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黄昏分界> 黄昏分界 第686节

黄昏分界 第686节

  “正是多事之秋,及时找我,太多事情要商量!”
  “……”
  一直等到了红葡萄酒小姐的声音消失,胡麻都只是沉默着,未曾回答,两人的命香便没有缠到一起,红葡萄酒小姐也无法发现胡麻其实一直在听着她的话。
  只是分明可以从她的声音里听出来有些烦躁,想来是转生者如今实力大涨,但事情也多,让她急着想找胡麻商量。
  “她们真是一点也不防着我啊……”
  可是胡麻听着她的声音从出现到消失,心情却一下子变得无比复杂。
  国师之前说得没错,如今确实是所有转生者最信任自己的时候,她们所有的机密,在自己面前没有任何隐瞒,她们很多事情,甚至都想问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再去做出决断。
  自己如果有心,岂不是很容易便将她们引入歧途,甚至是陷阱之中?
  可是,自己不会。
  非但不会,在明知道那个国师已经盯着自己的情况下,这些事情,甚至知道的越少越好。
  他退出了本命灵庙,甚至连三炷命香,都拔了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转生者哪怕想要呼叫自己,自己都不会听见。
  可是明明这段时间,斗孟家,又去十二鬼坛,各种事情,累得厉害,但却好像一下子没有了任何的睡意,只是坐在了门槛上,看着天上的月亮。
  一直从夜里坐到了东方泛起鱼肚白,便打起了精神,让别人看着好像已经睡过的模样,道别了二爷,带了小红棠,扶棺出门。
  而见胡麻要离开寨子,周四小姐当然也不能再留在寨子里蹭饭,跟了出来,只是这几日在人家寨子里连吃带喝,还都是吃的好的,便将自己的一块玉饰,挂在了二爷屋子前头。
  当是顶饭钱了。
  小红棠骑在了马背上,周四小姐坐在了车尾,胡麻则是背了罚官大刀走在旁边,老算盘命苦,还是只能跟在后面。
  一行人径直向了老阴山外行来,沿途之中,有风吹来,满蕴香火之气,胡麻知道那是山君在看着自己,但如今,便是与山君,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便只是在出山之时,回身揖礼。
  山君似乎也有些好奇,不太明白,孟家都已经除了,灾也挡了。
  怎么这胡家小子,心却更不静了?
  而在胡麻这一行人出了老阴山后,路上便也热闹了起来,才行出不到二十里路,便见得路边有人躬身行礼,正是妙善仙姑与几位不食牛弟子。
  她们皆作江湖人打扮,外人也认不出来,远远地便引着胡麻等人进路边的庄子里休息,甚至亲自安排厨下,给胡麻做起了饭来。
  她从明州城里出来,本是想直接进老阴山去观礼的,却不想被大师兄堵在了山外,被迫留下来干活,如今好容易才见到了胡麻,却又发现胡麻神色有些疏懒,倒不好上前打扰了。
  只是见着胡麻用了这么普通的车,这么驽的马,便不满意,都给换成了好的。
  顺带手,又往车上塞了一包袱金银,以及两坛子血食。
  至于周四小姐,也深深地看了几眼,从其言行举止判断出了她出身不低,一身本事也高。
  模样还挺讨人喜欢的!
  倒是旁边的豆官看了,顿时一脸大惊:“坏喽,姑姑这就嫁不出去喽,怎么还在这里傻乐呢?”
