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哎呀呀,我从此不敢看观音。”说着,还做个了戏曲里害羞挡脸的动作。
两个人陷在沙发里,还没吻得尽兴,又被门铃声打断。
“应该是乔伊,她今天说要过来聊聊营销上的事。”亦柔抬头道。
听见领导要来,我赶紧缩回房里换了身衣服,虽然已经是前领导,每次见尹乔伊还是有点紧张。
沐宇也是为了《双喜》营销的事情来找我,和尹乔伊刚好在小区里碰到。
尹乔伊道:“网上那些差评我看过,刚还跟沐宇说,一看就知道是哪家营销公司的手笔,现在比较棘手的就是,这种煽动性的语言老套,但有效果,已经有不少人只是看了短视频里的那些情绪输出就嚷嚷着抵制了。”
沐宇附和:“可不是吗,比起那些长篇影评,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影宣传都是截几个片段,然后再贴大字报似的输出些只有情绪,没有内容的观点,就有人来看,你都不知道那些看的人到底是真人还是ai。”
我拍拍沐浴的肩膀,问她:“提问,当一个八卦热度特别高的时候,如何把它的热度降下去?”
沐宇眼神一亮:“出现更大的八卦,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一个话题再火如果没有新番,讨论也不会超过三天。”
紧接着又摇摇头:“哪有什么惊天大八卦啊,惊天的都是爆不出来的。”
我微微一笑:“你忘了,我可是对家主演的前经纪人。”转头问尹乔伊:“乔尹姐,我要是曝光骆杨的黑料你不会怪我吧。”
“你刚才说的话我可什么都没听到。”尹乔伊摊手:“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没想到是个白眼狼,利用我给的资源火起来后立马自立门户,还煽动粉丝说我苛待他,那你们骂公司就好啦,骂我本人我可是要骂回去的。”
放下豪言壮语,对我道:“放手干,等我发动全网八百万营销号助你一臂之力。”
“不是,姐,你真有八百万营销号啊,借我点呗。”沐宇笑嘻嘻问她。
尹乔伊给了她一脑瓜蹦:“你一个搞营销的你真敢信啊,自己水分有多大自己不清楚吗。”
沐宇拍拍胸脯对我道:“接下来怎么做,我这边全凭你调遣。”
我做营销出身,知道一但搞起情绪营销就很容易被反噬,正在衡量先从哪步搞起,对家就先给自己捅了一刀。
骆杨的粉丝与片方竟然自相残杀。
作者有话说: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出自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57章 贝氏测试
骆杨的大粉突然在微博上公然指责片方,认为片方有故意压番位的嫌疑。
事情起因是在某次的宣传微博中,片方根据语句顺序先@了影片里饰演骆杨母亲的前辈演员,且认为这样做完全没问题。
官号还在那条微博下回复了粉丝,解释为“妈妈”为先,语气还算客气。
原本事情到此为止,结果粉丝内部发生争执,其他粉丝不赞同这个大粉的做法,准备与之割席。
大粉一怒之下,自曝为骆杨电影宣传自掏腰包,包了很多场电影以示支持。
证据甩出来之后有网友发现,所谓的包场并不是包下整个场次,而是每场只买了几张电影片用作锁场,还因为某些影院坚持撤场投诉过对方。
影院为了生存,现在排片越来越机动,比如原本排了十几个场次,结果有些场次没人看或者看的人很少,这时影院就会撤场,换上同期更受欢迎的影片。
以前也有过粉丝锁场的行为,粉丝通过集资买了大部分票,影院能赚钱也不在乎谁买。
如今到了各家影院生死存亡的时候,一切挡人财路的行为都会引起强烈的抵制情绪,已经有几家影院联名向片方发出警告。
我一看时机已到,找准机会,请沐宇写了篇揭秘行业内幕的文章曝光对家在票房上做手脚的事。
对家在制造票房虚假繁荣上可谓不遗余力,不限于:
在偏远的小地方,就直接用最简单粗暴的印错票方式偷其他家票房;
对乙方宣传公司压价,砍掉三分之一的宣传费用,再跟院线谈价,直接买自己的票房;
电影选座上也能做文章,把某些场次不好的位置卖掉,视野好的位置留给自然购票的观众,造成场场爆满的假象。
制造午夜幽灵场,把午夜场时段不好没人看的场次包下来,几十块的票价提价到上百块,直接票房暴涨。
然后打着上映首日破千万破亿的噱头吸引观众来看,跟网红店雇人排队的逻辑差不多。
文章一出,引起了巨大讨论,不搞小动作的同行和不想被欺骗的观众纷纷声讨对家片方。
亦柔那边同步在暗地调查,已经把对家票房造假的证据提交给有关部门。
一般来说电影的票房要在投入的三倍以上才好回本,投入越大风险越大。
那家老牌公司已经投入太多在这部影片里,做了那么多项目,不会不知道个中利弊,为什么还要在电影票房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造假,铤而走险。
亦柔解释:“在一些投资人眼里,电影和理财产品没什么区别,资本对电影进行保底,很多时候没指着这个赚钱,就靠着电影营销造成繁荣假象,连带股价上涨。”
我不禁感叹:“怪不得有些片方电影营销的费用都快赶超制作成本了,这还能拍出好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