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分界 第112节
“这小子怎么还比之前软糊了?”
二爷有些目口呆,胡麻忙劝住了他,说着先过来看他,还没回庄子。
“回,这就回,我也跟着回去。”
喜不自胜的二爷,跟着坐到了马车上,抽着孝敬他的烟丝,都觉得如在梦里。
很快地到了寨子前面,就见仍是那般模样,只是仿佛离自己更遥远了些,老族长正牵了他的那头犟驴,挖了两袋子山药回来。
远远地看见了马车上坐着二爷,还坐着胡麻、周大同,以及寨子里的几个娃娃面孔,顿时也愣在了当场,眨了几下眼睛,嗷一嗓子就哭了起来:
“坏啦……”
“这才几天,小崽子们全被撵回来啦……”
“亏了我那袋子青食哟……”
“……”
“?”
不仅胡麻,连周大同几个,都有些无语了,寨子里未免对自己几个人,太不信任了吧?
忙忙地赶了马车上去,跳了下来,二爷帮着跟老族长说了一阵子,才不哭了。
“什么被撵回来了,我们回来过年的。”
“不但没有被撵回来,爷爷你可不知道,俺麻子哥,现在还做了柜上的管事哩……”
老族长信了他们不是被撵回来的,但听了这话仍是不信:
“胡吹什么大气呢?”
“隔壁狸子寨的,进娘娘会干了五六年了,也没混个管事做呀……”
“……”
“这还有不信的?”
周大同就喊着:“麻子哥,把你那身管事的衣裳,拿出来给我爷爷看看……”
而当他们在寨子门口七嘴八舌地说着,寨子里的人也早已惊动,远远的都围了上来看,尤其是周粱、赵柱等人家里的大人,忙忙地就往寨子外面跑。
看着自家孩子真个就忽然到了自己跟前,而且身子骨还壮实了,心里只觉喜不自胜,倒是不在乎那车上拉的东西了。
惟有李娃子家的,一窝蜂涌了过来,便见到李娃子瘦弱不堪,弱不禁风的样子,一下子就忍不住掉了眼泪,李娃子见了自家爹娘,也顿时哭了起来:“爹啊,娘啊,我差点死了……”
他们这一哭,倒是连周围的邻居,还有族长,二爷,都有些担忧地看了过来。
李娃子哭的委委屈屈,早先在庄子里没哭的,这一回全哭了出来。
“我被人欺负,掉井里了,我还遇着了阴鬼……”
他哭着:“是麻子哥大晚上的,就脱了衣服下井,从那阴祟身边,把我捞了出来。”
“爹啊,娘啊,我炉子里的火不旺了……”
“若不是麻子哥做了管事,安排我轻省的活,帮着我跟柜上说话,我怕是要被掌柜的撵回来哩……”
“……”
他哭得伤心不已,说起话来抽抽噎噎,也没有什么条理,但寨子里的人都还是渐渐地听明白了,闹哄哄的动静小了下来。
一个个或明或暗看向了胡麻的眼神,有的欣慰,有的感慨,颇为复杂。
“唉……”
身后响起了一声叹惜,一双有力的大手,拍了拍胡麻的肩膀,道:“做得不错。”
是二爷。
第107章 热闹乡里
“还愣着做什么?”
就在寨子里的人都乱哄哄在寨子门口挤作一团时,老族长一句话,便让众人一下子意识到了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去通知大同他娘,杀鸡,烫酒,蒸馒头……”
“娃子们回来咧,咱要摆席嘞,都去吃,都去吃!”
“……”
寨子里人哄一声笑,拥着胡麻等人与那辆马车进了寨子,早有人通知了周大同的娘还有他那个老实巴交的爹,这时已经大开了院门,邻居家借来了桌凳,搭起棚子,便要摆下席面来。
按理说,因为这是自家娃娃回来过年,不能算整个寨子的大事,没办法以寨子名义办席。
但老族长心里高兴,又不能让娃娃们刚回来,便各自回家吃饭,于是加一桌再加一桌,真个办成了流水席。
而连招呼都不用打,那些周粱赵柱李娃子的家里人,便主动的带了菜肉米面过来帮手,邻里的女子也都主动过来帮忙,蒸馒头,炸丸子,一坛一坛的酒搬了上来。
寨子里有头脸辈分的,都不用请,便主动过来了,坐在桌边抽着烟袋说笑:
“早知道大同跟那个小胡麻是好样的。”
“咱寨子里这么多年,小小年纪就知道偷看寡妇洗澡的,就他俩!”
