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142节

民国小百姓 第142节

  不止是战争易使亲人远隔山河,意外也会。
  半个小时后,格林先生走出来,郑重地拜托春妮,请求她在他不在的时候,帮忙照顾米妮和普尔南。
  春妮自然答应了,并且还表示,可以帮忙说服方校长,在学校给普尔南祖孙俩弄一套房子住着,或是将他们送到更安全的大后方去。
  格林先生都拒绝了,短短数年间,闸口路这一条不长的街道聚集了至少五万个从世界各地逃到华国来的犹太人,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犹太街区。普尔南和米妮住在这里,有亲人,有朋友,有熟悉的乡音,跟族人住在一起,这更让他们感到安心。
  春妮不再劝解,当天晚上,目送父子俩登船的背影,她一个人静悄悄返回了学校。
  因为之前大病一场,这次又是坐货船转海路,条件过于艰苦,常文远没有安排春妮护送的任务。她没有坚持,大病初愈,还坐了一个多月的牢,之前落下的工作太多了。
  倭国人又夭蛾子频出,春妮可以预料到,接下来至少到年底,她忙到飞起的日子。
  第186章 186 市民证
  “……别说倭国人了, 那些为虎作伥的狗腿子成天在街上晃荡,干的坏事比倭国人坏多了。华国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要我看, 还是华国人最喜欢坑害华国人,有没有倭国人都是一个德性。”
  “这叫什么话?那些狗腿子干的缺德事,有多少是倭国人在后边撑腰指使,打量我们不知道?敢情现在要抛开倭国人说话,说得倒像他们多无辜似的。明彰,你的想法很有问题。”
  “我本来说的就是实话,从古到今, 这点就没变过。前朝皇家园林,都说是外国人烧的, 实际呢,英国人只在里边放了几把小火,他们走之后,是皇家园林原先驻守的太监害怕皇帝回来后追责, 索
  性哄抢完剩下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园子逃走的。要说可恶, 还是这群刁民最可恶。”【注1】
  “啪!”有人拍桌而起,怒骂道:“姓曹的,你说这话还有没有良心?你还是不是华国人?”
  没等春妮进门, 先听到了屋中人这一番高论。
  现在已经是倭国人入侵租界的第二年年初,短短两个月, 租界中形势倒转,连这类言论都有人公开宣扬了。
  春妮盯着曹明彰,前年港城那个一言不合便怒发冲冠的青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让人认不出旧时模样。
  曹明彰除了叔叔是救火会会长,家里长辈多数在政界履职。倭国人进驻租界,他们家受到的震荡最大。
  虽说倭国人占领租界,并没有大肆破坏原来的政府组织结构,但给欧洲人干活,跟给倭国人干活,当然有着本质区别。欧洲人在租界统治将近一个世纪,政府也承认他们在华国的特权,其他人固然会有不满,可他们给欧洲人干活是合法的。可倭国人呢?他们的作为有目共睹,给倭国人干活,那可要做好出卖同胞,并且被政府追杀的准备。
  这段时间,只要稍有些良心的政府雇员都开始另谋出路。只是时局艰辛,另谋出路说来容易,做来又何等艰难!
  去年底春妮见到他,是他找到学校来,问她借了二百块钱。现在似乎又发达了起来?
  “好了好了,说好今天来喝茶的,怎么剑拔弩张的一股火|药味?都坐下来,听我的,都坐下来坐下来!”眼看有人要挥拳头,秦伟不得不站起来居中调停。
  短短数月,有人一落千丈,有人乘势飞腾,更上一层楼。在坐的人中,秦伟大概是这几个月中变化最小的人。
  严格来说,他算外籍华人,只是这时战乱,国籍管理并不严格,而且秦伟虽在国外出生,仍旧按国内家族排行,受华语教育,平时听上去跟他们本土华国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这时候,是不是华国人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他因为家族跟法国人关系紧密,又非严格意义上的华国人,还做的是最紧要的粮食生意,在这一波巨变中,家族影响最少。只是,像去年前年让他大出风头的水球生意,只怕也做不了了。
  对他们这些把控海城对外粮食渠道的商业巨子而言,这点比赛奖金和赌资,只不过是小钱。除了变现快,赚钱方式相对比较安全之外,并没有别的可取之处。如今放弃,只令秦伟感叹,以后可玩的东西少了一样,也没有别的影响。
  再者,从新历年初开始,倭国人推行的市民证正式落实,所有年满十五岁以上的本地居民都必须去工部局警察局等相关部门领取这个证件。
  以后,本地市民将凭这个证件领取户口米,煤等生活必须品,并且必须随时携带,避免倭国人在路上随时的检查。
  市民证上那数行华倭交杂的双语字提醒着每个人,他们如今已全然被倭国人统治,成为了无依无靠的亡国奴。而秦伟作为外国人,是不必领取这个由倭国机关签发,代表着华国人屈辱的证件的。
  为此,许多市民宁愿躲在家里减少出门,也不愿意出来领取这个证件方便行走。
  至于户口米,那是倭国人有鉴于租界供米日渐紧张,规定所有居民以后凭户口上的人头数到粮店定额买米。然而,哪怕他们通宵排队,真正能买到米的普通人仍是寥寥无几。
  短短几月,市面萧条,街上行人愈见稀少。昔日的东方巴黎一到夜晚,几乎成了鬼城。
  “曹明彰,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烧毁这件事是被他们的总领事和军事首领自己承认的,你言之凿凿,一口咬定是假的,你是在现场看见了吗?问过当事人的意见了吗?”
