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犬子整天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实在不成器,就不劳圣上和皇后娘娘费心了,等他定了性再说。我在益州不见着还好,来了长安见着就烦。”陆天立也不怕家丑外扬,粗声粗气的回道。
  陆天立比太宗小几岁,两人都骁勇善战,当初都是高宗武讨的左膀右臂。陆天立还仪表堂堂,当时的高宗很重视陆天立,太宗就是无端地看不惯陆天立,等他登基之后就将陆天立打发到了益州。太宗本来以为十年前将陆易安弄到长安当质子,会激怒陆天立,还准备好了对策,没想到从此之后陆天立倒像只被拔了毛的公鸡,没有再闹,还愈加低沉,看来真的担心自己儿子在长安的安危。
  太宗嘴角轻扯了一下,嗤笑一声,视线耐人寻味:“虎父无犬子,卫国公这是谦虚了啊。一定要带着来,朕也想看看长安第一佳公子的风采。”
  “是,谢圣上关心。”陆天立躬身谢礼,低头敛眸,掩去眼中阴沉,起身后脸上依然是从容中带着谄媚。
  寂静的国公府,只有密室还掌着灯,但是外面却一点看不出来。陆天立进了门,陆易安早在桌案边泡好了茶等着了:“阿耶今日进宫,定是受了不少委屈。”
  “无妨,越是低声下气,越是放松太宗的警惕。但是太宗让晚宴那日,我带着你赴宴。这样你就不能按原计划混在侍卫中了。今日在宫门口和殿门口两次搜了我的身,你跟着我,身上也不能带着武器了。”陆天立没想到太宗会有这个要求,怕他还有什么其他阴谋,隐隐有些担忧。
  陆易安嘴角微挑:“阿耶,这是好事,让影卫替我陪你去晚宴,我还是提前进宫跟着张宣,这样我们还能多一人进宫。”
  陆天立没见过陆易安的影卫,依旧担忧:“影卫?不会被人发现不是你吗?”
  “他和我七八分像,再刻意装扮一下,我已称病在府里一个多月了,没见过外人,除了特别熟悉的几个人,其他人看不出区别。”
  “那你明日让我见见。”陆天立相信陆易安的能力,不过还是要确定一下,又问到:“传西到了吗?武器怎么样?”
  传西是陶朝的传奇铸剑师,之前因为女儿得了怪病,四处求医都没治好,是陆易安让卢云和玄真道长多次医治才好了,所以被陆易安招致麾下。这次带着做好的武器来长安,肯定不能来国公府,在清平乐和陆易安碰了头,就自己走了。
  “传西带的武器都是给最好的精兵用的,一送到就分发了下去。他给我做的那把软剑很轻,也很趁手。”陆易安说着在武器架上取过了剑,舞了几下,“这把软剑韧性极大,我当日可绕于腰间,藏在甲胄内。”
  陆天立拿在手里看了看,才点了点头,“那还是按原计划行事。”
  六月二十二千秋节,太宗生辰。
  今年恰逢陶太宗六十寿辰,不仅仅像往年那样在宫中宴请百官,今年太宗还请来了各藩王、各地节度使、还有外国使臣都到长安,进宫庆贺。
  果然,今日太宗把太子的十二率卫都调到了宫外,大部分去守了城门,并只让太子带十个侍卫进宫。
  陆易安身量很高,在普通人里很显眼,但是在全国军中选出来的太宗近身侍卫里,也不算多突兀。近身侍卫都穿的是铁浮屠,带上头盔,遮的更是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出谁是谁。陆易安和陆风一早就随着张宣进了宫,在换防时被张宣安排为今日晚宴的御前侍卫。
  晚宴开始,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太极殿内,其他人都在殿外设宴。陆天立带进宫的五十文官也在外面,他本从益州带了一千兵马,但是都不能进城,只能带着文官赴宴,今日这些人已经换成了他从益州带的五十精兵。
  陆天立带着影卫随着众人在太极殿门口又被检查了一遍,才由内侍引着进了殿,他的位置在殿内稍微往前的位置。龙椅前摆了一张漆金的紫檀桌案,两侧各有一个稍小的桌案,那是皇后和皇贵妃的位置。
  台阶下最前面是皇子和亲王,然后就是陆天立这样的一品要员。他带着“陆易安”坐到了一张桌案上,两人没有交谈,还不忘和附近的官员寒暄,的确像一对不和的父子。
  太宗还没到,官员都已全部入座,欣赏太极殿正中乐师的演奏。太宗听烦了宫中的乐师,早几日就请了长安城内的乐师大家们进宫排演。
  “那不是卢娘子吗?怪不得之前去请她到我府里,她的徒弟说她不在,原来是被圣上请进宫了。”陆天立后边一桌的刑部张大人说到。
  一旁的许大人接到:“是啊,还真是,那弹古筝的是胡大师吧?看来这次圣上把民间的大家们都请到了啊。卢娘子的琵琶弹的是真好啊,在太极殿里听着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圣上驾到~”内侍的声音虽然尖细,但是洪亮,穿透力十足,乐师们停下了演奏,刚刚都还闹哄哄的太极殿内慢慢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殿外也安静了下来。先是八个穿着铁浮屠的侍卫走到了御前,太宗才从帷幕后走出来,坐到了龙椅上。
  陆天立不着痕迹地看了眼八个侍卫中最高的那个,他就站在太宗左侧,一动不动,像个铁人。
  “恭贺圣上龙体永健、千秋万代、万寿无疆!”祝贺声响彻太极殿内外。
  “众卿平身。”太宗高声到,声音洪厚。内侍现场试了毒,才把酒杯递到太宗手里,太宗抬手举杯,高声说到:“敬我大陶,国富民强,永享太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