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天子御刑> 第110章

第110章

  这个道理,他如何不懂?季太医懂,颜大人懂,他的先生……必然也懂。
  “我,我不知道……”陆辰消沉地低了头。
  季立春见他这样,心中不忍,宽慰道:“其实,判官案在平头百姓中是什么口碑,你应该也知道。被判官杀死的人,恐怕早已在人心中被杀了千百遍了。”
  “可那是因为,百姓以为判官是一个游侠。”
  “是游侠,是皇上,做得不都是同样的事吗?区别在哪?”
  陆辰想起当初在大理寺与颜大人的对话,忽然重新抬起头来:“区别在于,游侠只是个普通人,凭一己之力,路见不平,仗义出手,自是美谈!可而圣上不同,真龙天子,翻云覆雨手,本是可以造福万民的,可[判官]却宁可拘泥于一时杀戮快意,细想便知,这哪是为民谋福的举动?”
  陆辰继续道:“在大理寺的时候,颜大人就曾点拨过我,而我当时却只听懂一半,如今回味,才明白他的真意。”
  提到颜知,季立春回想起这八年来他的种种表现,喟叹道:“原来他心中一直装着这些事。难怪……”
  他自以为观察了颜知八年,对颜知的心路历程了若指掌,却原来也只是管中窥豹,只知其一。
  颜知日渐消沉,寡言,轻生,原来不单单是因为他心高气傲,不愿做人的脔宠。而是他身体和自尊都备受折磨的同时,心上还背负了上百条人命……
  那些血淋淋的真相压在他的心头,连方才查明的陆辰都几近承受不住了,颜知那样的心性,是如何隐忍支撑了八年的呢?
  第93章 君子之交
  “陆大人。”身着蓝衫的太医终于开了口,“你说的这些,替我解开了不少疑惑,帮了我很大的忙。作为交换,我愿意告诉你重阳日发生的事。”
  季立春为人翛然,说出口的话总显得随随便便。陆辰还从未见过他态度如此严肃过的样子,于是也莫名紧张了起来,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季立春见他碗中的茶几欲见底,拎起火炉上的茶壶为他续满。
  听着水入茶碗那淅淅沥沥的声响,陆辰心想,对方要说的故事,一定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
  季立春道:“说是重阳日的事,事情,却要从八年前开始说起……”
  一张桌子,一壶药茶,一段纠缠了足足八年的秘辛。
  时间总会麻痹人的神经,若不是这样铺开来说,季立春都还没察觉颜知原来变了许多。
  当年的二甲进士和如今的大理寺卿,已全然不像是同一个人了。
  季立春知道颜知必然不会愿意自己那些事被带到人前,而他也从来不是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的人。
  可陆辰不一样,这个年轻人视颜知为师长,哪怕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定然不会轻视他分毫。
  他和自己一样,长久以来,都只看见了颜知的其中一面,他看见的是颜知的智慧与强韧,而自己只看见了颜知的阴郁与挣扎。
  可这两者都并不是完整的颜知,颜知遗世独立,总习惯背对着所有人,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难为之处。季立春知道,如果不能将完整的颜知复原,他既没有办法救治颜知,也没有办法著成那本《心境澄明》。
  之前放下豪言壮语的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光凭那些草药方子,怎么可能足以挽救一个早已踩在悬崖边的人?
  别说皇帝步步紧逼,就算他愿放手。颜知这样的脾性,即便顺利回乡,安葬完母亲之后,难道可以背负着那么多条人命,心安理得的成家立业,从此一生无忧吗?
  听着颜大人从初入朝堂至今遭受的一切,陆辰的眼眶渐渐泛红,捧着茶碗的手指节发白。
  而那故事峰回路转,百川入海,最终回到了数月之前的重阳日。所谓“误食”的真相,不过是一个人被逼到绝境之后的孤注一掷。
  直至这一刻,陆辰才终于听懂,那日湖边颜大人留下的话了。
  他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从大理寺去了翰林院,又从翰林院去了长乐宫。
  原来从那时起,颜大人便已经决定用性命亲自给这一场罪恶画上句点了。而他托付到自己身上的,是长乐宫的小殿下,亦是大衡的未来。
  说来惭愧,他虽去了长乐宫做讲学,却因为一心扑在判官案上,鲜少花时间在薛王殿下身上。可即便是那样短暂的相处,他也能察觉到小殿下的仁善、知礼。
  颜大人已决心于重阳日赴死,却放心不下小殿下,也放心不下大衡万千生民,他既怕宫墙会压垮这株善良的幼苗,又怕天子凶手这种荒唐的事会重演。
  所以颜大人才说——
  [人生在世,不应以有尽求无尽,陷入执念而不惜自损。]
  颜大人一定是料到了他会在查明真相后陷入茫然,心灰意冷,担心他步上自绝身亡的前大理寺卿和自己的后尘。
  所以颜大人在他身上背负了更重的使命。并试图告诉他,比起判官案的真相大白,还有更为紧要的事。告诉他——[只要活下去,便已经赢了。]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陆辰道。
  季立春道:“我也一样。”
  他们隔着小桌子长久地对视了一眼,人生际遇是如此奇妙,相识不过数月,他们却同坐在月下分享会杀头的秘密,然后完整了彼此的理想。
  陆辰道:“你的《心境澄明金鉴》一定会是很了不起的医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