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天子御刑> 第111章

第111章

  季立春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他下午不过随口一提,对方却将自己的书名记得那样清楚。
  这一次,他没有再面红耳赤,而是淡淡回道:“嗯,你也会成为一个国之良才。”
  “错了。我不要做辅国之才……”陆辰道,“我要成为薛王殿下最好的老师。用尽我的一切荫护他,掏出我的全部教导他,这是颜大人为我开辟的新生之路。”
  在他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天上的新月仿佛落入了他的眼底,年轻人深灰色的虹膜上映着一弯亮亮的弧光。
  季立春怔忡了一瞬,收回视线,冷淡道:“希望你的能力有嘴巴这么厉害。”
  “……”陆辰终于知道脸红了,想来也自知说了大话,不敢回嘴。
  他只是将碗底的茶喝了干净,然后站起身,拿起椅背上的披风和兜帽:“谢谢你的茶,我好多了。还有……”
  ……
  “请你一定要救救颜大人,他那样的人,不该就这么冰解云散的……”
  ***
  第二日,自甘泉宫一下发出两道圣旨。
  一道是年及大理寺卿丧母忧思,积劳成疾,难以为继,力有不逮,允其致仕回乡。
  大理寺卿自重阳日刺君案之后便极少在人前出现了。
  他和皇帝的内情,除了常侍奉在甘泉宫内殿的宫人,便几乎没有其他宫女太监知晓,更别提朝中的文臣武将们。
  尽管先前皇帝对颜大人额外礼待恩宠,众人也只当陛下是出于同门情谊,就算有人心里犯一些嘀咕,猜测终归只是猜测,无凭无据,又涉及天子闺中密私,谁敢多加非议?
  当初入宫不下辇,面圣不解剑。是那等风光无限。
  而如今不过经历一场祸患,便年纪轻轻,又丧母又多病,怜乞骸骨,病归乡里。
  可见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谁能参破?
  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但文武百官甚至没有功夫为他唏嘘感慨。
  因为第二道圣旨,是即日起,册立长乐宫薛王为东宫太子。
  第94章 医者仁心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颜知的心情像极了重阳日的那一夜。
  心里只有一句话。便是——算了。
  这些年在赵珩身边,习惯他的暴虐,更见惯了各种鲜血淋漓,血肉模糊。自己也曾坐在大理寺,铁笔一划,便判了无数条人命死罪。颜知原以为,杀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可事实上,他从未亲手杀过人,如果没有季立春,赵珩便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他亲手杀掉的人。
  赵珩该死,毋庸置疑。
  可当他真的将毒酒灌给赵珩的那一刻时,或许真是因为人死债消吧,他的恨意散了。
  在亲手杀了赵珩之后,他忽然觉得,对方其实是个很可怜的家伙。
  这个人仿佛生来便缺了什么,他的脑袋里有一部分是空的,无论旁人如何教导灌输也是徒劳。
  当年在长丰县,他连番追问“什么是至亲至爱?”“为什么人人都有,我有吗?”
  颜知那时只当他是故意搅乱自己思绪已达成目的,现在想来,他恐怕是真的不明白。
  人之常情四个字,叫人软弱,自私,也叫人坚强,善良。是这人世间最好、也是最坏的东西。
  可是赵珩理解不了,也感受不到。他只能有样学样,照着目的行事,宛如瞎子买画,聋子听戏,在这世上随便找了两个人,玩起家家酒的游戏。
  任谁看了都觉得可笑。
  所以,算了。
  如果赵珩当真愿意放过他,那他也放过赵珩吧。
  这人就像神明对人间降下的天罚,凡人如何对抗?安分守己,不要被卷入其中,便已是万幸。
  要怪只怪自己当年一念之间,行差踏错。
  说到底,赵珩此举是真心放过,还是又一次包藏祸心,颜知还不得而知。
  管他三七二十一,他当天便去吏部办完了手续,并且拿到了朝廷下发的路引。
  刚回到家中,又一次看见了那个身着蓝衫的太医立在门前。
  “颜大人。”季立春见到他,立刻迎了一步,“您终于回来了。”
  颜知站在五步外,恭敬地抬手行了个揖礼:“提点大人,有何贵干?”
  季立春隐约察觉颜知的态度有变化,却还是从袖中取出一张方子来:“这个你拿着。先前那张方子,我写的匆忙,这些日子我日思夜想,在先前那张草药方子的基础上,多加了两味中药。应当会有更好的药效。”
  “不必了。”颜知没有接,“提点大人不为圣上的[离魂症]奔忙,反倒为我一个庶民劳心劳力。颜某担不起。”
  季立春这下听出颜知的敌意来了,毕竟对方以往从不这样和他夹枪带棒的说话。
  听到离魂症三个字,季立春略一思忖,便隐隐猜到了颜知态度变化的理由。
  多半是暴露了。
  在太医院时,颜知那番大逆不道的发言,让季立春明白,要让对方平心静气的开始复原,他口中的“赵珩”就必须死。
  所以,他才与皇帝商议之下,出了这昏招。
  皇帝得什么离魂症实在干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动摇皇位和国本,所以才叫它昏招。
  尽管叫昏招,它效果却很好,确实一度稳住了颜知的心神。
  可他毕竟只是一个太医,虽然每时每刻千叮咛万嘱咐,九五至尊的身份摆在那,他又不能对皇帝耳提命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