“梁子跟柱子也不错,踏踏实实,瞧这一来,这两家人在寨子里可有脸面了。”
“你瞧李娃子,一脸好福相,大难不死,以后还情着享福哩……”
“……”
不仅寨子里热闹,就连那位送了胡麻他们回寨子的车把式都被请上了桌,这也是个实在人,面红耳赤,连连说咱就是个赶车的,收了小东家的银子送人回乡,上了席不合适。
但寨子里人高兴,硬是送到了桌上,外来都是客,送娃娃回来就是大功。
办喜事的人,都大方,叫花子过来,都能混碗肉吃。
而这种寨子里的席面,以前胡麻和周大同他们这些小孩可上不了桌,就周大同能跟着混几块肉吃,也是沾了族长的光。
可这次不一样,他们几个小的,连同李娃子,都被送到了桌上,由族长、二爷,并村里的几位长辈陪着,甚至他们面前,酒碗也一下子就摆上了。
待到开始上菜,更能见着寨子里的重视。
虽然寨子里穷,但摆席面,鸡、鱼、肉是少不了的,缺了不能算个席。
但平时,寨子里条件有限,哪真舍得这么吃,这几样大菜,往往都是木鸡木鱼,上面浇点汁,就算是个意头。
可今天老族长发了话,那是真的杀了鸡,上了鱼,而且盘子里一块四四方方的肉,摆在了正中间,虽然个头不大,却是正经的白太岁,硬菜呢!
论起来,这隆重比上次寨子里接待娘娘会的管事都不差了。
嗯,缺的只是李家寡妇,现在人李家寡妇,正在周大同他家的厨房里,帮忙煎鱼呢……
不多时菜上了三道,老族长便带头领酒,开始吃席面。
村里人挤挤攘攘坐了五六桌,便是坐不上桌的,也远远地看着热闹。
老族长可是说不出来的高兴,连连领着人喝酒,待到上了酒劲,便一一地拿出了胡麻等人带回了寨子里来的东西,见着什么夸什么。
那城里带回来的猪肉,看着就肥,那米,多白,一看就是有钱人家吃的。
那布……
谁也别动,我家大同带回来孝顺我的,我要留着做寿衣。
便是寨子里人一开始见胡麻他们去了没多久,便急着回来,还说有人做了管事,不太相信的,看见这些好东西,也不由得信了。
早些年往外走,到城里去讨生活的,也有过,但能养活自己,过年拿点粮食回来养着老娘媳妇就算不错了。
谁能想到这几个娃娃过次年,能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
再多吹嘘的话,都不如这实实在在的好东西更有说服力,一样一样,哪个不是寨子里的人稀帘到不行的?
倒是看到了胡麻带回来的东西时,见又是布又是糖,还有上好的烟丝和酒,都是又眼馋又是有些不解,胡家现在寨子里可是没有人了啊,带这么多东西给谁?
而胡麻见了,便只笑着道:“我带回来的东西,自然是孝顺二爷的,二爷把我们这些人教出来,那可是很不容易,难道不该孝敬?”
这句话一说,不仅二爷感动的都差点红了眼眶,连族长都郑重起来,端了酒碗过来:
“老二,你年年教咱寨子里的小孩拜太岁,还教出来几个出息的。”
“你是咱寨子里的大功臣啊,这酒我得敬你……”
“……”
二爷这等糙汉子,又是感动,又是被族长说得有些手足无措,都有些慌不择言了:
“都是自家娃娃,这不应该的?跟我客气你大爷呢?”
“……”
族长听着都黑了脸:“我大爷,不是你大爷?”
寨子里的人顿时哄堂大笑。
平时谁敢笑话二爷跟族长啊,可今天,百无禁忌。
由了老族长带头,给二爷敬酒的人很多,便是胡麻这几个刚回来的,也被迫喝了几碗。
二爷更是喝的黑黑的面堂透出了红光,感慨地看着胡麻带回来孝敬自己的东西,叹道:“早知道你小子有心,有出息了肯定孝顺我,倒是没想到你这么出息,今年就让我见着了。”
胡麻笑道:“只是刚开始,回头年年的孝敬,哪能少了你的?”
“别光顾着回来显摆。”
二爷倒是拿起了长辈的架子,训了胡麻一句,道:“在外面讨生活哪有个容易的?”
“紧着你们那边的事,在外头别缺了花用。”
“……”
但训完了,也轻轻叹了一声,道:“不过啊,你今年回来倒是正好。”
“你家婆婆,今年刚入了老火塘子,头一年就没个晚辈烧纸,怎么说都是件不好看的事。”
“若是你这次不回来,想着你是在外面学本事,倒也情有可原,你家婆婆料想不会怪罪,但在咱寨子里的人看起来,多少都觉得差了点意思,但你回来了,我也就放心了呀……”
“……”
胡麻点了点头,道:“我明白的。”
其实二爷不知道婆婆的真正情况,只当婆婆真的没了,他是很看重这香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