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黄昏分界> 黄昏分界 第728节

黄昏分界 第728节

  “今番请了小胡先生过来,也恰是为了让你继承胡家先人的遗志。”
  “不知小胡先生,可做好准备了?”
  “……”
  胡麻微笑点头,道:“此番回京,便是为了要问清这些事情。”
  国师便也轻轻点头,起身向身边的道童道:“且去向几位主事先生讲上一声,准备这场法会,我需要四日工夫,那些邪祟却三日便至。”
  “请他们无论如何,挡住这邪祟大军些许,护着上京城周全,待我布置好了法会,自该将他们一网打尽。”
  道童领命去了,他便带了胡麻,来至祖祠后面,只见得这里到处都铺着黑色的石板,石板尽头,乃是一方香炉,里面却只插着一枝粗如婴臂的绛紫色长香。
  看着这香炉,胡麻竟不由得心间微动,这香炉式样,竟是与自己本命灵庙里面的香炉,极为相似。
  国师在这香炉之前,拜了一拜,叹道:“此乃我大罗法教传承下来的观世之炉,世有祖坛,可镇三灾八难,聚人间香火。”
  “又有大罗法教,自巫而传,历代只为观此人间气运,躲避凶煞,当年都夷召唤太岁,便是此香先生异兆,只可惜,到了大罗法教下山之时,已迟了。”
  胡麻看着那炉里的香,已烧去大半,仅剩三分之一不到,心间也略动。
  若理解为,此炉便是如转生者命香一般,难道是说,这代表着世间命数,只剩三分?
  心里想间,国师拜了一拜,那香上香火,便忽然腾腾飘了出来,浮在身边,犹如云彩,胡麻鼻间嗅到了那浓浓的香火气,只觉得天地变化,幽幽然之间,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他如今乃是九炷道行,立定大地,不动不摇,但神魂灵敏,自有感应。
  只觉香火浮动之间,幽幽荡荡,一息之隙,看遍了人间。
  他看到了身披兽皮之人,于冰天雪地里祈祷,看到了凶兵入关,大肆杀伐,看到了种种般般,屠城灭族之举。
  看到了无数人间血肉,皆被献祭给了那头顶之上的庞大影子,看到了那仿佛无穷无尽一般的黑色影子,幽幽沉沉,被人间血腥味添上了分量,遮住了天地。
  又一转眼,他看到了灰袍老人下山,拜谒皇帝,领了皇命,祭天问事,看到了这老人脸色大变,垂袖而泣,看到了有三十六族异人,前往天地边角,守住鬼洞,引魂入府……
  那无尽冤魂,都被献祭给了洞子深处的某种阴影,仿佛喂食着永远喂不饱的怪物。
  他看到了那无穷的黑影,自天地之外,用尽了一切办法进来。
  看到了天数有变,阴府逆乱,滋生出了无数狰狞而可怖的东西,甚至有自己熟悉的影子,便如那孟家的老祖宗一般。
  它们凶戾阴森,用尽了办法,只为一点一点,钻到人间来,只是,无论如何,都还差着一点距离。
  “这是都夷祭祀之祸?”
  胡麻早就已经各个方面,隐约了解过了这些祸事的来历。
  如今心念动之间,便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看到的,正是当年这祸事的由来,以及,事后滋生的诸般变化,大罗法教的观世香,记载了这一切的祸起祸灭,又将这一切,映入他的脑海。
  “那黑色的影子,便是太岁?”
  虽然只是借由观世香,隐约窥见了那奇诡之物的影子,胡麻便已心绪起伏。
  这一眼看去,只觉那事物无穷无尽,臃肿庞大,根本无法看清楚其边际,也无法用自身的言语与理解能力,去描述那个事物的模样。
  他只是借了观世香,才能看见那东西,否则的话,仅是看向了它的这一眼,便已经会疯掉。
  但那东西,如今却仍然还在被挡在了天外,只有无尽的根须,在拼命的渗透进来,孟家老祖宗那样恐怖的事物,也不过其身上一枝根须而已。
  它们庞大,却被挡在了外面。
  第776章 不死白玉京
  这一霎,胡麻甚至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笼子里的人,而外面,则是巨大的洪荒猛兽,拼了命的想要进入笼子。
  但它自身被笼子挡住,便只能将触须伸进来,但触须也被笼子里的东西挡住,能够对笼子里面的东西造成影响,却终究无法真正的伤害并吞噬笼子里的自己。
  于是,它终于愤怒,借着一百七十年前的那场大祭,降临了无数光雨。
  于此一刻,笼子都仿佛被摧毁了大半,千疮百孔,而这笼子里面的事物,也在被那巨大的东西,快速的吞噬,渐渐地枯竭……
  ……
  ……
  几乎所有的事情,胡麻都已听说过,了解到过。
  但此前在人间,便永远也无法看清楚这神秘而庞大的事物,真正了解到这神秘的细微变化,但如今借了大罗法教的香炉,他却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的破破烂烂,看到了无尽艰难。
  他看到了只差临门一脚,这个世界便会陷入彻底的崩溃,再难收拾。
  良久,他才低声问道:“那是什么?”
