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885章

第885章

  这一场会议进行到半夜,众人吵得口干舌燥,勉强将预算减了一成。
  周尚书心力交瘁,留下杨政,推心置腹地叹道:“杨郎中,工部眼下的困境你都亲眼见了亲耳听了。预算实在是不能再减了。”
  “皇上催得急,明日本尚书便令人将这份方案送去京城。如果皇上龙颜大怒,到时候可得请杨郎中替工部上下说一说情。”
  堂堂尚书大人,还得向自己的下属低头示好。个中心酸,就别提了。
  杨政立刻正色应道:“下官也是工部一员,和工部同僚们同进攻退。皇上问责工部,下官也逃不了挨罚。尚书大人请放心,如果皇上单独问下官,下官一定将工部两个多月来的辛劳如实禀报。”
  聪明人说话就是这样。
  只说这两个多月来的辛劳。工部以前犯下的过错,可没人替你们说情。一旦皇上问责,你们就等着吧!
  周尚书心中了然,陪了一通笑脸说了一番好话,才放杨政离去。
  杨政走后,周尚书将稀疏的头发扒拉一回,长叹口气,熬夜去写奏折。
  杨政回了寝室后,也没歇着,提笔给天子写信。厚厚实实的,足有十几页。当夜,这封信就被悄悄送了出去。
  周尚书心中有数,也只能当不知道。到了第二日凌晨,才令人送奏折去京城。
  杨政的信,比周尚书的奏折快了一步,先到了天子手中。
  第787章 水深(二)
  嚯!这信可够厚实的。
  姜韶华一捏信封,先笑了一笑,对陆真道:“朕让杨政去工部,原本只想给工部上下提个醒。没曾想,这一步棋颇见效用。工部当差办事效率高多了。”
  陈瑾瑜在南阳王府里陪伴宝儿公主,一边安心养胎。她原本的差事,一分为三,由三个年轻的天子舍人顶上。
  陆真最得天子信任。姜韶华偶尔想说些闲话了,多是和陆真说一说。
  陆真在御前当差小半年,阅历见识都有长足的进步,闻言笑道:“这是皇上知人善用。杨郎中是刑名审理出身,擅长审人断案。有他盯着工部,工部众官员可不得个个都打起精神来当差做事。”
  姜韶华微微一笑,拆了信,看了起来。
  杨政还保留着做审理的习惯,写信也像在写案宗,格外详尽仔细。这一封信,将工部会议的内容描述得清清楚楚。连众官员各自说了什么都写了出来。
  看着信,就像亲自参与了工部会议一般。
  杨政在信的最后写道:“以臣来看,工部做出的最终预算方案,应该还有减一些的余地。周尚书的奏折到御前,皇上不妨找户部官员测算,再寻人去市面打听每一样用料的具体价格。大批量的采购,比零散的购买要便宜两成三成。”
  杨政确实是实心实意地为朝廷为她这个天子考虑。也是真心实意地想看周尚书倒霉!
  谁让周尚书当日给杨政挖个大坑?杨政从来都是个小心眼,十分记仇。逮着机会,少不得要回敬一二。所以,就在信里给周尚书上眼药了。
  姜韶华扯起嘴角,会心一笑,吩咐道:“去叫宋统领过来,朕有差事给他。”
  片刻后,宋渊进来了。
  姜韶华将杨政的信给宋渊:“这是杨政的信,朕觉得他的主意不错。你看一看,然后照着信中列出的清单,去了解各样材料大批量购买的价格。朕也能和工部呈上来的方案比对一番。”
  这样的差事,只能交给最信任的人。
  非宋渊莫属。
  宋渊拱手领命,点了二十个天子亲卫一同出了宫。
  在宫外转了两天,宋渊捧着一张清单回来了。与此同时,周尚书的奏折也正好送到了京城。
  陈长史不在,繁杂的政务公文都落在了王瑾身上。亏得王瑾年轻力健,每日早起晚睡熬得双目泛红,倒也勉强撑住了。
  王瑾看到周尚书的奏折后,一刻没敢耽误,立刻就呈到御前。
  宋统领前脚刚走,王瑾后脚就来了。
  姜韶华已看完了宋渊送来的清单,再看周尚书的奏折,心中便有数了。
  工部的预算方案确实还算合理,虽然还是个庞大的惊人的数字,但是,也最多再减一两成。再降下去,就是逼着工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了。
  接下来,就是召重臣们进宫。
  周尚书的奏折,众臣都过目看了一回。别人倒也罢了,纪尚书一看预算,急得额上直冒汗:“皇上!”
  “皇上!赈济六县灾民,已将国库耗了大半。接下来,还要拨出三个月的军费。”
  “河堤肯定是要修的。但是这么多钱粮,就是摘了臣的脑袋,臣也拿不出来。”
  纪尚书真是哭的心都有。
  户部尚书掌着钱袋子,就是天子的大管家。纪尚书也是正经的四朝老臣了。就说太康帝在位的时候,事事倚重王丞相。王丞相是贪婪了些,对差事追的倒不算紧。到太和帝的时候,户部依然是纪尚书地盘。虽然国库紧张,户部的日子总是好过的。
  现在到了昭平二年,为女帝陛下管国库,实在不是易事。要勤快要能干要做孜孜眷眷的老黄牛,不能喊苦不要喊累,忙到天黑不回家也是常事。油水基本是没了,还得绞尽脑汁地为天子当差分忧……
  想到这些,纪尚书就满腹辛酸泪。继续诉苦道:“不瞒皇上,照着周尚书奏折上的预算,户部勉勉强强也就能筹措出一半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