  虽然有秦伟调停,战火还是没能熄灭。
  曹明彰冲说话人瞪眼,让秦伟一拉,运了运气,哼声道:“一个女人懂什么懂,我懒得跟你说。”
  邹晶玉冷笑道:“女人怎么了?女人都知道不给同胞抹黑造谣,你这个男人又做了什么?”
  “你——”
  “我什么我?”邹晶玉狠狠往地上呸了一口:“软骨头。”
  曹明彰“腾”地站起来:“看来有人是容不得我,我走就是了。”
  说着,不顾秦伟在身后的呼喊,快步走出玄关,在门口碰到春妮,他顿了顿,什么话都没说,转身飞快离去。
  春妮绕过玄关,听见秦伟在跟邹晶玉劝话:“你也是的,性格怎么还这么直?你不知道他们家情况?他父亲在新政府谋了个职——”
  “哦,原来是投了倭大人的门下啊。要吃倭国人的饭已经是贱人一个,还想踩着国人上路,更是贱中之贱。这种贱人,还有什么必要跟他来往?”邹晶玉性格刚烈,说话是他们这个小团体当中,一向最不留情面的。
  “这……大家毕竟都是一起长大的,明彰他又没做什么,不过是他家里长辈的问题——”
  “秦伟,你要再这样说,我可没法跟你讲下去了。我才不要跟倭国人狗腿子说话。”邹晶玉气得扭头过去。
  气氛一下降到了冰点。
  “我……我是不想看大家闹矛盾,怎么就成了倭国人狗腿子?”秦伟也生气了。
  这时,江婉玉看到春妮,忙笑道:“小顾,你今天可是稀客,请你几次都不来。”
  春妮也无视了僵硬的气氛,笑答道:“好长时间没聚了,今天我特地来看看大家。”
  “你可是大忙人,约你真不容易。今天可得跟我们多坐一会儿。”秦伟神色也恢复了自然。
  邹晶玉这时也转过来笑道:“就是,我年前去川陕路清吧吃寿司,到你学校找你几次,想约你一起去,你都不在,忙什么呢?”
  “你年前去找过我?什么时候?”
  “那可多了,让我想想,九月份一次,十一月一次,还有……”
  气氛总算恢复正常,春妮趁机从众人身边抽身,走到留声机边,搁上了《canzonetta sull'aria》的唱片。【注2】
  这首来自《费加罗的婚礼》的女声二重唱近段时间在海城上流社会十分流行,因为法国的一个歌剧团刚刚结束了在海城为期半个月的巡演。尽管多数人都不懂法语,并不知道歌词中吟唱的意思,甚至可能不知道歌剧演的是什么,但海报上的喜剧,轻松之类的噱头已经令手有闲钱的海城人愿意走进剧院来一场忘却世俗的倾听。
  这样高雅昂贵的演出表演或许不是人人都听得起,但中下层市民也有他们的娱乐方式,比如看一场轻松的爱情电影,或是到学校和小剧团看看话剧和滑稽戏,那几乎是人们逃离沉重生活的唯一方式。
  轻柔抒情的乐曲声中,江婉玉走到她的身边,唇边挂着歉意的笑:“又让你看笑话了。”
  尽管参加过很多次他们的聚会,春妮仍然不能算成功融入到他们当中。这一点江婉玉清楚,春妮也清楚,她和屋里的其他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世界的。她也从来没想过,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因此,对她“见外”的自嘲,春妮只是摇摇头表示不介意,并没有说什么。
  倒是江婉玉忽然说出一句话:“我可能要走了。”
  春妮的反应是,先往后看了一眼,见大家没有注意他们的谈话,才小声道:“江先生决定了?去哪里?”
