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934章

第934章

  蔡郡守从边军“借”精兵,一来是修水渠建栅栏,二来,也是在用强大的武力震慑所有百姓,
  恩威并济,刚柔并施,才是上策。一味的怀柔绝不可取。
  朝廷对归梁城也格外重视。就像当年支持平州后来支持豫州一样,不停地送粮食粮种和各种物资。
  蔡郡守也不客气,缺什么就写信去京城,找天子诉苦,向陈丞相求情,最后再向冯尚书哭诉。
  然后,送来归梁的物资就愈发丰富,朝廷还送了不少精明干练的低等官员来。蔡郡守再能耐,也只一个人。有了下属班底之后,办事效率陡然高了许多。
  昭平七年秋日,归梁城的百姓收获了第一批粮食。
  已经抛荒了许久的土地,被重新翻田耕种,碧绿的玉米杆子上结出了丰硕的玉米,地下挖出累累红薯。
  百姓们捧着自己种出来的粮食,激动喜悦之情无以言表,纷纷跪下向皇宫的方向磕头。
  “皇上将我们救出来,还让我们过上了安稳日子。”
  “蔡郡守说了,这半年里,我们吃的都是朝廷送来的粮食。是皇上给了我们一条命。”
  “我们给皇上磕头,求老天保佑皇上平安康健,长命百岁。”
  千岁万岁都是吉祥话,不能当真。长命百岁,才是百姓们最真诚也最质朴的愿望。
  ……
  “皇上!归梁郡的蔡郡守送了奏折来。”
  昭和殿里,愈发沉稳的陆舍人捧了奏折前来。
  姜韶华略一点头,看了奏折后,露出欣然的笑意:“归梁郡这大半年里一直在开荒种田,今年是第一年秋收,产量不算高。不过,勉强也够百姓们吃喝了。”
  陆舍人笑着接了话茬:“这可是太好了。朝廷总算不用再送粮食去了。”
  加加减减算来,朝廷养了十几万百姓将近一年。消耗的粮食是个庞大的惊人的数字,看账册都会触目惊心。
  国库早就被掏空了,内务府的家底也都被用光了,宫中用度一减再减。整个朝堂都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好在总算熬过来了。
  姜韶华舒展眉头,笑了起来:“蔡郡守确实能干。”
  陆舍人对蔡郡守也是满心敬佩:“是啊,还没到一年,就安定民心,让百姓们的心都向着大梁。这才是真正的归梁城。”
  姜韶华心情大好,亲自提笔批了奏折,在大朝会上,当着朝堂众臣的面,夸了蔡郡守一通。
  女帝陛下威严日盛,喜怒不形于色。鲜少有这般满面笑容的时候,像这般满口夸赞一个臣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蔡郡守原本就声名赫赫,这一日过后,更是名动朝野。
  朝廷不必再运粮去归梁郡,冯尚书也长松一口气。不过,小的支援还得继续。譬如高产粮种得紧着归梁城,譬如技艺精湛的工匠也得送一些去。零零总总,桩桩件件,依然得操心。
  姜韶华亲自写了一封书信给蔡郡守。在信中,姜韶华盛赞褒奖了蔡郡守的忠心能干,鼓励蔡郡守用心治理归梁郡。
  蔡郡守收到天子来信后,心潮澎湃激越,冲着皇宫的方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让归梁郡的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
  他有没说出口的野心。他要让归梁郡,在他治下安居乐业,成为大梁第二郡。
  大梁第一郡,当然是南阳郡。哪个郡也超越不了。
  一旁的蔡夫人,也跟着磕头,口中默念数句。
  蔡郡守扶着老妻起身,随口笑问:“你刚才在心里许什么愿望了?”
  蔡夫人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用不惯丫鬟,平日都是自己操持家务。虽然是郡守夫人,一双手却如村妇一般粗糙。穿戴也朴素得很。就这么走出去,还不如京城勋贵家中的管事妈妈们体面。
  蔡夫人低声笑道:“我盼着上苍庇护大梁,保佑我们的皇上龙体康健。对了,我还求老天保佑归梁城,归梁城的百姓日子好过了,你这个郡守才能消停几日。”
  还是老妻最了解他。
  蔡郡守笑了笑,旋即长叹一声:“这只是个开始。百姓们有住的地方,有一口吃的,离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还远得很。”
  “我哪里能消停,还得天天奔忙。家里什么都顾不上,辛苦你了。”
  蔡夫人笑着白他一眼:“一把年岁了,还说这些肉麻话。你做的大事,家里这点小事,不用你操心。”
  蔡郡守心头一热,握着老妻的手,想说几句贴心话。门外响起了急促的声音:“郡守大人,村子里为了水渠的事闹起来了。”
  第831章 番外之归梁(四)
  得,什么好听话等有空了再说吧!
  蔡郡守匆匆推门而出,骑上自己的灰马,领着一众衙役去了闹事的村落。
  北地干旱,开垦良田首先就得修建水渠。水源充足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土地都能浇上水。水源不足的时候,为了抢水,大打出手的不在少数。
  蔡郡守今年处理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起了。
  去了之后,先看有没有死伤。还好,今日闹腾的百姓有三个受了轻伤,没闹出重伤或人命来。
  蔡郡守先松口气,然后沉着脸下令,衙役们将领头闹事的百姓绑了起来。
  蔡郡守也不回府衙,就这么当着村民的面开始审问。
  “府衙出的公告都看了没有?”
  “水渠里的水,不是哪一家哪一户的,也不是哪一个村子的,都是府衙的。水渠里的水要计划着用,不能抢,更不能因此生乱闹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