  “不行,我得赶紧去给姑姑收拾行李……”
  “……”
  胡麻倒是没理会妙善,既然在山外被不食牛弟子接到了,便过来看了一眼,却见这庄子里,到处都是泥胚石碑,工匠做活,心里倒是明白了不食牛弟子在做什么。
  如今老阴山里,新神诞生,但那祭祀,也只一日,甚至这新神,在这世道一众妖魔环伺之间,尚属稚嫩。
  不食牛做事,也是有头有尾,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不必胡麻嘱咐,便也开始了准备修缮民间神庙,为他们聚集香火,另外,也是有在这里守住新神,以免生变之意。
  请了胡麻过来,也是为了看看胡麻对他们的安排,是否满意。
  “教主还神于民,我等领会上意,自要造庙塑身,让这百姓香火,有妥当去处。”
  在庄子雕塑之处,胡麻见到了不食牛大师兄,他与之前不同,恭恭敬敬,过来向了胡麻行礼,笑道:“便从老阴山开始,建庙取香火。”
  “若是十姓暂时顾不到这里,那之前孟家设阴神殿,驱使各路府君前来,却被屠戮一空,也使得诸多州府,都已空了下来,香火也是要引过去的。”
  “待到这塘间之神,入各州府,享百姓供奉,那这天下妖祟,想也会安份许多。”
  “……”
  胡麻听着他的安排,点了下头。
  但未顺着他的话讲,反而忽然开口:“我只是祭山,借香火,你们便不惜将人马都调了过来,甚至做好了与十姓相争的准备,如今认我,是因为认可当初那位大贤良师么?”
  不食牛大师兄看出了胡麻的心情,却不冒然去问,而是缓缓点头:
  “师尊教我们骗神骗鬼,不骗百姓,教主引我们祭山,诞新神,还百姓庇佑。”
  “我们信师尊,当然也信教主!”
  “……”
  胡麻能看出这位不食牛大师兄,对自己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似乎真的认了自己这位教主,若在之前,心里兴许也会开心些,但如今却只是摇了下头。
  看着他的眼睛,忽然道:“那么,倘若我告诉你,你那位师尊,以及其他的师叔,最终目的,是夺了这天下呢?”
  “那可真是一个大问题了。”
  不食牛大师兄抬头看向了胡麻,道:“但我追随师尊逾四十年,怎么只知道他有杀皇帝的心,却从来没见他有过做皇帝的心?”
  望着他脸上那自信的表情,胡麻轻轻吐了口气,笑道:“你这庄子里有酒没有?”
  “我倒很想,听你细说说这位前辈的事情!”
  第732章 三个阶段
  “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只对杀皇帝感兴趣,却对自己做皇帝不感兴趣的人?”
  这一晚,胡麻歇在了庄子里,饮酒十坛,也头一次如此清楚的了解到了老君眉的过往。
  当然,这也与不食牛大师兄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改观有关。
  在此之前,不论是这位大师兄,还是不食牛的其他人,都不会如此详细的跟自己说太多大贤良师的事情。
  便是说起来,也都是统一的说辞,无非是生出时漫天红光,长成时慈悲为怀,大义凛然,后得神授天书,种种与众不同之类的话,上下皆有一种为尊者诲的心理。
  这种心理在这个世道极为普遍,不食牛固然皆属异类,但也免不掉这个习惯。
  而通过这种意识再描述出来的大贤良师,自然就会显得不真实,也更让人猜摸不透。
  可这一次,那位不食牛的大师兄,却连这位大贤良师年轻时被人撵得像狗一样乱跑,以及跑江湖时身上没了银钱,去别人田里偷地瓜,闯出了许多名号,后来又全当成了黑历史给抹掉之类的话都说了出来。
  胡麻心里也明白,如今自己了解到的大贤良师,才是真的他。
  或者说,是老君眉。
  大贤良师只是老君眉的一个大号,江湖上还有他多少小号呢!
  其中一个居然号称什么踏月留香的贼,关键谁家楚留香会夜里去偷人剩饭吃?
