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店里这锅老汤坏了,明儿个就把家里那锅端来吧。”
  黎未心中动了动,点头说:“好。”
  风起,把他们简单的对话带到了所有人耳中。
  把几个留守的小子训得和孙子一样的袁叔念了声阿弥陀佛,“还是老黎有法子,多做了一手准备。”
  着急上火的周元亮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唯有白塘深深地看了一眼黎未和容瑾,没有言语。
  后院众人神色各异、想法不同,黎未和容瑾站在一块儿,冷眼看着一切。
  “袁叔,得味楼明天照常开业。”
  袁叔说:“晓得了,少爷。”
  等上了车,黎未挺直的背垮了下来,“折腾了一晚上,抓不到内鬼。”
  “往好处想,知道了有内鬼存在,想办法抓出来就是了。”
  黎未问,“你让我那么说,是想到怎么抓内鬼了”
  容瑾笑,“你不一样吗,故意没有处置那六个人。”
  黎未,“你的计划是什么”
  “我晚上调一锅卤汤,就装成你爹弄的带去店里,看看晚上会不会有动静。”
  “守株待兔。”黎未想的差不多,可他想的更多。“店里现在生意萧条,也就靠着这锅卤汤勉强有几个生意,现在汤没了,连那么点生意也保不住了。我爹的书房里留有许多他研究做菜的心得,库房里收着许多他收罗来的宝贝食材,一头的干鲍、十数年的花胶、陈年的花雕和陈皮。”
  “我听出了那么一点小味道来。”容瑾打趣。
  “嗯,我在放饵,引你上钩,但我不确定这个饵是否符合你的心意,我家除了这些做菜的东西,没有大儒经典、也没有大家的书画,但你想要,我也想办法为你收罗来。”
  黎未没有回避容瑾的视线。
  眼前的男人,是他的救命稻草。
  第十一章 “给他披上斗篷像投怀送抱似……
  “我说过,我给你掌勺。”
  火烛摇曳,容瑾微笑的脸上光影明明暗暗,他目光清朗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黎未,黎未的表情藏在影影绰绰的光线中,唯有眨眼时候颤抖的睫毛泄漏了心中的紧张和忐忑。
  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却让黎未心里面五味杂陈。
  千言万语到了嘴边,他只是叹息般地说了一声:“谢谢。”
  “不客气。”
  “拜托你了。”
  黎未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但说出口后就和那声“谢谢”一样显得苍白。
  可他不知道,有了这一层关系,仿佛在容瑾这抹异世来的浮萍灵魂上拴上了锚,让灵魂有了重量。
  大概这就是被信任和托付的力量。
  初来乍到的容瑾心里面是安定不少的。
  时间宝贵,不能耽搁,很快马车就到了黎家,直达了二门才停下,还未停稳黎未和容瑾就下了车。
  夜风尚且寒凉,风呼呼来一下,吹得容瑾狠狠地哆嗦。
  黎未转身解下了身上的斗篷,想要给容瑾披上却发现瘦削的容瑾哪怕佝偻着身体依旧很高,他微微垫着脚给容瑾披上斗篷的话很容易就显得投怀送抱。
  他抿抿嘴,把斗篷交给了冬子,“给郎君披上。”
  冬子忙上前接过斗篷,他还小,是垫着脚都没办法把斗篷给容瑾围上的。
  容瑾当然是自力更生,围上了斗篷后,身体上暖和了不少,“继续马车上说的,你真能够确定那锅卤汤有十多年了”
  “我不知道。”
  风中,黎未的鬓发轻扬,衬得他一张小脸格外苍白脆弱,但他眼神坚韧,走过爬着春藤的院墙时,仿佛把自家的院落走成了战场,那些躲在暗处的宵小休想靠近。
  “我说过我以前对得味楼和下厨并不上心,你容我回忆回忆,我等等去书房翻查下数据,爹爹有记录的习惯,关于卤汤的应该也有。”
  容瑾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心动的,他听到自己说:“据我了解,一锅汤可放不了十多年,常说的百年老汤,差不多是配方不变,不是汤留了一百年,对外的说法不过是个噱头。”
  按照现代冰箱冰柜零度保鲜等等储藏条件,把一锅汤存个十来年也不现实,更何况是各项条件简陋的古代。
  得味楼有地窖,有储冰的习惯,条件虽说不错,但也仅此而已。
  一锅卤汤,拿出来用的时候沸煮,添上新料,滋味变得浓郁,每百毫升大肠杆菌的含量肯定也在与日俱增,做餐饮的最忌讳的就是把人吃了上吐下泻,那名声就臭掉了。
  容瑾曾经在一个地方喝过号称百年老汤的羊汤,他偷摸问过老板:汤真的有一百年
  老板嘻嘻哈哈地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一百年前我们国家在遭受什么
  别说一百年有多少变故了,就是五年十年的,变化也很大啊。
  黎未不懂做菜,但他懂道理,闻言后陷入了思索。
  “我去厨房,试着调一锅卤汤出来,你去书房找找你的爹留下的手札,我们分工协作。”
  “你注意着身体,切莫劳累。”
  容瑾笑了,“你也是。”
  走到挂着秋千的梧桐树的那儿时二人分头行动,容瑾带着冬子去了厨房,不是刘妈妈管着的小厨房,而是黎家的大厨房,这里佐料菜蔬更加齐全,还挖有一个小地窖里面存着冬天时候码放进去的冰。
  很显然厨房里早就得到了指示,不仅是下人在,管家黎叔也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