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云纱沉默了会,叹了口气。
将此事原委简单说了一遍。
黎盛颇为意外:“真看不出来,你和这届状元郎还有这段故事呢,怪不得——”
“怪不得什么?”云纱问。
“没什么,反正你们已和离了,这些风言风语不去管它,等你嫁了人也就没人说了。”
林阳鸿愠色:“为了争名争利,竟往一个小姑娘身上泼脏水,京城这种不择手段的地方,我真是一刻也待不下去。”
黎盛倒了杯酒,嗤笑:“少说点吧,你这话传出去就倒大霉了,京城再不堪,那也是国都,是天子脚下,是皇上住的地方。”
林阳鸿皱了皱眉,不再说什么,忽然转首问林乔:“你怎么想的?”
林乔一怔:“父亲何意?”
林阳鸿看了眼云纱,又看向自己儿子。
“诚然,娶妻娶贤,名声都是缥缈虚幻之物,实实在在的人品和性子才是最重要的,若你在乎那些流言,你就真是蠢的了。”
林乔发窘:“我、我当然不在乎这些,可——”
他不知如何言语,只能看向云纱。
云纱还未说话,黎盛便笑道:“云小友,我看你和林乔绝配,你和离再嫁,他也丧妻再娶,你们相识已久,惺惺相惜,再加上林大人又喜欢你,看重你,如今那些流言对你不利,你再嫁他人也不容易,我看最好的姻缘就在眼前,不如你就答应了,也算我功德一件。”
云纱讶异:“林公子,你曾丧妻么?”
这个事她好像没听说过。
林乔有些紧张地解释:“是,我十七岁时娶了唐州刘氏,只是妻子福薄,成亲一年因病离世,我十年都未曾续弦再娶,一直忙于公事,此事并非刻意隐瞒,实则不知如何开口……请你莫要介怀。”
云纱并不介怀,只是有些意外,但想想又觉得合理。
林乔快三十的年龄,怎么可能从未娶亲。
只是她的确没有细问过,她对这些事也不是很感兴趣。
“没有没有——”她摇头。
林阳鸿道:“云小友,我可以向你保证,我这个儿子虽说并没有多优秀,也是中过进士的,当年娶妻后,夫妻间也是举案齐眉,十分尊重,他妻子因病去世后,有很多媒婆找上门,他为妻主动守丧便全拒绝了。他对待感情一如对待公事,言必信,行必果,你可放心。且他对你的感情我也知道,现在我身为他父亲就站在你面前,只要你点头,无论你提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你。”
第128章 第 128 章
云纱有一丝为难。
林阳鸿是她十分敬重的人,对于林乔她也很欣赏。
但这无关风月。
她也实难勉强。
只是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拒绝才能不失礼貌。
林乔大约察觉到了,温声道:“云姑娘,你不必为难,婚姻是你情我愿之事,如若你现下未想好,决定也不必急于一时。”
云纱松了口气,内心十分感谢他打圆场,忙对林阳鸿和黎盛说道:“承蒙二位大人厚爱,我现在……尚无打算。”
林阳鸿道:“无碍,我知道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今日我和黎大人只是算与你闲聊两句,没有逼迫之意,不过态度是认真的,云小友,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开口,我林家的大门为你敞开,哪怕林乔日后重新娶妻,我也愿将你当作学生看待。”
云纱心头微热,行了大礼。
“能做大人的学生是我的福分。”
林阳鸿微笑:“能做你的老师才是我的荣幸啊。”
皇宫的内殿。
这是杨白羽第四次面圣。
这次皇上没有如前两次一样。
他衣冠齐整,凛然坐于上位,平淡地注视着下方的杨白羽。
杨白羽脊背挺直,垂手而立,不敢直视圣颜。
谁都没有开口,殿内是寂静而空旷的沉默和压抑。
半晌,皇上往椅背上一靠,双手拢起,像是随意地问起:“近段时间,你往秦府跑得不少啊,怎么?改主意了?又打算娶秦家的三女儿了?”
杨白羽立即道:“臣无此意。”
“哦,那你去做什么?”
“臣是去修书的。”
“修书?”皇上怔了怔,笑问,“吏部何时调你去翰林院了?朕怎么不知?”
虽笑着问,眼神却是微冷的。
杨白羽认真解释:“皇上,臣之前承过秦大人恩情,便答应帮他一个忙,他正在整理刑部现行的律法文书,便问臣愿不愿试试,臣就去了,只为了此事。”
皇上没开口,视线停留在他身上,在思量什么。
杨白羽说:“臣与秦大人没有其他往来,只是帮秦大人整理律法,因为太过冗杂繁琐,才需要帮忙的,而且秦大人的府邸也不止臣一人去,有时候刑部和翰林院也有同僚过去的。”
“是吗?”皇上的语气不置可否,“你身在司农处,心思全然放在旁处,朕倒是有些失望。”
“皇上,整理律法文书只是分外之事,臣的分内事也有好好完成。”
杨白羽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书籍,“这是臣编纂的种稻要术,只是初编,内容皆出自良州的云娘子,她的种稻技术无人能及,臣特意将一些要点汇编成册,希望于民有用。”
“种稻要术?”
皇上抬眸。
侍立一侧的内侍赶紧将杨白羽的书呈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