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24节

民国小百姓 第24节

  王阿进急忙追上去:“小顾姐你去哪?你不会也要去掺合吧!”他后知后觉,发现不对立刻想往后溜。
  却听春妮道:“我就去看看。”
  王阿进“哦”了一声,以为春妮是想去看热闹,跟上来小声道:“那小顾姐你一会儿记得站远一点,别被卷进去了。”
  说得这一句,两人转出这条弄堂,眼前豁然一座石膏外墙的英式建筑——巡捕房就在他们所立位置的斜对面。
  而巡捕房外边除了两个端枪守门的巡警之外空无一人。
  “人都去哪了?”王阿进纳闷地摸摸后脑勺,脸色忽然一变:“该不会都被倭国人抓起来了吧?”
  春妮心里也有几分怀疑,她罕有地有几分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先走,再想办法打听消息,还是留在这里再观察一会儿?
  这条里弄两边都是长窄的墙壁,从对面一眼就能望透底。春妮看见,那两个倭国巡警已经指着他们的方向开始交谈,并走下了岗亭。
  “糟了,那两个倭国鬼子已经看到我们了,小顾姐,我们快走吧。”王阿进转身就要跑。
  春妮这时却作了个相反的动作,她往前走几步,竟迎了上去。
  王阿进脸色大变,不等他再说话,巡捕房门口吵吵嚷嚷的,竟涌出一大堆人。
  “陈阿大,老熊?他们怎么跑到巡捕房里去了?”
  春妮盯着人群中间的那个年轻人没出声,这人穿着身摊贩们穿的粗布短褂:常文远,他怎么在这?
  他们两个就站在路口,对面的人很快也看到了他们。
  常文远对她使个眼色,春妮转身想对王阿进叮嘱一声,这货已经挑着筐子迎上去:“阿大,你们怎么会去了巡捕房里边?”
  春妮这时也看到了淹在人群中间的杨大强,他神色平静,正在跟旁边人说话,看来是没出什么事。
  虽然很想留下来听听事情的始末,但常文远已经脱离队伍。春妮感觉,常文远这时应该不会喜欢她当众叫破他的名字。见王阿进在跟摊贩说话,她趁人不注意,闪身出了里弄,向常文远离开的方向跟过去。
  只是春妮想不到两人明明离的距离不远,到她走过去时,常文远已经不见了。
  她茫然地在原地转了几个圈,难道常文远在躲着她?一离开她视线就跑了?可自己又不是不认识他,找不到他——
  春妮神色一僵:上次跟他走了一路,忘了问他联系方式,她还真的是找不到他!若是想找到他,只能通过常先生,可她怎么跟常先生说,自己要去寻一个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这时,里弄的另一头一个身影闪出来,那人穿着身寻常学生穿的中山装,戴一顶黑色有檐贝雷帽,正低着头疾步而行。
  春妮心中一动,小声叫道:“小常先生?”
  那人抬起头来:“你怎么在这?”
  春妮还想问他呢,他怎么在这。
  她也不是笨人,对方的这种装扮,一看就是有不方便说的事。她说道:“我不是听说摊贩们都到了巡捕房要说法吗?怕有事发生,跟过来看看。他们怎么交涉的?好像都挺平和啊。”
  常文远笑了笑:“维新政府新市长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要关心关心民生大事。”
  春妮琢磨一下:“你是说,新市长插手了这件事?”想起在人群中看到的,“走在最中间那个穿西装的白胖子就是新市长?”
  常文远点头:“是他。”
  “那他怎么插的手?事情解决了吗?”
  常文远又笑了笑:“还能怎么插手?市长亲自领着苦主到巡捕房报了案,要求严惩人犯。”
  春妮:“……”
  “不过新市长家资颇丰,他这次承诺,愿从私产中拨出五十块钱给两位苦主作丧葬补偿。”
  春妮恍然大悟:“难怪大伙都这么平和。”又叹道:“人都没了,能有点钱财补偿,也算略有安慰。”
  常文远冷笑:“不过是邀买人心的手段。”
  春妮:“……”这才是她认识的那个小常先生嘛。
  春妮忍不住试探:“这是我们小摊贩之间的事,小常先生怎么跟着一起去了?”还穿成那个样子。
  能让常先生那样紧张,她不信这位小常先生会平和地跟维新市长走在一起,这位可是海城市民私底下封赠的“海城第一大奸人”呢。
  常文远道:“这次新市长答应出这个头,是我一位老师出面做的说客,我自然也要过来壮壮声势。”
  春妮:“……”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样吗?刚刚看你们走在人群里的样子,新市长可不像是跟你认识。
  春妮体贴地转移了话题:“倭国巡捕不愿意严惩凶手,只怕这一块儿以后不好再做生意了。”
  “那倒不至于。”常文远却道:“新市长已经跟巡捕房达成协议,巡捕房会留出几个位置供我们华国人摆摊。从明天开始,报纸就要开始大作宣传了。”
  他见春妮神色怏然,讶道:“你怎么不高兴?”
