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青山巍巍> 第63章

第63章

  皇帝旨意一出,令众人愕然。
  裴钰如今声望极高,为免触怒天下学士以及裴氏身后的世族们,前朝有多个官员谏言,请皇帝收回此令,但轩帝并未听劝,还将上谏的多个言官处以杖刑。
  阿笙垂着眉目听完这满是荒唐的事情,看不出多少的情绪。
  “他已经出发了?”
  “谁,哦,九公子么?月前已经往悠南城去了。”
  锦瑟继续道:“听闻静严师父也谏言了,但皇帝没听他的,还说什么他心思恐怕还在旧主身上,一怒之下将人发配去当县官去了。”
  “这皇帝当真是昏的……”
  边城之地何其荒凉,裴钰在悠南城,定然会吃不少的苦。
  念及此,阿笙敛了眉目。
  她此时有一些明白,为何当日离开燕城之时,裴钰会一改从前的态度,刻意疏离自己。
  他怕是那个时候便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遭。
  锦瑟不知她所想,继续道:“我倒觉得,圣上这是在用计。”
  阿笙微凝着目,细细思考着锦瑟的话。
  “姑娘你想,你是会怕一个讲道理的明君,还是会怕一个随时可能斩人的昏君?”
  “裴氏太大了,如今中枢六阁有多少人是咱华清斋出去的,更别说裴氏的属族,至今没人知道央国境内究竟有多少世族是裴氏的属族。”
  “皇帝要摆脱裴氏的影响必然需要大刀阔斧的动作,这样的事一个明君可不好做。”
  锦瑟这话在理,但阿笙却并不觉得一个需要靠先帝为自己铺路的皇帝,当真能有这般的心计。
  锦瑟放低了声音,“还有,我听隔壁院里的几个小公子前日里道,说是圣上新提拔了一批言臣入言议阁。”
  阿笙知晓这个地方,这是先帝建立的一个专门为皇帝谏言的中枢机构,他们便是皇帝的第二个头脑。
  换言之,这是有人献计。
  若是轩帝得了其他的谋士,便也说得通他为何舍得打压静严了。
  “不过,圣上这番打压也没多少用处。”
  锦瑟道:“九公子离京之时,除了自发相送的各国学士,您猜还有什么?”
  “裴氏派了五千族兵一路护送!”
  阿笙略有些惊讶,锦瑟见她这个模样继续说道。
  “也不知道裴氏这些族兵是怎么出现在京郊的,把京机营的人吓得够呛。”
  “听说当日,圣上的御令三下三改,帝宫传话的内官跑得那是脚下生风,脚底板都快搓出火来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就让九公子这么走了。”
  锦瑟不由赞叹道:“这个威风别人可不敢有。”
  听到这里,阿笙却并不吭声。
  裴氏族兵不能久离驻地,这番威风怕只能触怒皇帝,别的作用甚少。
  裴钰不是会端架子、逞威风的性子。
  燕城之时,他甚至连随身的仆从都不用,那硕大的裴氏祖宅启用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足见他与裴老夫人都不是铺张的性子。
  那他如此高调的行为又是为何?
  “还有就是,九公子离京三日之后,合德公主也离京了。”
  锦瑟说完这话,一副神色莫测的模样,“公主这是要替皇帝用上怀柔之策了。”
  但打一棍子给个甜枣的行为在裴钰的身上未必管用。
  阿笙敛了敛眉目,她倒不认为合德是去做什么怀柔之举,这位公主的想法虽然定然与裴钰不同,但也未必与轩帝一致。
  阿笙默了半响,对锦瑟道:“立刻拟一封书信,将茉莉这边的情况告知裴王后。”
  “那茉莉公主已经没了心思,如今就等着嫁入王府了,姑娘这是还要插手裴氏之事?”
  阿笙摇了摇头,“我不是要管裴氏的事,我是要谋自己的前程。”
  第五十八章 惹祸的公主
  帝宫朝华殿,小朝会刚下,言官宋执被留了下来。
  自上次他贸然与皇帝谏言之后,轩帝将其正式调往了言议阁。
  近日,裴氏族兵的事让轩帝很是苦恼。
  当年太祖亲自答应裴氏可保留如数族兵,根据记载,只知道裴氏有上万族兵,足以平一方战乱。
  但到底这个上万是多少?这个问题在轩帝脑中日夜环绕,让他夜不能寐。
  宋执大抵是猜到轩帝为何会刻意将自己留下,俯首道:“臣有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轩帝放下手中文册,让他细细道来。
  “裴氏族兵如今大部分驻扎在东南,东南河曲一带多密林大山,我们大可以剿匪为由,让裴氏动用族兵帮助朝廷清除匪患。”
  “一来我们能探查其底细,二来也能消耗其兵力。”
  轩帝沉吟了片刻,道:“我记得先帝曾经大肆剿匪,那里可还剩下什么匪窝?”
  宋执拱手,屈身道:“圣上说有便是有。”
  见轩帝似有不明,宋执抬首看向高座之上的皇帝,解释道:“圣上,若当真没有,咱们可以自己养。”
  轩帝神色微凝,他细细地审视着殿前躬身的下臣,半响,道:“此事,孤从未听过。”
  宋执眸光微动,他复低首一拜,道:“臣明白。”
  若成便是殿前功臣,若不成便是万古奸佞。
  宋执入仕一路坎坷,十载光阴方才有幸走到殿前,其中曲折打压不足为外人道。
  皇帝不愿做违逆先帝政策之举,那便由他来做。
  反正这央国朝廷,多是走狗,他选择为皇帝的走狗,亦不为过。
  此时,辛栾带着御厨房刚做好的汤水前来,正好与宋执擦肩而过。
  他将汤水呈递给皇帝,夸赞道:“宋大人这般年轻便能进言议阁,当真是人才。”
  闻此,轩帝冷哼了一声,道:“能进言议阁的也未必都是人才。”
  毕竟有些话皇帝说不得、做不得,但为臣者却可以。
  见辛栾不甚明了,轩帝倒是好脾气地笑了笑。
  “先帝曾言朝廷之中不需要所有人都为纯臣,水至清则无鱼可活,那要这池塘便也无用了。”
  辛栾毕竟也是老人了,自然省得此话,陪着笑便将这话给揭过了。
  “公主殿下如今去了南边,国学堂那边已经筹办的差不多了,裴怀之可还要留着?”
  轩帝罢了罢手,“放他回去吧。”
  辛栾闻此低身见礼,复出去传旨。
  时岁临近年尾,裴怀之的归来让斋内师生心中安了心。
  众人这是看懂了轩帝对华清斋的放过。
  毕竟与裴氏手中掌握的其它东西相比,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最不要紧之处。
  更何况,自从裴钰被罚去了边城,华清斋内那些原本隐世不出的高人也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华清斋。
  这里对皇帝而言,已经全然没了价值。
  阿笙回来一个月的时间,紧赶慢赶地赶先生留下的课业,熬了许多的大夜写了近十篇论述,最后停笔之时,就连她自己都忍不住欢呼。
  今日,锦瑟带了城中的枣糕回来给阿笙,阿笙看着倒是没什么胃口。
  阿笙此时才想起,复问锦瑟:“可有回家去看过?”
  当年锦瑟被带离家中后,便与家人断了联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