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秘方> 秘方 第55节

秘方 第55节

  那日樊统寻她麻烦时,许秋迟并未在府衙中,却似乎对当时发生的事一清二楚。又或者说,他对苏府的了解程度绝非一般,那日出现在苏府、当着她的面同邱陵称兄道弟也绝非偶然。
  总不会他是心仪那苏家二小姐,甚至因此才同他那兄长反目成仇、处处作对吧?
  秦九叶因这突如其来的猜测而感到一阵恶寒,连忙收回目光。
  秦三友不察那两人神色,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担忧中。
  “这些推断听起来都有那么几分道理,可到底都是无凭无据,又要如何定那苏府罪名?恐怕就是督护亲自出马,无凭无据的、也未必能进府中搜查,到时候落个独断专行的罪名,可就不仅失了先机、还落了被动。”
  唐慎言瞥那愁眉不展的老头一眼,似乎觉得他已自身难保,却还在为那邱家大少爷担忧,有种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多余,当即不客气地开口道。
  “这罪证若当真那么容易寻到,还哪里轮得到我们在这里指手画脚?莫说事情已经过去几日,当晚那场大雨又洗去了一切痕迹,就算是事发当日想要证明那康仁寿是在苏府中遇害,也绝非易事。听那陆参将所言,河里上上下下已被捞了个遍,说是连块铜板都没缺少,当真是全须全尾地给送出府了……”
  一道金光在眼前一闪而过,秦九叶突然开口道。
  “倒也不是一样都没落下。”
  第45章 点墨之间
  秦九叶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不明所以地望了过来。
  她抬起头、正对上许秋迟颇有兴味的目光,瞬间便有些后悔开了这个口,但事已至此,终究还是继续说了下去。
  “那日入府问诊时,我曾见那康仁寿随身带着一只御赐的金葫芦,可在二水滨时那金葫芦却不见了。是以,眼下便有两种可能……”
  她话音未落,唐慎言已接过话头。
  “许是随着尸体落入河中时脱落下来,被水流冲走了。”
  秦九叶眯起眼思索片刻,摇摇头道。
  “起先我也是这般想的,但如今回想起来,那金葫芦是用特制的绳子拴在他腰间的、结实无比。而那日在二水滨旁,我见他鞋靴完整,头上的簪子也还在,说明水流应当并不湍急,唯独冲落那金葫芦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唐慎言再次接过话头,两人一来一往、倒有些默契起来。
  “若非如此,那便是在他遇害时,因挣扎或抵抗而掉落。”
  这种说法似乎是合理的,但又有哪里不太对劲。
  譬如那假冒康仁寿的人甚至换上了他的衣衫、拎上了他的药箱,为何偏偏落下了这样东西呢?还是说……
  “还有一种可能,那金葫芦是他自己取下来的,”许久没有开口说话的少年突然出声,随即抬头看向秦九叶,“你不是说过吗?像康仁寿这样的药堂大掌柜,会将本堂救命金丹随身携带,他入苏府本就是去看病的,其间取下腰间金葫芦取药,而他遇害之时金葫芦已不在身上,凶手待处理完尸体后才发觉,也未尝不可能。”
  脑海中那道连接起来的细线越发鲜明,秦九叶当下得出了结论。
  “若按先前推断,康仁寿是在苏府中遇害的。那不论是遇袭时掉落,还是问诊时摘下,这金葫芦如今最有可能还在苏府之中。”
  她话音未落,唐慎言又捡起先前的顾虑来。
  “那苏凛若真是凶手,哪里还会等你去找?定是早就处理掉了。”
  这一回,秦九叶却显然有些别的想法。
  “说得简单,你且仔细想想看,如今查案风声如此之紧,那金葫芦又是御赐之物,不好送到外面销毁,最好就地解决,可偏偏是个金坨子,烧不烂、碾不碎,只能挖个坑埋起来。若苏府真的有问题,寻到那金葫芦便是我们翻身的最好证据。”
  一直沉默的秦三友有些震惊,半晌才开口道。
  “你想回苏府偷东西?”
  秦九叶纠正道。
  “那是康仁寿的东西,又不是他苏家的东西,我们替他拿回来、怎能算是偷?”
  “说这许多,你压根连苏府的大门都进不去,”秦三友显然不想听她继续掰扯,当下对主位上那男子拱了拱手道,“我等能力确实有限,也就只能帮二少爷到这里了,之后的事……”
  “谁说进不去苏府?”许秋迟悠然开口,似乎就在等对方这句话一般,“明日便是那苏家老夫人八十岁寿宴,苏凛一个多月前便开始发请帖了。届时宾客众多,就算有人混进去拿了些什么东西,事后也不好追究。”
  怎么前脚她说起要取道苏府的事,后脚这纨绔便连梯子带桥地给她架好了路,这一切是否太过凑巧了些?
  “秦掌柜还在犹豫什么?若是拿到罪证、查明真凶,你同你阿翁身上的嫌疑即刻便能解除,早日回归正常生活,难道不是你日日所想之事吗?”
  对方一语刺中她心中所想,秦九叶也不想多费唇舌争辩,只盘算了一番此举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风险,迂回开口道。
  “督护交代过我等不得离开此处,就算是我想,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我既然进得来这里,带几个人出去也不是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秦掌柜可愿做这有心人?”
  你是他兄弟、又是邱府的二少爷,就算出了事也不会怎么样。可怜她同她的草根亲友们可要遭了秧,旧患添新伤不说、到头来可能还求告无门。
  心中纠结痛苦,秦九叶不由得咬牙挣扎道。
  “可上次去问诊的时候我是亲眼见着了,那苏府查人查得比那西葑门的守城还要严,只怕不是那么好混进去的,若是没有请帖……”
  “需要几份?”