  春妮无精打彩道:“一般固定位置的摊贩都要办理牌照交摊位租金,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划到哪个犄角旮旯,摊位租金多少。我瞧巡捕房今天也就是联合新市长作了场戏,真信他们会做好事,那才是傻了吧。”
  常文远挑挑眉毛:“你倒看得明白。”
  “小常先生没摆过摊,不知道他们玩的把戏。”春妮苦
  笑道:“我听老人们说过,以前公共租界都用的固定摊位这个办法。但租用摊位的小贩们每个月要交的摊位费足有两块大洋,现在物价高,倭国人又贪心,这个价肯定打不住。再有了固定摊位,□□肯定也要来沾手,还要冒着巡警们打死人的风险。这么一算,我还不如到英国人地盘上摆呢。”
  常文远默默听着,到她说完话,问她:“你又是去我伯父那?他上次给你两本那么厚的书,你看得倒快,才两天就读完了?”
  春妮也不瞒他:“我其实是想知道,你那边的事安排得怎样。不赶紧读完书,我怎么好上门打听?”
  常文远失笑:“你可以直接来问我。我伯父那人,对读书最看重。要不是上次出了那么些事,天又实在晚,他定是要考你的。你囫囵吞枣能记住什么?若答不出来,岂不是丢脸?”
  这春妮可没料到!
  她现在听见“考试”两个字,心里就发慌。自从方校长一心扑到教材印刷上后,除了刚开始那几天他没空督促自己之外,后头硬是抽出时间,每天给她布置任务,到休息天还要单独给她出题来考她!
  考完之后批改,对的且不说,只要错了,要么是罚抄,要么是罚背,绝不会轻易放过她。
  方校长的罚抄罚背大法祭出来,几回之后,硬是把春妮给考得面色如土。
  春妮强笑道:“小常先生,对不住,我想起来还有别的事,先走了啊。”
  常文远憋着笑,看她是真的慌了,才道:“你慌什么?我又不考你。不是想知道我伯父的决定吗?我告诉你就是。”
  第32章 032 苦思冥想
  经过常文远的警告, 短期之内,春妮是不敢再去找常先生了的。她决定,常先生借她的这两本书, 她每本不精读三遍以上, 绝不会再出现在他面前。
  两人便沿着春妮的来路往回走,路上,常文远告诉她,那天她走之后没多久,学校的化验室就出了结果。
  常先生的牛奶里被人投了氰化|钾,而那天晚上,对面西餐馆请来的杂工也同时失踪了。
  常家的婆媳两辈太太都吓坏了, 坚决要求常先生这次必须离开海城避难。
  常先生被家里人念叨得不得安宁,正在这时, 常文远提起,说国际难民大会将会在泰国召开,正好常先生收到了请柬,届时肯定会有不少国际名流, 主要是东南亚华裔富商去参会,常先生不如去那里寻找机会。
  战争开始之后, 大量海外爱国侨胞们向国内捐款捐物,其中不乏有回国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甚至直接穿上军装参战的华侨。这其中, 东南亚华侨出人出力,表现极其亮眼。常先生此去泰国, 有极高的成功率募集到善款。
  这个折衷之计立刻得到了常氏夫妇的一致认同,常先生需要暂避太座和母亲虎威,常太太则巴不得常先生赶紧离开海城这个是非之地。
  趁常先生没反悔, 一家人很快定好行程,这两天常文远就在帮着常先生跑腿订船票,收拾行李。
  “常先生什么时候走?”