  “当然便是太岁。”
  国师低低叹了一声,道:“自从都夷祭了太岁,这场大祭,便已经停不下来了。”
  “整个世界,都是祭品,太岁一直在享用这祭品。”
  “天地如笼,凶神降临,只为染指人间,但无论是曾经的殿神,还是三十六鬼洞,又或是黄泉八景,都在用尽一切可能,拖慢这个过程……”
  “但你也应该看得出来,我们都已经力穷,快要拖延不动了,这人间的崩溃,已在瞬息之间……”
  “……”
  “已经这么严重了么?”
  胡麻慢慢地感受着那一切,那无形中的恐怖,慢慢道:“若然那东西,真的如此厉害,那为何,人间还能撑得一百七十年之久?”
  “因为人间尚有王朝气数,还有堂皇秩序。”
  国师正色看向了胡麻,慢慢道:“这是惟一能够庇护生民之物,犹如天地法坛,护着坛间那盏灯火。”
  “一切祸源,皆在都夷,但都夷王朝在此,却也勉强可以领天命而治百姓,便可以阻挡这天地分量的流失,起码,不至于流失的这么快。”
  “而真正毁了这世间的,便是那些降临于世间的转生之人。”
  “……”
  他目光悠深,低低叹道:“你看到了,他们本就是来自于太岁,应太岁凶物而生。”
  “他们与太岁同源,所以才会收割天地分量,为太岁所驱使。”
  “他们有着强大的道理,但这道理落在了世间,却只会造成这个世界天命的混乱与虚弱,让我们这天地生民,在那太岁凶物面前,甚至失去了最后的庇护。”
  “如今护着我们之物,你可以理解为天命,天地如囚笼,困住了人间身,但也护住了这生民百姓。”
  “这二十年来,十姓压着天下暴乱,便是为了维系天命,不致崩溃。”
  “但压不住了,那些邪祟,本就是被太岁驱使而来,他们会认为自己未受影响,保留着完整神智,但其实他们一直为太岁驱使,只不自知。”
  “太岁入不得人间,但他们可以,正是他们,窃取天地分量,祸乱人间秩序,使得我们,正渐渐失去最后的庇佑。”
  “……”
  国师轻叹着,转头看向了胡麻,道:“如今,他们已经更加强大了,而吾世天命,也已孱弱不堪。”
  “天崩地溃,只在一线。”
  “所以……”
  胡麻凝神向他看来,目光闪烁,低声道:“只有除掉所有转生者,再造一方王朝?”
  “立规矩,定天命,借此来对抗太岁,为这个世界更好的续命?”
  “……”
  “不止于此。”
  国师轻轻摇头,道:“那些转生之人,应太岁凶物而来,但身上也有我们所不存的,能够对抗太岁之物,所以他们才能带着完整的魂识来到我们这个世界。”
  “他们天生便有仙命,那仙命是祸源,但也是机会,在他们渐渐觉醒神识,回归太岁之前,还有机会。”
  “机会便是……”
  国师停顿了一下,慢慢道:“让他们先成为祭品。”
  胡麻闻言,微微眯起了眼睛,道:“何解?”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国师看起来面无表情,只是单纯的叙述,但声音里面,自有风雷:“这些转生之人,既为太岁先锋,又为太岁心魔。”
  “他们有自己的宿命,但也有自己的挣扎,这是我从当年与那位老友的交谈之中意识到的,也意识到,惟在他们身上,有我们切断这场大祭的希望。”
  “而他们的命门,便是十二鬼坛……”
  说到了这里,他定定地看向了胡麻:“十二鬼坛是召来太岁之祭物,也是他们的命脉。”
  “若有人可以背负起十二鬼坛,便可以将这所有邪祟,都驱逐,或是囚禁,甚至,将他们炼作我们手里的凶兵,以此来重创太岁……”
  “只可惜,我背不起十二鬼坛。”
  “想要做到这一点,惟有应十二鬼坛而生,又身怀仙命,且立足天地,可以借力之人方能做到。”“而这三个条件之中,你生来便满足了两条,所差只是与这天地之间的联系……”
  “所以,我着人传你修道行之法!”
  “便如孟家背起那位老祖宗,只要你以九炷道行之身,背起了十二鬼坛,那这些转生邪祟的生死,便在你一念之间。”
  “……”
  “……”
  “果然!”
  胡麻脸上仿佛露出了恍然之色,但眼中却只有终于明白了最后疑团的冷静:“我就知道,用尽了各种方法,让我变成了这个鬼样子,一定是有目的的。”
  国师静静地看着他,道:“你修改生死簿的事情,我知道,也很欣慰你这样做。”
  “上桥之人,看似本事大了,实则离这世界更远了,而你未曾上桥,却修出了九炷道行,命数之重,几与此世同身。”
  “所以,你才会是主祭。”
  “如今的你,已经比我这位国师,更像大罗法教的主祭,也是结束这献祭之人。”
  “……”
  胡麻点头,忽然问道:“那么,你打算救多少人?”
  国师微怔,缓缓道:“天地已成害,世道已崩乱,自是能救一个,便算一个。”
  胡麻点了点头,轻声道:“彼世有诺亚方舟之说,大洪水来时,自有人能造一艘大船,上了船的人,便可以获救,听听看,这是否也与国师刚刚说的想法,有些相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