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转眼到了下午,里正夫妇有事先回去了。
  到了傍晚,看着凉快了些,云纱正打算出门查看那二十亩田,里正的女儿王娟儿和王辰乐一起过来了,王辰乐扛着个袋子,王娟儿怀里抱着个小奶狗,两人都是满头大汗的样子。
  “云娘子。”
  王娟儿比上次见她活泼了些,主动喊道。
  春草听到动静跑出来,高兴不已:“你们怎么来了?”
  王辰乐放下肩上的袋子,有些不好意思。
  “这是顾婶让送来的一些米面油还有菜。”
  王娟儿上前将小奶狗塞进春草怀里。
  “给,我娘说你们要养狗。”
  “这是我家的大黄和村口王大叔家的小黄生的。”王辰乐邀功似的笑,“生了一窝呢,这只最漂亮,我挑的。”
  云纱笑笑,让他们赶紧进去歇一会儿。
  春草抱着小奶狗招待着他们,云纱则去收拾袋子里的东西。
  一斤米,一斤面,小罐猪油,小罐盐,还有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云纱心下感动,眼眶不禁微红。
  善意真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王娟儿伸手摸摸春草怀中哼哼唧唧的小奶狗。
  “春草,你为什么住在这里,不住在村里呢?”
  春草道:“因为我跟我们家姑娘一起啊。”
  王辰乐说:“这里不是更好吗?又不远,而且房子大了好多,看起来是大户人家才能住的,比你家房子还大呢。”
  王娟儿点头。
  “是比我家房子还大,不过有些旧,春草真成了大户人家了。”
  春草得意:“而且外面那一大片田都是我们家姑娘的呢,月底就能收稻子了。”
  王辰乐说:“那我帮我家收完稻子后来给你们帮忙。”
  王娟儿问:“春草,你们还会进城里吗?”
  “会啊。
  “那下次能带我一起吗?我长这么大就去过两次城里呢,都没逛过。”
  “这个要问我们家姑娘。”春草摸摸小奶狗,它趴在怀里安静地睡着了,“不过我们姑娘是好人,她应该会答应的。”
  此时云纱已沿着水稻田埂慢慢走着,金黄色的稻子在风中垂着头,一眼望去,恰似一片黄金海。
  “这稻子长得不错,今年那么久不下雨,其他地方的稻子都长得不好,后来又刮大风,稻子都刮倒了。”
  云纱抬起头,稻穗掩映间,一位看起来约五六十岁的农民坐在田埂上看着稻田。
  她左右看了下,没人,应该是跟她说话。
  “是啊,这里算好的,但不够好。”她道。
  “什么不够好?”
  “稻种不够好,种植方法也不够好,应该从前期分蘖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后面抽穗杨花也乏力。”
  云纱认真道,“水稻细杆,无法抗倒伏,且易患病,秕粒多,有些浪费了这块良田。”
  那人讶异地抬头看她。
  “你这小女娃倒是大言不惭,照你这么说,怕是得神仙给你稻种,神仙来给你种田,才能不浪费这块地了。”
  “我不是大言不惭,我是感到可惜。”
  云纱不在意对方的态度,继续认真道,“我之前问过,说是一亩田好的情况下亩产还不到两百斤,差的时候颗粒无收,可今年不算完全的大旱,只一两个月没下雨,也没有闹蝗灾,不该收成锐减至此,可见除去稻种本身产量不高,种植方法也有问题,最大的可能是秧苗在前期就患了病,穗小结实率又低,而且我查看了落在地里的稻子,大多都是秕粒,这些就算没有落粒,也打不出多少米。”
  那人没有说话,神情有些变化,望着云纱的眸色严肃了些。
  “小姑娘,你年纪轻轻的,怎么知道种稻子这些事?谁告诉你的,家里人吗?”
  “算是吧。”
  “那依你看来,有什么好的建议?”
  “最好当然是培育更优良的植株,筛选更优质的种子。”
  那人哼笑了下,摇头。
  “话说得容易,你可知比起其他粮食,水稻是最难出现优良变种的?”
  “我当然知道。”
  第63章 第 63 章
  那中年人站起来,双手自然地背于身后,显出一种不符合他外形的气质来。
  “那你知道即使我们找到了优良的稻种,也种不出一亩优良的稻子吗?”
  “我知道。”
  “你知道?”
  “我知道,例如一亩良田里有一株稻子长势特别突出,植株高大秸秆粗壮,穗大饱满,结实率高,但把它的稻种种下去来年长出的稻子很大概率还是和之前一样。”
  “你知道的还挺多。”
  中年人惊奇地瞥了云纱一眼,“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一直在寻找更优良的稻子,但最终发现,水稻大约天生就如此生长,非人力所能改变,只能通过浇水施肥育种等一些办法去提高亩产。”
  “有办法的。”
  中年人皱眉:“小姑娘,你简单一句话就将所有人的努力都否定了,还不算大言不惭?”
  云纱忙道:“我并非否定前辈们的努力,相反,我所有的关于水稻方面的知识正是来源于无数先人的经验积累,我不过是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童而已。”
  她诚恳的态度让中年人神色缓和,看向云纱的眼神更好奇了。
  “我倒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