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刘彻说的“我”当然不是现在的他了,而是小九“看到”的未来的他。
  如果真的像他猜测的那般的话,那么刘彻就能够理解小九为什么阻止得这么迅速了。
  他倒没有想过小九是因为怜悯之心所以才阻止他的,因为刘彻知道小姑娘虽然心善,但是并非是那种同情心泛滥之人。
  再说了,小九并非是那些天真无知的幼童,她很清楚大汉若是得到汗血宝马的话,那么将会如虎添翼,所以就算他们真的要来硬的,她不可能因为同情大宛国而阻止他。
  “对,不过倒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小九看着刘彻道,“但是为了得到这些汗血宝马大汉牺牲了十万头颅。”
  听到小姑娘前一句话时,刘彻和卫青还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听到她后一句话后,两人的脸色齐变:“十万头颅?”
  “小九你是说日后为了攻伐小小一个大宛国,我们大汉牺牲了十万士兵?”
  刘彻觉得不可思议,卫青也想不明白。
  其实张汤能够想得到的事情,刘彻和卫青当然也能够想得到了,他们知道大宛国和大汉距离甚远,也知道劳师远征肯定得付出代价的,但是他们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征伐大宛国所付出的代价却比他们想象得还要沉重。
  “大宛国不像匈奴,人口又只有区区三十万而已,我们大汉怎么会折损了十万将士才得到了那些汗血宝马?”
  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一想到十万士兵刘彻就开始感到心口疼了,“是谁?带兵的人究竟是谁?我以后是难道是钦点了一头猪统率大军吗?”
  小九皱了皱鼻子道:“是你以后的宠妃的兄弟呗。”
  刘彻:“……”
  “李广利想当第二个卫青,他没有自知之明就算了,你居然也真敢信,第一次给了他数万的士兵,结果还没有开始打,走到郁城就只剩下几千人了,拿着这几千人李广利根本攻不下大宛国,最后只能够选择原路返回。”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广利就不是打仗的料,结果你倒好,又给了李广利六万的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囚犯让他再次征伐大宛国。”
  “这次征集的士兵粮草和牛马几乎动用了全国的力量,然而即便如此抵达大宛国的时候汉军也就只剩下三万人了,就这还差点再次失败。”
  小九说起(历史上的)刘彻的骚操作简直想不通,“你咋想的啊爹?明知道李广利就是个废物,还非得要用他,咋地,他是救过你的命吗?”
  别说小九想不通了,刘彻也想不通:“这事儿是我干的?”
  不可能啊,他脑子又没问题。
  不对……
  刘彻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儿,“仲卿都没能阻止得了我吗?”
  不可能啊,他也不是那种独裁专断的性子啊。
  小九说:“我舅舅那时候都埋地里了,你还指望他从地底下爬起来阻止你嗷?”
  什、什么?
  他的仲卿也走在他前面了?
  突然得知此事的刘彻直接当场愣住了,下意识地伸手抓住了一旁卫青的手:“仲卿你……你怎么也走得这么早?”
  要知道卫青可是比他要小的,但是刘彻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也跟霍去病一样走在他前面了?
  卫青对此事倒不怎么意外,毕竟他年轻时几次征战都受过不轻的伤,那时候的医师也说了会有损他的寿命,见刘彻反应这么大,他还出声劝他:“陛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臣即便真的走在你前面了,你也不必过分伤心,身体要紧。”
  呜呜呜他的仲卿怎么能这!么!好!?
  知道自己日后会走在他前面后第一反应竟然是宽慰他!
  呜呜呜他真的,他哭死!
  刘彻转头就问小九:“你舅舅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小姑娘掰着手指算了一下:“十一年之后。”
  一听到自己少说还有十一年的寿命,卫青就笑了,他道:“陛下,看来臣至少还能再效忠你十一年,算起来臣也不算短寿了。”
  “怎么不算?”刘彻道,“十一年后你都没到知天命的年纪。”
  一想到历史上的霍去病二十来岁就去世,卫青四十来岁就去世,刘彻心疼他们之余,也心疼自己。
  他的大汉帝国双壁竟然这么早就离开他了。
  “仲卿啊。”刘彻一脸严肃地对卫青道,“从现在开始你跟着我一块求长生不老吧。”
  卫青:“……???”
  小九:“……!!!!!!”
  “你少祸祸我舅舅。”卫青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小九就先一步帮他拒绝了,“真让舅舅跟你一块求长生不老的话,我都怕他连这十一年都活不满。”
  仍然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的刘彻道:“怎么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了?”小九对卫青道,“舅舅你可别听我爹他叨叨,求长生不老还不如强身健体呢。”
  卫青知道刘彻是为了他好,同样的,小九也是为了他好,只是他们父女两人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所以没办法做选择的卫青干脆选择了转移话题:“我们还是继续聊回刚刚的事情吧?”
  刚刚什么事情?
  哦,小九想起来了,就是刘彻非得任用李广利二次攻伐大宛国的事,她说:“我知道汗血宝马很珍贵,但是为了它们折损了十万人值得吗?”
  刘彻没有说话,卫青仔细一想,然后道:“只怕陛下当时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汗血宝马那么简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