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黄昏分界> 黄昏分界 第644节

黄昏分界 第644节

  白猫冷冷瞧了他一眼,转身便跑了。
  胡麻无奈,便把咸肉干塞进自己嘴里,慢慢嚼着,一声鞭响,赶了驴车,径直向了老阴山深处赶去。
  往年都是与大同、李娃子,周粱、赵柱一起回去,但今年却是周大同与李娃子跟着自己,周粱与赵柱正跟了保粮军去打仗,不在镇子里。
  不过本身这一次的对手也不是什么厉害的,应该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出发之前,这二人便跟周大同说过,会直接从军中回寨子里去。
  这会子已经贴近了年关,没个几日,便要过年,他们自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了回来。
  果然回到了寨子时候,这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老族长与各家大人,一天到寨子口看三回,胡麻倒是年中里就回来过一次,不至于那么激动,周大同与李娃子则是兴奋不已。
  而周粱和赵柱,居然比他们还早了两天,回到了寨子里。
  这两人都是骑着大马,穿着铁甲,甚至还带了几个伺候的军汉回来的,那叫一个威风。
  原本寨子里这马上就要杀鸡宰牛,欢告四方,给他们两个摆出好大宴席来。
  但他们却是坚决不允,要等胡麻与周大同、李娃子等人都回来之后,再吃这个席。
  寨子里的人,见着了周粱赵柱两个的威风,便已经大开了眼,只觉如梦里一般,又听他们如此坚决,便以为胡麻与周大同、李娃子混的更风光,当然也就翘首以待。
  却不曾想,这三个居然还是像往年一样,赶着驴车,拉着年货就回来了,倒是有些诧异,私下议论纷纷。
  只有二爷仍不嫌弃,见着周大同与李娃子分别被接走,便领了胡家回他们家的草屋里,道:“你小子这嘴是开了光的,还是早就知道了?”
  “那周家与赵家小子,以前把式与本事,练的都不如你,怎么这才几年没见,就在外面做了官了?我的天,回寨子还有人伺候呢!”
  “不止他们二人做了官。”
  胡麻笑道:“大同也立了军功呢,只是不愿在军中待着而已。”
  二爷听了,更为惊讶,忙压低了声音,道:“那你呢?”
  胡麻想了想,道:“我入了门道,一心学本事,也有了点气候,这其实也能算得上光宗耀祖吧?”
  二爷毫不留情面地道:“那肯定不能算,啥门道不门道的,学本事不就是为了做官?那可比血食帮的管事威风,我跟你讲!”
  说着前倾了身子,叮嘱道:“你二爷我是有见识的,近些年头,那肯定是血食帮里的香主掌柜啥的体面,可这是因为世道不太平啊,等皇帝老子坐了天下,要论体面,那还是当官!”
  “你也别学那些乱七八糟的,跟着讲究什么门道,江湖啥的……真有福气的,那有几个去跑江湖?”
  “江湖人混得名声再响,本事再大,也是狗肉上不了席面!”
  “……”
  胡麻无语,二爷这番道理,说的那还真的是实诚啊……
  如今要论明面身份,自己还真就不如周粱与赵柱了,虽然他们也不算是什么大将军,充其量只是保粮将军手底下的一个小头目,保粮将军称了王,他们才能算小将军。
  但有一说一,如今他们身上这个官位,还是真的,毕竟保粮将军没有称王,名义上便是这明州府城的将军,虽然是自封的,也是各方认可。
  所以,他现在其实算是夷朝的官,而虽然夷朝如今只剩了一点点的名声,但在山里人眼里,又比那些草头王强得多了。
  “二爷,你说的道理我懂,但总还是觉得身上有了本事,这路子才走的稳当。”
  胡麻明白这些,便也只是笑着向二爷道:“不论是谁,咱们寨子里总算是出了两个官身,还是威风凛凛的将军,那是不是,也确实到了祭山的时候?”
  “祭山,当然是越早越好,正要跟你说这个事。”
  二爷念叨这事,也不知几年了,但一听到真要摆上行程,倒显得有些忐忑的样子,低声道:“何止两个将军啊,其实一个就够了……”
  “要论起来,其实我看得出来,这俩小子也不是什么真的大将军,但有了这个名头,那就一切好办!”
  “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世道不太平,外面兵荒马乱,跑进山里来的都越来越多了,祭山的事,越早点办了,这福分就越大,寨子里也太平,再有什么灾什么难,也不往这来!”
  “……”
  胡麻见二爷在这种事上极有主意,便也省了心思,只是听他说起灾难,微皱眉头,低声道:“二爷,之前年纪小,很多事情,我也记不清了。”
  “只是听说,我……父亲,也是挡灾没了的?”
  “……”
  “你爹?”
  乍一听到了胡麻的话,二爷倒是低沉了些,轻轻叹了一声,道:“其实,我跟他也不是很熟,他在寨子里,一共也没住多久,平时沉默寡言的,不太跟人说话。”
  “而且他在寨子里的那几年,也时不时的出去,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的……”
  “当然,虽然不熟,但寨子里都知道这老胡山,可是一条汉子,不仅帮咱寨子解决过饥慌,当初敢出去挡黑风灾的,我就见过他一个。”
  “……”
  “黑风灾?”
  胡麻早就听过,却还是想听二爷说说,低声道:“那究竟是什么?”