  江婉玉摇头,不知道是不能说还是不知道。
  她苦笑一声:“今天我让大家来,是想在走之前再看看你们。这种时候,你也知道,我一走,可能不知道多少年大家会再见,没想到还没开始就吵成了这样。”
  春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成为了大家倾诉的对象,明明她是个不会安慰人,又不善解人意的人啊。
  她搜肠刮肚,想起来说道:“江先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尽力了。如今言退,不过时势原因,一个人无法对抗一个国家。”
  倭国人进驻租界,首先开刀的就是工部局。江致清作为海城华人商界领袖,以及工部局华董,是倭国人重点拉拢对象。老先生商人起家,为人一向长袖善舞,同倭国人虚与委蛇到今天,只怕也到了极限。
  江婉玉噗地笑了出来,看着她,神态有些无奈:“好像从一开始,你跟我们就不是一个频道的。”
  春妮想了一想,才明白,大概江婉玉原本只是在作小女儿态叹别离,春妮一开口,便把思路拐到了政经局势。
  她无奈地耸耸肩也笑了:“本来想说来跟你们好好放松一下,可现在脑子里转的都是这些事,对不住了。”
  这两年来,江先生虽然跟校长和春妮极少见面,但
  透过万管家,学校也曾受过的庇护不少。现在江先生要走,意味着学校的靠山又失去了一座。
  两人举杯,共同饮下这杯别离酒。
  对春妮来说,江致清一家人的离开,只是一个开始。
  第187章 187 大消息
  春妮这次到场聚会, 除了同江婉玉等人应酬维系感情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秦伟。
  年前早有传言,万国商团即将被解散。虽然目前还看不出端地, 但这支由英法等欧洲人掌握的武装力量可是海城明面上唯一对倭国军队足以造成威胁的存在, 他们会放任其在眼皮子底下晃悠?
  常文远上次跟她见面,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今万国商团还没有被裁撤,无非是倭国人初占租界,需要用他们稳定局面加上熟悉情况。像是现在办市民证,他们用的就是巡捕房和万国商团原来的人马。因为他们为倭国人登记户口,万国商团现在变成了万人唾骂。
  幸好当年学校学生登记时,春妮每年会另外为他们缴一大笔会费, 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服万国商团的役,好为学校执勤。否则, 她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轻松被这些倭国人用来坑害华国人,想想就能气死人。
  与此同时,在华北大获成功的保甲制,倭国人也开始在海城推行。可以想象, 待到将海城情况摸清,万国商团, 便会成为弃子一枚。
  其他的,春妮都无所谓。但学校现在吃的米是春妮走万管家的关系,用的万国商团的营米, 再加了点成本价卖到学校来的。空穴来风,必有原因, 她必须早作打算。
  因为年初所有的国产米都被倭国人划为了军粮禁品,无法进入租界,像秦伟这样的外国粮商开始变得炽手可热。万国商团眼看也没法弄到粮食, 学校几千张嘴要等着养,春妮去秦家堵了很多次人,也没找到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终于在这里堵到了他。
  听完春妮的诉求,秦伟倒没有一口回绝她,只道:“我家的米行现在是我大哥在管,你如果要的多,我可以跟他商量,但是这个价钱——”
  “我懂,秦公子你说个价,我回去想办法。”
  “这样吧,大米现在黑市价三百六十块一石,我算你便宜一点,三百五十五块一石如何?”
  一石即一百二十斤。
  比起两个月前,大伙连夜排队去粮店买四块钱三斤的平价米,价钱又翻了一倍多。不过因为倭国人不许租界的华国人买本国米,黑市米价比粮店挂牌售出的价钱一向高不少。
  即使是春妮,这个价钱对她而言也是无可承受的。
  哪怕每个学生一天只吃一两饭,每天也是至少两石的消耗,一个月光是给学生买米,就要花费至少两万块法币,换算成大洋,也是两三千块。她就是有座金山,只出不进的话,也要被吃空。
  何况租界外,一石米只卖不到二百块。平平一条小河,隔开租界内外,一石粮食便可以再获上百块钱的巨利。
  学校每天消耗的粮食不是小数,倭国人这段日子一直在组织人力到处翻查,想弄清租界的存货。所以,春妮也不可能像组织学生偷偷买煤那样,花个一两晚上,将粮食全偷运到仓库里先堆起来,这样会有很大概率被倭方以“来历不明”为由查封冻结。倭国人不傻,现在粮食可以直接变现。现成一座金山放在眼前,他们可不会管你购置渠道是否合规合理。
  即使学校招收的成年班收取了学费,相比于他们付出的,只能算杯水车薪。
  而学校还在源源不绝地招收新学生,又帮忙安置了一部分难民。时局越是艰难,需要用钱的地方就越多,她不可能将钱全花在买粮食上。
  因为货币不稳定,现在学校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在浮动。短短三个月,一名普通老师的薪水由一百二三十块涨到了一百七八十块。即使工资涨得这么快,他们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活,还是连一石米都买不起。
  而老师已经是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像是服务员,侍应生,店伙这类更下层的百姓,拿到的工资只会更少。
  “不能再便宜一些吗?”
  “便宜不了啦,”秦伟老道地同春妮算帐:“粮食运到海城来要运费,还要打通关节,现在海上海匪多,走陆路强盗多如牛毛。护卫无法马虎,每个人都要配长□□各一条,包括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