  秦九叶一时没反应过来。
  “什么?”
  “请帖,需要几份?”许秋迟问完之后又顿住,细想一番后纠正道,“倒也不需要那么多份,跟着我就可以了。所以你们有几人要进苏府?我来安排便可。”
  屋子内一时安静,半晌金宝看向秦九叶。
  “贺寿的宴席,可以随便吃的么?”
  她已被逼入绝路,而同她并肩作战十数年的伙伴却只想着填饱自己的肚子。
  秦九叶悲从中来,一巴掌拍在对方后脑勺上,差点将他刚喝进嘴里的那口隔夜茶拍出来。
  “吃吃吃,就知道吃!是让你进去偷葫芦,不是让你去偷吃的……”
  她话还没说完,一旁那缓过劲来的江湖骗子“噌”地一下站起身来。
  “吃有什么错?民以食为天,诗以酒成文。我夜观星象,明日正值我那星宿当值。若是让我去,我定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杜老狗还要说什么,一旁的唐慎言已将他一把拉了回来。
  “杜兄性情中人,实在不适合做这些。我也是闲散惯了的,只怕派不上用场。”
  秦九叶深谙对方心思,抬头一个眼神扎过去,皮笑肉不笑道。
  “既是寿宴,必定人多眼杂,我和阿翁都被樊大人传唤过,早前又都在苏府中露过脸,对方怎会不设防?就算从正门混进去了又能如何?我看还是唐掌柜出马最为保险。”
  唐慎言哪里肯吃亏?当即回击道。
  “我倒是不急于洗清冤屈,只是想给秦掌柜一个机会。此事本就该你自己多上些心,旁人再如何不过也就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眼见两个贪生怕死的掌柜针锋相对地僵在那里,半晌才有人开口道。
  “我倒是觉得,此行秦掌柜必是最佳人选,”许秋迟说罢,笑盈盈地看向对方,“敢问那康仁寿问诊的房间,在座的是否只你一人去过?那金葫芦又是否只你一人见过?”
  秦九叶不说话了。
  她觉得自己今日就像一只皮薄肉厚、任人拿捏的傻子,万般屈辱地被眼前的这只花花蚊子扎得满头是包。
  “至于旁人……”
  锦衣少爷轻摇腰扇、扫视全场,方才还你一言我一语的听风堂,刺客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此事确实倒也不需要太多人,其余人若是不愿意,不如就都留在此处等消息……”
  秦三友握紧了拳头、就要起身的一刻,一道瘦高身影已先他一步站了出来。
  “我陪阿姊一起。”
  秦九叶怔怔抬头望向少年那张坚定的脸,半晌才喃喃开口问道。
  “你也是想去吃席的么?”
  ******************
  嘴上虽然这样说,但秦九叶当然并不真的认为,李樵会同金宝一样、随她一起去那苏府是为了吃些好的。
  只因过去这两个多月以来,他虽分了些金宝的口粮,但绝不是个看重口腹之欲的人,有什么吃什么、简直比她还要不挑剔。
  可苏府又不是宝蜃楼,苏家老太又不是那喜欢炼丹、带着宝箱的元漱清。除了能混口吃的,她实在想不出对方非要跟着她的其他理由。
  秦九叶垂着脑袋,一路跟在那许秋迟后面的时候,心比今晨起床时还要沉重。
  路过天井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你可不光要把我们带进去,关键是还要把我们带出来。”
  前方那锦衣少爷没回头,似乎在看那天井里的鸭子。
  “那是自然。”
  秦九叶叹口气,显然没打算将对方的答复当真,整个人郁郁寡欢。
  谁知对方竟转过身来,看热闹般上下打量着她。
  “秦掌柜对在下就这般不信任?我这人虽素来有些随性,但说过的话从来记得清清楚楚,约定过的事必会履行诺言。”
  她没抬头,也没心情去看对方神色,只摆摆手道。
  “二少爷不必多言。我这人也有些觉悟,真到了分道扬镳的那一天,你便是弃我而去我也不会怪你。只是走的时候痛快些,莫要像今日这般婆婆妈妈,旁人见了还真以为你我之间有些什么……”
  她边念叨着边继续送客,走了几步却发现对方没有跟过来,而是走近那天井中的小池子旁。
  池中如今正挤着几只鸭子,听见动静纷纷散开来,只余下一只、固执地撅着屁股,够着泥苔上的一点饼屑。
  男子一声不吭地看了一会,突然便伸出手,拎住了那鸭子的脖子。
  那鸭子受了惊吓、大叫起来,许是这几日伙食着实好了些,下一刻便屁股一抖,落下一坨黄绿色来,正正好好沾在某人衣襟正中。
  男子今日穿得是件烟紫色的锦衣,只衬得那点黄绿色分外夺目,秦九叶盯着看了一会实在没忍住,笑出声来。
  这一笑,对方当下便转过身来。
  “这鸭子不错,不如送了我,就当今日之约的契物。我那有个池塘,正巧这几日鱼多,再合适不过了。”
  你若晚上想喝这不要银钱的鸭汤便直说,实在不必这么多弯弯绕绕。
  秦九叶内心白眼翻上了天,脸上还得尽量恭顺地赔着笑脸,只想速速将这不请自来的少爷送走。
  “一只鸭子而已,二少爷喜欢便拿去。时候不早了,我来送送您,”眼珠子一转,她最终还是没忍住、嘴欠道,“请问二少爷是走正门还是那狗洞……”
  对方已迤迤然走向那面杂草丛生的院墙,似乎全然听不见她语气中的挖苦之意。
  “自然是来时的门。”
  秦九叶垂着头、点着碎步跟在后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