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天子御刑> 第109章

第109章

  季立春给他沏了茶:“我煮的药茶。安神的。”
  陆辰双手揣着暖和的茶碗,四下打量着院子。他披风下的衣着素雅却不失华贵,一看便是出身极高的世家子弟,与这不过二进的小宅子有些格格不入。
  “你怎么住在这种地方?”陆辰不解,季立春不像是出身不好的人,而且就算是出身不好,他最近得了那么多封赏,不说和当年的颜府比,却怎么也该有个大宅,若干家仆吧?
  “我看中这后头有一小块地,可以种点药草。”
  “你父母呢?”
  “在开封老家。我年轻时和父母闹得不太愉快,一个人来的雍京。”
  季立春不愿多说,只浅淡提了一下。
  “那你妻儿呢?”
  “行了,别调查我族谱了。”季立春忍无可忍,将话题引了回来,“说说吧,那个案子的事。”
  第92章 管中窥豹
  被提醒了来意后,陆辰小心翼翼的看了对方一眼。
  是否要和对方和盘托出,关系到两点,第一,是会不会牵连到对方。好在,季立春已经替他打消了顾虑。
  第二点则是对方是否可以信任,关于这一点,陆辰也已在家中犹豫够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便不会出现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了。
  陆辰打定了主意,这才一脸沉重地缓缓开口:“你听说过[判官案]吗?”
  “没听过,我今天才来雍京。”季立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陆辰这回听出是玩笑了,皱着眉头说了下去:“我先前在调查的就是这个案子!”
  “等一下。”季立春反应了过来,“你先前一直往颜府跑,还调查颜大人和陛下的关系,是为了什么判官案?”
  “对!”
  陆辰还愁不知从何说起,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这口子一开,他便将自己前期的调查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季立春听到一半,察觉出苗头来时,便已有些后悔了。
  他知道陆辰胆子大,却没想到能这样大。
  朝廷让他查案子,没让他查天王老子。
  季立春问:“你有什么凭据?我听说第一起判官案距离现在已有十五年,那时颜大人和陛下才多大?十岁?十一?”
  “我知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你听我说,前不久,我去了一趟咸阳城,在青麓书院找人打听,还去泾阳县翻了当地的县志。”
  “据当地知县的回忆,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在泾阳县求学的几个月里,当地便出了三桩命案,除了一桩案件以山匪流寇结案之外,其余两件至今也没有定论。”
  “而且,三起案件都是手段异常凶残,我旁敲侧击的询问过大理寺陈主簿的意见,他也认为和判官案性质相似。”陆辰道,“而恰巧就是这几个月,雍京一带没有发生过一起[判官案],你说,这怎么可能是巧合?”
  季立春面色严峻,他终于明白陆辰今日为何是这种魂不守舍的反应了。这样的事实真相,若换了别人,哪怕深埋心底绝口不谈,也只怕早已承受不住,陆辰这般表现,已实属难得。
  “那颜大人呢……?”
  陆辰道:“根据我的查访,颜大人十八岁之前一次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所以,雍京先前的[判官案]不可能与他有关。但是,咸阳那三起案件,或多或少都与颜大人和青麓书院有关联,其中有一个受害人,甚至是颜大人的亲伯父。”
  “你怀疑颜大人从那时开始便已经是共犯?”
  “我没有这么说。”陆辰道,“颜大人当时也被县衙怀疑与伯父之死有关,经过查证才判定无罪,既然已到过公堂,如果不是有特别清晰的人证物证,想必很难洗脱罪名。所以,我不认为颜大人是共犯,我也相信颜大人的为人。”
  “那你的意思是……”
  “我认为颜大人是受了胁迫。”陆辰的眼中灼灼闪着光,可见他对于自己口中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无比坚信,“大理寺的宋少卿大人告诉我,颜府的下人无一不是宫中张公公的人,如果不是为了监视,胁迫颜大人,宫里那位何至于在颜府放满眼线?”
  季立春看着那年轻人滔滔不绝、意气风发的模样,忽然心生敬佩之情。
  他年轻,迟钝,又莽撞,作为不知情的局外之人,能看见的东西非常有限,但那颗寻求真相的心却好似有着无尽的力量,在那种执着的追求下,世上的一切真相都最终会在他的眼前铺开。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推测,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而且,总觉得还是不对,还差一点点……所以,我需要季太医你的帮忙。”
  “我?”
  “季太医,我想知道重阳日颜府发生了什么。”陆辰将目光移向季立春,一字一顿地问,“那日,颜大人究竟……做了什么?”
  直至那灼灼目光落到自己的身上,季立春才明白,陆辰的来意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倾诉,自己这小宅子,只是他继续寻求真相的一个站点。
  可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呢?他难道看不到这条路的崎岖和路尽头的九死无生吗?
  季立春有些胆寒:“你先告诉我,如果这就是真相,你又能怎么办?皇帝是万民的君父,生杀予夺,都只是一句话的事,难道你觉得圣上杀几个人,也得受三法司会审吗?”
  这一句仿佛一桶冷水浇下,将方才那个短暂复活、精神奕奕的年轻人打蔫了,陆辰明亮的双眼重新被茫然所占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