  “三天之后。”常文远笑道:“伯父此去,没有两三个月回不来,你不用这样惧怕。”
  春妮干笑一声:“我怕什么?我,我是怕,那些倭人还没有放弃想杀常先生的念头。”
  “不会吧?我大伯都已经不打算跟他们硬顶了,他们为什么要赶尽杀绝?”常文远不太相信。
  倭国人虽说在海城制造了很多血案,连外国人对上他们都要吃亏,甚至在其他地区炸毁过学校,杀过学生,但还没有向海城教育界人士动过枪。海城情况特殊复杂是其一,再者,别看教育界都是些文人,但教出来的学生和他们自身人脉遍布全社会,当下社会,学生又是最不好惹的团体,不管是谁,对上这样一群人都要掂量掂量。
  倭人占领海城是看上了它的港口和进出口渠道,一旦海城乱下去,这些优势必将荡然无存。这是各方势力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说,海城脆弱的平衡目前没人愿意打破。
  春妮可不觉得自己想太多,她被末世逼得几乎患上被迫害妄想症,觉得再小心也不为过。
  因而问道:“常先生要走的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不多吧。就是一些同事,朋友,家里人,还有你。”常文远道。
  春妮惊呼:“这还不多?你这么一说,再人传人传一传,这两三天过去,不得有几百人都知道常先生要离城避祸了?”
  常文远神色也凝重起来:“可我伯父毕竟是一校之长,不能说走就走,总要将他离开这阵子的事务安排好吧?不然他若是悄悄走了,谁知会不会横生什么波折?”
  这倒也是,常先生不是那么不负责任的人。
  春妮只好说:“那你们这些天记得多留意些。”
  “那是自然。”常文远被春妮的紧张情绪感染,无心跟着她闲逛下去,告辞道:“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春妮忙说:“你给我留个地址,若是我有什么事,也好方便去找你。”
  即使常文远心事重重,也被这小姑娘逗得一笑:她是真的怕考试啊!怕得都不敢登伯父的门了。
  不过这小姑娘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常文远并不排斥帮她,痛快说道:“我在吴江大学建筑系读大一,你去了之后打听我的名字就能找到我。”
  春妮默念一遍,常文远此时已经转身,她鬼使神差地叫了他一声:“小常先生,要是遇到什么麻烦,你可以来找我。我有门路,可以弄到药品,或是别的——”什么紧俏物资。
  常文远这回认真地看了她一回:她知道她说的这话代表什么意思吗?现在倭国人管制药品极严,紧俏药连药铺都没有门路弄到,或许只有□□手里有一点,她一个在街上卖馒头的小姑娘能去哪弄药品?
  不过他还是谢过她:“我知道了,希望我不会因为这件事寻你吧。”
  春妮一看就知道这人没往心里去,拽着他到街边一个文具店,找老板要来纸笔,给他写下吉拉太太面包房的电话,又交代他一遍:“你可千万别忘了,也别弄丢纸条。”
  现在电话打接都要钱,吉拉太太家除了卖面包,这台电话也是不错的盈利点。只要有人打过来找她,吉拉太太必然会通知她。
  常文远哭笑不得,也为她的热心感动:“你也不要过于紧张。我知道你担心伯父,这样吧,我这两天贴身保护他,直到他上船总行了吧?”
  春妮心说,我总觉得你这个人不会那么老实,说不定常先生没遇到麻烦,反而是你出了事呢。
  春妮没想到,她心里随意嘀咕的这句话的前半句很快照到了现实。
  跟常文远告别后的第二天晚上,倭国巡捕房出了事。
  说是他们关押的一群犯人有人不知从哪弄到钥匙,打昏狱警之后趁夜越了狱。
  因为事发在深夜,这件事直到第二天清晨的交接班时才被发现。
  倭国人挨家挨户破门大搜,人找没找到不知道,把海城人倒是折腾得不轻。那些凶神恶煞的倭国兵轻则砸毁物品,重则打伤甚至带走房屋主人审查。
  被倭国人带走是什么下场……连吉拉太太都说,她知道的,被倭国人带走的华国人包括白俄人中,还没有一个全须全尾地回来过。要么是从此不见音讯,有钱一点的,交点钱进去,可以赎个尸首回来。
  包括春妮所在的,名义上应该是英国辖区,实际还要给倭国交巡捕捐的闸口路也遭了殃。在入住之前,吉拉太太跟她信誓旦旦保证过,说出了事会保护他们的英国巡捕们突然变成了聋子瞎子,一个也没出现。
  整条街的居民被那群倭国人折腾得人仰马翻,春妮在去学校的路上,不免要将在出事前一天巡捕房前碰到常文远的事多想一想。
  “还在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