亮得近乎刺目。
姜韶华迈步进了宁安宫。
提心吊胆一整夜没睡双目熬得泛红的李太后,脚步匆忙地迎了出来,丝毫没有一朝太后的仪容风姿,一把抓住姜韶华的双手:“韶华!你没事真是太好了!哀家昨夜听到动静,吓得魂不附体。只是,哀家手中没什么人,不敢胡乱掺和。也不想给你添乱,便让人封了宫门。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姜韶华抬眼和李太后对视,微微一笑:“太后放宽心,扰乱宫廷之人,已经全部都被杀了。”
姜韶华生得十分美丽,又正是女子最年轻美好的年纪,这一笑如花盛放。
可不知为何,李太后看着近在咫尺的美丽笑颜,心里有一丝凉意:“真的……都杀了吗?”
那太皇太后呢?
难道也被姜韶华杀了?
姜韶华如果对太皇太后都下得了杀手,杀顺了手,会不会将后宫里所有“隐患”都抹去?包括她这个太后在内?
姜韶华捕捉到了李太后眼底一闪而过的惊惧,温声道:“景阳宫里的宫人内侍生事,朕将他们都杀了。太皇太后受了惊吓,要长期闭宫养病。以后,这宫里的事务,就得劳烦太后操心了。”
李太后高高悬着的一颗心,稍稍落回原位。
姜韶华话中的意思很清楚,皇家的颜面得保全,对外宣称宫人内侍作乱,通通杀了。郑太皇太后被剪掉所有爪牙,成了一只被关在笼中的病虎,以后再也不能耀武扬威作威作福了。
虽然李太后一直厌憎牢牢压制自己的太皇太后。毕竟婆媳二十余年。要是太皇太后真死了,李太后难免有唇亡齿寒的萧瑟之感。
封了景阳宫软禁就好多了嘛!
李太后心神方定,对着姜韶华说道:“哀家一定打理好后宫,不让你因宫务琐事烦心。”
不等姜韶华出声,又道:“内务府那里,得换一个忠心的内侍管着。皇上挑一个人去。”
执掌后宫,除了人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内务府了。就像内宅夫人们,掌家的同时必然要掌库房。什么都是虚的,钱粮才是最实在也最要紧的。
姜韶华微微笑道:“这点小事,太后做主便是。”
这是真正给李太后体面了。
并没有夺走内务府的意思。
李太后又松一口气,展颜笑道:“也好,那哀家就从身边挑个人去掌内务府。每个月哀家让人将内务府的账本送去昭和殿,你看上一看。需要用银子的时候,打发人来宁安宫吩咐一声便是。”
李太后确实上道多了,主动提起了赈济受水灾的六县:“今年黄河河道泛滥,哀家听闻受灾的县城有六个,百姓们被冲毁了房屋田地。朝廷和南阳郡都在拨粮赈济。内务府也该出力,让百姓们都知道皇上的慈悲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