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商会是朝廷大事,我理应过来的,真是碰巧了,赶上东洲府办美食大赛,可能让我做个参谋。”
  小厮不认识这个声音,但听前后,他想这个人肯定是个大官。
  小厮年纪尚青,实在是做不到不好奇,就偷偷向上看了一眼,看到是个穿着绛紫圆领袍的男人,男人瞧着四十多岁,书卷气息很浓,是小厮这辈子见过最文雅的人,那通身的气派他形容不出来,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个男人官比府令大人大。
  的确大。
  来人是江南道刺史柳源,要是容瑾垫着脚向远处眺望,肯定能够认出来,就是云亭寺那位为了母亲拜托他做菜的柳居士啊。
  柳居士可以说是因公而来,又可以说因私而来。
  因公,为了商会;因私……
  那暂且不好说喽。
  柳源过来引起了小小的风波,只限于南向的彩棚那儿,大多数围观的百姓就议论纷纷了。
  “不是说好了我们也会有吃的,在哪里呢”
  “这些当官的不干人事儿。”
  “嘘,年轻后生说话注意点,也不看看场面。”
  “难道我们吃不到了那我们来干嘛,就看看啊,吃吃太阳吃吃风”
  “我看悬,是没有我们的份了。”
  议论的声音不断变大,已经引起了上官的注意。
  不久后,走到一半的小厮忽然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等等,慢点走。”
  小厮们左右看看,应该是叫他们的,停住了脚步。
  “与各家说了,每道菜都要按照五倍的量来做,所缺的食材会补上的。”
  小厮懵懵懂懂地点头,把话记在心里面回到了得味楼旁边,说给容瑾听,“上官吩咐,每道菜要按照五倍的量来准备,所缺食材会马上补齐。”
  容瑾没有半点迟疑和马虎,当即点头,豆腐的量够,鸡肉茸和猪肉糜也够,他二话不说开始做南湖肉羹。
  第九十四章 青龙过江
  “大量用大锅, 大锅锅气足。”
  坐在小马扎上的冬子边烧火边念叨着顺口溜,他抽了抽鼻头,闻到了从头顶上飘下来的香香的味道, 蒸笼里面不断续上了八宝葫芦鸭,味道香香的,溢满了鼻头。
  按照要求,要做二十只鸭, 周元亮不断在剔骨,砧板与刀仿佛摩擦出了火星子。
  冬子抬头看了眼郎君, 心中美美地想,还是他家郎君厉害,遇到什么事儿都面不改色。
  世间上怎么有这么厉害的郎君呢
  又能读书,又能做菜。
  擅长经营,亦长袖善舞。
  冬子觉得自家郎君没一样不好、没一处不优,父母让他好好伺候郎君, 如若不是郎君, 他得不到识文断字的机会。如果是以前, 他一个烧火小子就识得那么一筐斗大的字儿, 现在他已经能够通读一本书了,家里面的小子没有不羡慕的他的,连带他父母也面上有光。
  烧火不是个无脑的活儿。
  冬子跟着容瑾待在厨房的时候就使劲儿在这上头下功夫,他深知自家郎君喜欢灶台边的活计, 他就愿意给郎君烧一辈子的火。冬子跟着得味楼后厨的老把式学, 回家后也琢磨,不同材质的木头、不同形状的柴火、不同材料的引火工具等等,他没办法拍着胸口说一定能够比老把式烧的火好,但肯定比后厨绝大多数人强, 能够跟着郎君进入比赛,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冬子,火小点。”容瑾说。
  冬子哦地应了一声就撤掉了一些柴火,腾腾的火焰立刻就小了不少。
  另一边按班上忙着剔骨的周元亮顾不上脑门上的汗,他专心致志地用刀尖挑开鸭子的皮肉、用刀刃斩断鸭子的关节……每一个细节他都在心里面默念,绝对不能够有错,因为鸭子数量是固定的,但凡剔骨剔破了一只都没有备用的鸭子可以用。
  他不能有错。
  周元亮忽然向身后看了一眼,那个男人亦在忙碌,没有如天仙阁、五味居的主厨那样巡视领地一般走来走去。
  “呼。”
  周元亮收了收心神继续干活。
  张师傅理解周元亮,他也神经紧绷,不敢有任何差错。看着手上切成细丝的西葫芦,打死他也想不到如此重要的比赛郎君竟然会用这么朴实无华的一道凉菜,取的名字很霸气——青龙过江,其实就是码放整齐的西葫芦丝放在调制好的酱油里。
  这道菜,说实话真的很不上台面。
  但不知为何郎君和小东家一致推崇。
  主家都这么想了,他一个给雇主做工的完全不用反驳……行吧,这是张师傅自暴自弃的想法,当容瑾提出要做简单易得刺身西葫芦丝的时候,张师傅差点气得和容瑾吵起来。
  只是一边被黎未安抚,一边听着容瑾晓以大义的话,他捏着鼻子就认了。
  认是认了,但他已经做好了被同行笑话一整年:看看哪,就是那个得味楼姓张的,在端午宴的比赛上做凉拌西葫芦丝。
  笑话归被笑话,张师傅可以做凉拌西葫芦丝,但绝对不能做差,他觉得郎君之所以选这道菜,是因为用的酱油格外与众不同。
  每家店只能够使用官家准备的食材不假,但可以额外带一样东西进场,得味楼带的就是这一味酱油。
  黎未外祖家是做酱菜买卖的,做的酿造酱油自然顶好,什么秋酱、五味酱、五月酱等等有口皆碑,还分头道酱油、二道酱油、三道酱油等等,大多数是自家做酱菜消化掉了,剩下的也不会对外售卖,只会送给亲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