  “唉……”
  二爷叹了一声,道:“那传说是阎王爷手底下的人不够使唤,上来点兵呢……”
  “你们这些小年轻都是好命的,赶上好时候了,这太平了十多年,也没见着黑风灾,但在以前,这黑风灾可是每隔三五年的,就会刮上一回呢……”
  “你爹,挡的就是咱寨子里最见过的最后一次黑风灾……”
  第687章 祭山大事
  “阎罗王大点兵?”
  胡麻一听二爷这开口,便心里明白,他说的不对头。
  自己刚从阴府回来,知道阴府里面,并无阎罗王,况且,如今的阴府,因为断了轮回,本就一直处于膨胀状态,便是真有阎罗王,他不嫌下面人满为患就罢了,怎么还会缺人?
  不过,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也没有打断二爷,只是露出了好奇的样子。
  想听听,在二爷这等自小生在了村子里面的人,怎么看这黑风灾。
  “二爷我这一辈子啊,就见过三回黑风灾,真吓人啊!”
  说到了这里,二爷也是一脸感慨:“每当听说有黑风灾来了,家家户户,都要闭门,烧香,跟祖宗磕头,盼着黑风灾不要刮到自己村子里来。”
  “但真要赶上了,那也逃不掉,只能硬扛,谁能活下来,那就全凭了运气呢!”
  “据说,只有福泽厚,人丁旺的人家,才能熬得过去这种黑风灾,但说是熬得过去,也得分情况。”
  “最好的当然就是黑风灾来了,但没吹到自家的寨子,光听听动静也就算了,吹到了自家寨子的,若是只吹个一炷香两炷香的时间,那村子里的人使使劲,狠狠心,也能扛。”
  “最吓人的,是那种一下子便卷了半个老阴山,呜呜咽咽吹上一整晚的,躲都没法躲。”
  “现在算算,得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咱们寨子遇着的那一回,就是最厉害的,好像半个老阴山的黑风灾,全吹到咱们寨子里来了。”
  “又好像,这黑风灾一吹了过来,就不肯走了。”
  “呜呜咽咽不停地吹,外面的畜口牛羊不停地叫,叫了一会,也就没动静了。”
  “寨子里啊其实也有风俗,遇着了黑风灾,能躲就躲,但如果见着灾太大,便不能躲了。”
  “该青壮凑到一块,捶鼓的捶鼓,敲锣的敲锣,老的小的,就去火塘子旁边烧香,请先人庇佑,据说若是动静大了,也能将灾赶走,但那一次的灾,来的太猛,都不敢出门啊……”
  “……”
  说到了这里,他似乎也隐隐觉得有些遗憾:“当时我也是在门里,看到胡山兄弟,也就是你爹,独自背了鼓,便出寨子去了,我要跟着他帮忙,他还说我搭不上手,不让我去。”
  “就那一晚,寨子外面响了半宿的鼓声响。”
  “后半夜里,鼓声没了,风声也小了,我们挨到了天亮,才敢带了塘灰出去找,但却只在寨子外面,找到了鼓,却没有找到他的人。”
  “当时寨子里的人,都猜着莫不是被什么东西扯去吃掉了,甚至还有人猜……他是不是跑了?”
  “……”
  说着,看胡麻的眼神,倒是有些同情似的,叹道:“但过了几年,也就没人说了。”
  “若真是没死,谁能这十几年不回来见老娘,也不见自己儿子?”
  “……”
  黑漆漆、阴漫漫,鬼哭神嚎,天地变色,独自扛了大鼓的男人,与陷入绝望的村子……
  胡麻对前身这位全然不曾谋面,甚至听都没有听过几回的父亲,并无什么感情可言,但是如今听了二爷的讲述,心里倒也确实有些复杂的,沉甸甸的感觉,竟是一时不知说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咱们寨子人心不齐,香火不旺,不然,谁怕他?”
  二爷一边说着,倒是有些不满,道:“所以咱们才要祭山,祭了山,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彼此照顾着,有事了一块上,还怕什么黑风灾?”
  “嗯?”
  听着二爷这底气这么足,胡麻倒是有些诧异了:“这也能挡?”
  自己自从知道了胡家门里的人命数重,福泽浅开始,就试着了解过,发现这门道里,对于这命数、福泽、气运的说法,非常的多,甚至还有很多法门与此有关。
  但说归说,但解决的方法却一直含含糊糊,便是听说了有,那也只是极少一部分的人才懂,外人难以知道。
  便如关于这福分,那属于盗灾一门里的人才懂,摸都摸不着。
  但这种连门道里的人都觉得极为困难的事情,怎么二爷倒像是很懂的样子?
  “当然能挡了。”
  二爷一听,便瞪了一下眼,道:“只要人心齐了,就没个不能挡的。”
  “当初那黑风灾来的时候寨子里吃都吃不饱,人心也散,周崔李赵,各顾各的,黑风灾一来,全躲起来求自家祖宗,谁管这些?”
  “但现在咱们要祭山,就是为了这个。”
  “这一回祭山的时候,可不只是咱们烧烧香,上上供就算的,得请人过来观礼的。”
  “都说福分能挡灾,那这福分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啥?”
  “是喜事!”
  “就看这种大事上,你的脸面,好容易寨子里要祭山,那过来捧场的人多了,身份高了,左邻右舍的,瞧着就体面,显得你家头脸足,有病有灾的也都会躲着你这里。”
  “而且啊,这种事,还不是沾别人的便宜,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到时候风光了有喜气,跟着过来烧香磕头的,也跟着沾喜事,人越多,越喜庆!”
  “甭管是什么灾,都能够挡着。”
  “……”
  ‘好家伙……’
  胡麻听着,都有些大开了眼界,这门道里的人都说不清的问题,二爷说的倒简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