  而在第二天一早,从庄子里离开,重新启程的时候,胡麻心里也在琢磨起了这位代号老君眉的人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
  想象着这个人经历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
  其第一阶段,便是富家少爷,自打出生开始,便与众不同,三岁说话,识文,生来便有许多奇思妙想。
  家中请来的私塾先生教的圣人言行,一概不学,字也不练,只是对这个世界各处奇闻,生出了诸多想法,仗着家底颇丰,四处习武求师,逍遥自在。
  十三岁时,家里便已管不住他,虽然那时一身本事未成,便已迫不及待,跑了出来,闯荡江湖,增加见识。
  闯荡江湖那段时日,日子也是苦的,自不如在家里舒服,但不食牛大师兄想来,却觉得那段时日跟着少爷在外闯荡,身上虽然经常没有银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却是快活的。
  四下拜师,杀妖除匪,本事渐渐涨了,也开始在这江湖上,遇着了很多好朋友,切磋进益。
  但也在他这本事渐渐成了的时候,他也开始向第二个阶段转变,原因是因为救人。
  少爷天生喜欢救人,喜欢别人感恩戴德的模样,也觉得最好的席面,就是帮村子里除了妖鬼,斩了恶匪之后,人家将寨子里的好吃食,大方端上来的时候,哪怕只是些咸肉腌蛋。
  但这样的事,做一件新鲜,做两件好玩,甚至还会主动去寻找。
  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发现这等不平事,遍目所及,都是妖鬼食人时,他烦了。
  开始不觉得这是件好事,开始嘟囔着这世道是不是出了问题?
  而变化开始在一次血食矿事件,那时候世间各大血食矿,还都是被都夷朝庭掌握在了手里。
  因着一次妖鬼作祟,少爷亲眼看着,矿上百余条人命,皆被填了进去,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个前天刚刚给了肚子饿的少爷一只窝头的小女孩,于是少爷,头一次出离的愤怒了。
  他夜里仗刀,杀了当时的府衙大人,要给当时矿上还活着的人分粮分金,让他们回家。
  但无人理会,所有人都只是惊恐地看着他。
  灾祸来了。
  当时这矿上被他救了下来的人,在都夷大军的掩杀之下,一个活口未留。
  少爷谁也没能救下,自己反而开始陷入了无休止的刺杀之中。
  当时的都夷朝庭,可比现在大得多,各路高手,尽在其手,将这胆大包天的江湖匪类,悬榜通缉。
  于是这位少爷人生的第二阶段开始,他面对着无数朝庭高手的追杀,经历了无数次的险死还生,但又因为胆大心细,又结交了无数江湖朋友,非但未死,反而渐渐起了势。
  历经无数生死磨难,这身本事,倒开始渐渐变得出类拔萃了起来。
  他非但没在都夷朝庭的追杀中死掉,反而开始渐渐招收了一大帮子江湖异人,占山恶匪,与其称兄论道,成了自己的江湖势力。
  甚至在最鼎盛时,号称天地南北,七十二舵总舵主。
  后来因为怎么数都排不上七十二舵这个数,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所以这个名号在江湖里也始终叫不响。
  而当时都夷朝庭的镇祟府里,悬赏他时,外号最好听的也只是插翅虎,刘麻子啥的。
  当时的少爷开始意识到,江湖人物,难成大器,早晚死路一条,于是他闭关一天半,再出关时,决定创建道统,自号大贤良师,救苦救难。
  以前是以逃避追杀为主,后来却是以拯救黎民为任,如此一来,势头竟是渐渐起来,反而一度超过了那以江湖人为友的时候。
  也是在那时,就连大罗法教的人,都在一次福会中前来拜会,他们看着那煮米熬粥的符水,看着那暗中记了府衙粮仓位置的镇妖符篆,认为大贤良师,果有真法力,非凡俗人物。
  说来也是可笑,身为都夷护国法教,倒是与天下第一大逆匪头子,成了朋友。
  但势已起,是夺天下,还是占山为王?
  少爷一时间没有想好,只是时常觉得不踏实,不像年轻时那样经常爱笑爱胡闹了,反而日夜沉默,而这一阶段的转变,则是从都夷皇族亲自出手对付他开始。
  因着大贤良师,名号越来越响,已经威胁到了都夷皇室的安稳,于是,都夷请动了十二鬼坛之力,降下灾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