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瑶衣> 第55章

第55章

  俩孩子正是在村口水泽采蛇尾根的,这厢过来,便是把今天采到的给陈婶儿。
  在水里泡了半天,采到的很少,孩子的手脚冻得通红。
  袁瑶衣把凳子给了孩子,让他们坐在炉子边烤火。那边,陈婶儿记了数,便把药草晾晒去架子上。
  “明日你们别去水里采药草了,”陈婶儿笑着对孩子们说,“明年请先生的银子有了。”
  哥俩儿听了,顿时眼睛亮起来,哪还觉得冷,追着问是不是真的?
  陈婶儿说是,指了指袁瑶衣:“这件事儿,你们得好好谢谢袁娘子。”
  袁瑶衣忙摆手说不用,这本就是詹铎的银子。她没有留下的打算,这厢倒是用了合适去处,挺好。
  孩子的母亲随后也来了这边,说是村长让她过来帮忙准备晚食。顺着也知道了孩子明年可以读书的事儿,对袁瑶衣又是一番感激。
  日头落了西,詹铎同村长回来。
  因为赶回渡头有很长一段路,村长一定要留下詹铎二人用饭。
  简单的晚食过后,还是那辆旧马车送两人回去。
  袁瑶衣才要上车,听见有人呼唤,回头,就见一个孩子朝马车这边跑来,是采药那俩孩子里的哥哥。
  “袁娘子,”孩子跑得气喘吁吁,然后抬起自己的双手,“这是我和弟弟去半山庵给你求的。”
  袁瑶衣低头看,借着天边仅剩的光线,看着孩子手心里躺着一枚平安符。粗糙的黄纸叠成,印着红笔的痕迹。
  “好。”她笑着接过,心中软软的。
  这些孩子是懂事,且感恩的。
  她没有再说什么,攥着平安符上了车。
  马车缓缓启动,沿着来时的路踏上返程。还是不平的路,还是经过村口的那片水泽。
  车厢内没有灯火,两人依旧相对而坐,袁瑶衣这边后背紧贴车壁。
  “那孩子给了你什么?”詹铎问。
  袁瑶衣抬眸,看去对面的轮廓,手跟着往前一伸:“平安符。”
  詹铎接过,指尖捏着那枚小三角看,不由想起离开闳州时。连婶说过袁瑶衣在古槐观也求过平安符,后来他看到重五带着,耿芷蝶也带着
  “你给了村里人银子?”
  袁瑶衣正在想怎么跟他说这件事,不想他先问了:“其实,是公子你的银子。”
  “我的?”詹铎问。
  袁瑶衣点头,一字一句道:“当初你的四抬箱子,我离开的时候换成了银子。我用不着那些银子,便给了陈婶儿,明年给孩子们请教书先生。”
  那些银子应该能用几年,到时候村里情况也会越来越好。
  詹铎手放下:“你倒办事干脆,两天就把箱子换成银子。”
  他记得她整日窝在虹宇院的西厢房,是怎么把事情做这么快的?
  袁瑶衣分不清他这话是喜是怒,于是就没说话。
  “那些都是给你的。”詹铎淡淡道,当他从村长口中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感到惊讶,不知她还有这么多银子。
  袁瑶衣心中平静,说话也轻和:“我用不上那些银子,那些孩子更需要。”
  此话一出,车厢中t安静了,詹铎抿紧唇,眸中翻卷着什么。
  是了,村里的男丁大多为国捐躯,老弱妇孺日子艰辛。他身为主将,该为这些人做什么,却不如对面这个小女子心细。
  短暂的接济总不是办法,要往长远看。
  “回头,我吩咐人寻一个不错的先生,然后盖一所学堂。”他道,而后看着坐在对面的女子,“至于你”
  他话语顿了顿,把手里的平安符还给她。
  “回京后,我该给你的东西,一点儿都不会少。”
  这样通透温婉的女子,他以前进竟发现有这般的见地。不贪图银钱,将所有拿出来给盘龙村的孩子,算是替他办了一件好事儿。
  袁瑶衣攥着平安符,没再说话。去了京城后,她就要开始自己的打算。
  。
  船从江中拐进运河,然后一路向北。
  冬季里北风天多,船帆很少升起,全依靠在船底的船工蹬桨前行。如此,去到京城的话,用不了十日。
  “娘子又在写字?”连婶端着水送进来,托盘往桌边一搁。
  袁瑶衣合上小册子:“闲来无事,记一下。”
  早上,她从招嬷嬷那里听了一味药的效用,想着记下来。
  连婶拾了块炭扔进炭盆里:“说前面快到砌州府了,那可是定繁华的地方。”
  “砌州,便是那生产丝绸织布的地方?”袁瑶衣问,端着水盏抿了一口。
  连婶称是,并说上回詹铎给的箱子里,那些绸缎均是砌州产的:“据说那里家家养蚕,人人会织布。”
  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也能看出砌州因丝绸织布而闻名天下。
  袁瑶衣来了兴趣:“姨母给我的信里提起过那里,她也去过,并且学到了一种修补织品的手法,哪怕破损厉害,也能修补个七八。”
  那修补的针法,姨母教过她,她利用这个手艺,修补了詹铎那张巨峰山舆图。
  “娘子人灵巧,甭管是药材还是针线,都十分了得。”连婶夸了句,“自从你给我调理之后,我这睡眠好了许多。”
  “有用就好。”袁瑶衣一笑,脸颊甜甜软软的。
  学到一点儿东西,能帮到别人,这让她觉得开心。
  这时,房门开了,詹铎从外面进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