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洗父洗母进城去享福,这让好多村里人都羡慕坏了。
  “他们去到县城里,不给儿子增加负担呀?吃住都没有村里方便。”
  “听说刚子挣的钱不少,夫妻俩都是正式工,并且又有房子,想办理落户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们运气真是好啊!”
  洗灵那边也催促系统去处理洗父洗母的户口,要尽快斩断他们的所有后路。那位大嫂肯定是不怎么愿意跟他们长期住一块的,因为她是打算等孩子们长大了之后,就可以把公婆赶回乡下去。
  口口声声说不靠女儿的人,等老了之后又不要脸的住进女儿家。平时不仅不修口德,还经常拿女婿家的东西给儿子,真是不把女儿祸害的离婚不罢休。
  原身就是被他们这么祸害的!这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父母,从来就不懂得什么叫做适可而止。
  “原身原来的丈夫也是一个愚孝的人,他其实没什么资格骂原身是婆家贼的,只是当了他们儿女的人最是痛苦!当爹当妈的有劲不朝一处使,家里越过越穷,以后又会成为儿女的负担,这又是何必呢?”系统真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会这么的孝顺!好像跟撞了邪似的!哪怕是父母错了,他们也不会去分辨是非,只会一味盲从。
  “在现代有很多焦虑症、抑郁症和惊恐症的病人,都已经证实疾病的根源是家人诱发的。可因为有斩不断的血缘关系,还没办法一辈子不见他们,哪怕一听到他们的声音就害怕得发抖和呼吸困难,还是要咬牙待在一块。”
  “这……就没有一个好办法吗?”系统有那么一丢丢同情。
  “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按照国家法律、按照世俗人情,他们只能一边吃药、一边微笑面对。”洗灵笑道。
  “可怜啊!”
  洗家村在60年就有知青来下乡了,他们还办了针对大人的扫盲班和小学。
  洗灵觉得装文盲是挺辛苦的事,她恨不得现在就有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去市里找一份好工作。为了摆脱文盲身份,她拿了一本字典,给一位女知青两个鸡蛋,让她教了几天拼音字母。
  “你学习挺快的!”女知青夸了她记忆好。
  “因为我不想当睁眼瞎。”洗灵呵呵一笑,又把九九乘法表背默了一次。
  如此过了三个月,在小学放暑假之前,她当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毕业生。还想抽空哪天去县里中学办个学籍,一边要不影响务农、一边又要坚持学习和考试。这对她来说虽然不难,但为了堵别人的嘴,她要表现的很吃力才对。
  那农村的生活日常,真没有后世视频那么诗情画意。泥土地上到处都是吃粪便的绿头大苍蝇,空气中也弥漫着屎尿味,蚊子还尤其的多,出去逛一圈,头顶上就有一大堆蚊子。屋里哪怕是挂了蚊帐,都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
  “洗灵怎么经常往外跑?”有位大婶好奇的问道。
  “我在县中学那里上学,有时候要领一些试卷和去考试。”
  “哎呦呦!你可真是上进!”大婶家里也有读书的孩子,她就喜欢文化人。
  “这哪里是上进啊?!我说是浪费钱才对!这孩子快要嫁人了,何必再瞎折腾?!”
  “老婶,我还想学好文化,将来有去外面工作的机会。”洗灵一本正经说道。
  “你以为工作是那么好找的呀?!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那些领导给自家人都安排不过来,哪里会同意你这个小村姑去占工作岗位!”
  “你说的道理也对!可是万一呢?万一我就是有这么一个好运道呢?”
  “你要真在城里找到工作,老婶就送你两个鸡蛋补补。”老婶笑出了牙花子。
  洗灵笑着说好,幸亏她没有说:倒立吃屎。
  村里又来了一批白嫩的知青,村民大多数反应很冷淡,都不太想跟他们走的太近。
  “洗灵,这两位女知青是新来的,你家……”大队长想把人安插进她家。
  “我家最是不方便的!父母、哥嫂、侄子、侄女加起来有七个人,他们要是回来的话,两间房哪里够住?!”洗灵边说边催眠大队长和两位女知青,他们别打她房子的主意。
  “啊!对的!你家人口很多,最是不合适。”大队长好像刚想到她家的情况似的。
  最后所有知青都还是留在知青院里,女的怕被人祸害,男的怕会祸害人。
  “大队长说:农忙过后就会加盖两间土坯房,这段时间大家就忍耐一下。”
  “请问你们来了多久?”
  “我还算好的,五年时间不到。那些快十年的老知青亲们,除了有门路回城的,基本都已经结婚了。”这位很像老农民的知青咧嘴一笑。
  新来的看到他这样,心里顿时有点儿惊慌了,他们都不想变得这么粗糙。
  农忙过后就是分粮,洗灵每天拿满工分,她分的粮食很可观。那对便宜父母可能是收到风了,不要脸的回来敲门。
  洗灵提着砍柴刀去开门,他们看她杀气腾腾,顿时开不了口要粮食了。
  “要我不把人砍死,是报了公安我也不怕!这一家人有点矛盾是正常的,你们说对不对?”
  “……”
  “……”
  “以后都不许来找我,让你们来找我,你就打谁!”
  洗父洗母只能空手而回,回到县里的家坐下还没缓好气,那个儿媳妇就十分不满他们没有挑回粮食来,各种尖酸刻薄的话张口就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