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黎未笑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到你这儿竟然成了就怕了。”
  “东家,你认为有理不”
  黎未点头,“得味楼位居闹市,前段时间照样萧条,要是深居幽巷,就更加无人问津了。”
  有一堆人靠着得味楼生活,得味楼的好坏事关他们的生计。
  这么一想,黎未放下了心中那么点芥蒂,认真思考起了如何在宣扬得味楼上做更多的文章。
  要是容瑾知道黎未在想什么,说不定就提议去发传单了。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现如今纸张可不像后世那般唾手可得,读书人看书习字尚且不敢随便用纸,发传单是被那些读圣贤书的人追着骂的。
  被说一句“有辱斯文”,那还好些,要是写一两首诗或者一两篇文章就此事诋毁下得味楼,那得味楼估摸着就没法翻身了。
  容瑾摇摇头,把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出脑后。
  今儿个点时令菜韭菜炒螺肉的特别多,容瑾炒了一盘又一盘,心里面盘旋着后厨的员工数量,觉得这样把自己死锁在锅灶间不行,需要招个炒菜师傅。
  白塘精通白案,张师傅精通凉菜,周元亮切配还行,火候和调味还要练,得味楼现在缺人手啊。
  “郎君,又添了三个外送的单子。”冬子兴匆匆过来说。
  容瑾,“知道了。”
  打定主意了,晚上回家的路上要和黎未说招人的事儿。
  第四十六章 家常菜
  回春堂的东家姓易, 如果容瑾看到的话肯定能够认得出来,是他刚刚在这个世界醒过来时见到过的大夫,回春堂传到他手上已经第三代, 年近不惑的大夫修眉长目、儒雅端方,很符合世人对世代行医家族的想象。
  易大夫刚从府衙那边回来,府令大人偏头风犯了,让他去扎几针。
  在后堂放下药箱, 易大夫走去前堂看看,刚踏出后堂, 他就闻到空气中饭菜的香味。
  易大夫失笑地摇头,肯定是几位坐堂大夫聚在一起吃饭了。
  这几位大夫大的已经年过七旬,小的刚过五十,请来在回春堂坐堂肯定是提供饭菜的,但这几位嫌弃回春堂的饭菜吃着苦香。
  说来也怪,后堂的那口灶从来没有碰过药材, 做出来的饭菜却总是带着一点点若有若无的药味。
  别说坐堂的大夫, 就连易大夫本人也不怎么喜欢店里面做的饭菜。
  厨娘黑着脸走过去, 见到了易大夫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东家你看看哪,这些没良心的老头子,我做的饭菜碰都不碰了,净点外面的吃食, 外面卖的能够有家里面做的干净好吃吗我说两句, 竟然还不高兴。”
  易大夫耐心地听着,但没吭声,按照他的经验,吭声了绝对叨叨叨说更多。
  “就让我闷个饭, 菜全让得味楼送来。得味楼也真是的,店里面生意做不完不成,竟然让伙计送菜出来,伙计穿着那个青马甲,猛地看到我还以为街上巡吏呢,唬我一跳,还以为咱药堂出了啥问题。”
  易大夫嗯嗯点头。
  “你也和他们说说,别总是吃外面的东西,不干净,不实惠,有我做的东西好吃吗。他们要是再这么点,我天天就焖一锅饭得了。东家雇我来就闷一锅饭,这象话吗!”
  易大夫点头。
  厨娘不高兴了,提高了点声音,“东家”
  “不象话不象话,我说说他们。”
  厨娘满意了,“东家,你要吃啥,我给你做。”
  “那个,再说再说,在府令大人那边吃了点心的。”
  厨娘说够了,满意离开,没人后易大夫怂怂地松了松肩膀,他绕进过道那儿,顿觉过堂风轻悠悠来又轻悠悠吹过去,是个舒服的地儿。几个坐堂大夫支着小桌子上,桌子上摆了几样家常菜,春韭炒螺肉、醋溜鱼片、木须肉、红烧鸡块、油爆虾,还有一个卤汤串串的锅子。
  老大夫姓白,他年纪最长,大家都尊称一声白老。
  见到了东家,白大夫高兴的挥手招呼他一起吃。
  几个人挪了挪位置,又有人搬来一张小凳子让东家坐下。
  “去了一趟府衙回来,怎么怏怏的”
  这话也就白大夫能说,他不仅是回春堂的供奉,与易家还是通家之好。
  易大夫苦笑了下,“府令大人偏头风犯了,就很难脾气好的。”
  “啧。”白大夫摇摇头,他很烦那个惺惺作态的府台。“算了算了,那是大人,忍着点、顺着点,别和……呃。”
  白大夫总不能嘴上吃着别人做的菜,言语间再嘀咕那人吧。
  年轻人沉不住气,竟然当众下府令大人的脸,断了前程多不划算。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不适合官场亦在别的地方一展所长,得味楼重开后没去吃过吧,快尝尝,味道和老黎在的时候没差,好吃着呢。”
  易大夫笑着说:“刚才婶子和我抱怨你们不吃她做的菜。”
  他拿了一根签子,看上面串是三块鸡皮与三块鸡肉,染上了卤汁的酱色,闻着味道就很是不错。易大夫吃了一口气,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那个姓容的书生做的”
  “卤汤串串是他想出来的,是不是他亲自做的不知道,这几道炒菜应该都是他做的。”白大夫显得很了解的样子,毕竟他已经算是得味楼的常客,伙计送菜的时候他就拉着伙计说上两句,就了解了不少。
  易大夫点点头,他又夹了一只虾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